说起全职太太,你会想到什么?是《三十而已》中在阔太太圈里“奋斗”的顾佳,还是张桂梅校长所怒斥的“靠男人”“被社会淘汰的人”?
现实生活中,全职“富太太”和全职“穷太太”的处境有很大不同,大多数的基层家庭主妇,不仅要以一己之力承担所有家庭事务、照顾孩子,还要为家庭的财务经济发愁,同时承受着各种“歧视”。
《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有这样的情景,女主角金智英是一位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和孩子去公园散步,拿着咖啡休息时,会被路过的人说成“好命的妈虫”,“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逛……”
即使经年累月地忙于各种家务,计算着家庭每天的支出,安排着孩子的课余时间,家庭主妇的劳动和付出在社会看来却毫无价值,甚至被丈夫和孩子轻视,她们自己也会变得敏感而自卑。
这就是所谓“家庭女性的困境”。那么,如果选择重返职场,主妇们能走出家庭,获得自己独立的价值吗?
重返职场是为了家庭还是为了自己?
国产影视作品中,家庭主妇向职业女性转变的契机多是家庭的破裂,就如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主角罗子君是一个脱离职场已久的家庭主妇,在丈夫出轨之后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重回职场,在唐晶和贺涵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电视剧里的家庭女性遭遇家庭危机之前,都是生活自由、没有烦恼的,似乎只有突遭不幸和打击才能催化出全职妈妈的潜能,一旦重返职场,她们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总有贵人相助,最终走上巅峰。但实际上,家庭女性选择重回职场的原因往往并没有那么戏剧性,也没有那么多助力,她们的工作和家庭都充满现实的苦闷。根据数据统计,大多数女性选择进入职场是因为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得她们不得不在负责家务的同时再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也有的女性选择重返职场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认为工作对于女性的经济和精神独立很重要,想要找到自己的价值,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总而言之,“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和“满足自己的事业追求”是家庭女性进入职场的主要原因,但这两者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互相矛盾的。这也是她们难以避免地要被贴上许多标签、遇到很多困难的根源。一旦女性需要背负家庭去工作,她们就无法单纯地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奋斗,在就业市场中处于“食物链底端”。许多研究和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婚姻和生育对女性的就业有负面的影响。女性进入婚姻成为母亲之后,往往会因为需要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而中断就业。数年后再回到职场,通常留给她们的只有和未婚女性、同龄男性拉开显著差距的岗位。一位专业对口,简历出众,符合招聘标准,在做家庭主妇之前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女性,在重新找工作的时候,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获得。公司的HR认为在家带孩子多年,会跟不上工作节奏,再优秀、工资要求再低也不要。更多没有光鲜简历的家庭女性,在回到就业市场中时,结合年龄、性别、家庭等多重“debuff”之后,她们往往只能得到一些诸如收银员、清洁工这类晋升空间极小的工作岗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母职惩罚”概念,是指生育会导致女性在工资、就业率、就业形式、职业、职位升迁等各个方面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市场化背景下,女性所承担的生育代价。“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在18-44岁曾婚且有子女的非农就业受访者中,约有1/2的母亲有相应情况,结婚生育、养育子女、照顾家人或者支持配偶的发展是绝大多数母亲未就业的原因。欧美国家的研究显示,有子女女性的收入远低于无子女女性,生一个孩子将导致女性的收入下降5%-10%。中国的研究者发现,生育对女性收入惩罚效应的均值在3.4%左右,而对收入较低的女性而言,所付出的生育代价将更大。日剧《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中的主角,结婚生子后时隔三年才回归职场,奈津子自以为会继续回创意制作部工作,然而却只能接受公司调她去营业开发部的安排,而相比之下,自己曾经的助手如今已成为创意总监。很多经历职场“空白期”的家庭女性,再次进入就业市场竞争时,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已经“贬值”的现实,去选择比那些自己婚前收入低得多的工作。母职文化使得女性为了孩子必须放弃自己,“在一个家庭做出育儿选择的时候,往往被牺牲的是母亲——或是暂停工作甚至放弃工作,成为经济上更依附的全职妈妈;或是在保留工作的情况下,以放弃晋升或获得更好薪资条件的职位来平衡育儿家务与职场关系的牺牲。”当家庭和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社会往往要求母亲丢下自己的工作来满足家庭的需要,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绝望的主妇”Lynette,选择回归职场时,却因为丈夫无法一个人照料好几个孩子,她不得不带着婴儿面试,边换尿布边回答主管的问题。很多职场妈妈感觉自己既想照顾孩子,又想完成工作,结果就是两头都不讨好。上班的事情越来越多,一旦面临加班,家里的孩子就可能没有饭吃,自己深夜回家也是累到一身狼狈,丈夫也会指责她,挣不到多少钱又照顾不了孩子耽误家,不如别打工了专心回家带孩子。
