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仙子,一个源起美国的童话
不久前,一个晚辈九岁的女儿在我家过夜,早晨洗漱后掀起枕头,大叫之后痛哭了起来,原来头天晚上她掉了一颗牙齿,藏在枕头底下,期待牙仙子拿走牙齿留下通常是零花钱的礼物,结果发现牙齿不见了,也没有零花钱。大人赶来,弄清楚原委才知道惹下了麻烦:因为孩子没有让我们知道,整理床铺时随手扫