沈奕斐老师指出,在密集母职的意识形态中,母亲对孩子要全方位投入,与孩子荣辱与共,把孩子的成功看作母亲的成功,永远孩子优先。母亲应该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理想的育儿方式是密集的时间陪伴和高度的情感投入,日复一日地养育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努力满足孩子的愿望,把孩子的幸福置于母亲自身的利益之上。当母亲牢牢地与孩子的状态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她们根本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时常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有些返回职场的事业女性,却反而会羡慕能够全身心陪伴孩子的全职妈妈,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精力有限无法兼顾,还因为我们社会的母职文化要求母亲要将孩子的事情置于自己的事业之上。在家庭里,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妈妈负责,她们总是面临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担心丈夫的事业、担心丈夫有没有出轨、担心孩子的学习和未来还要操心每一天每一餐该吃什么,操心家里哪里还没有打扫……这些都会让妈妈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困于家庭之中,家庭女性的社交圈越来越窄,很容易滋生孤独感,没有同事、没有事业,与其他同龄人乃至自己的丈夫都缺少共同话题。有的家庭女性感慨,自己也想出去上班,经济独立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停摆不前了。当家庭女性重返职场,她们的一部分不安又会变成对孩子和家庭的亏欠感,生怕因为自己的“缺席”,让孩子得不到最好的照顾。豆瓣的职场妈妈就发帖说自己无法陪伴孩子感觉很愧疚,有的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工作,面临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不得不每天掰开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去赶上班的公交车,这种无奈让她们只能一边羡慕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母亲,一边无言地接受现实。人们总是喜欢用“伟大”来形容母亲,伟大的母亲总是无私无畏、全知全能的,对母亲的“神化”,让母亲所有的付出都变得理所应当,她们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只能为家庭为孩子献出全部,她们不会陷入身心崩溃因为“为母则刚”,但其实,这是一场对母亲的“捧杀”,似乎身为母亲,就失去了属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的小世界。《蜡笔小新》里的美伢,每天最早起床做饭,要送老公上班,送小新上学,洗衣、拖地、买菜、做晚饭等等事情之余,她喜欢看电视杂志、吃零食睡午觉、和邻居聊八卦,会有身材走样的烦恼,会担心广志是不是出轨……但这些“不完美”让她反而更加真实。那些看似“超人”的职场妈妈,她们的辛苦和无奈不应该被埋没在“伟大”的赞歌之下,我们需要正视母亲们的“脆弱”。家庭女性总是被贴上“依赖”、“赋闲”、“落后”、“没有能力”的标签,这是因为她们在私领域内为家庭所创造的价值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全职妈妈的工作同样充满挑战,“女性在处理家政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沟通力、协调力、调节和谈判力、风险管控力,都可以成功引入职场和公益事业,也都是领导力的关键因素。”社会性别是一种强有力的“体制”,会作用在爱情、婚姻、家庭、生育等私领域以及经济、政治、学校等所有公领域。如果整个社会乃至女性自己都将孩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职业,那她们又怎样才能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家庭女性重返职场的困难并不是做女性、母亲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所构造的性别角色和母职文化,让母亲失去了作为个体的价值,她们与家庭的捆绑使得需要在职场上付出远超男性和未婚女性的代价才能换取同等的机会。不管是家庭女性个人还是她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看到家庭事务的价值,将之视为一份值得尊重的事业,才能平等地看待家庭主妇的能力与潜力,走出“越伟大的母亲反而越受惩罚”的社会困境。1.CHRISTOPHER, KAREN. “EXTENSIVE MOTHERING: Employed Mothers’ Constructions of the Good Mother.” Gender and Society 26, no. 1 (2012): 73–96.
2.肖洁.生育的收入惩罚效应有多大——基于已婚女性收入分布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03):91-99+147.
3.杨菊华,孙超.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母职双重税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01):93-103.
4.申超.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J].社会,2020,40(06):186-218.
职场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672391
5.六年家庭主妇之后,我如何重回职场发展道路?| 造就Talk·刘虹霞
https://mp.weixin.qq.com/s/KIS0PAPPricB12NgKTTETg
6.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沈奕斐:走出“密集母职”的困境,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https://www.sohu.com/a/377026865_543744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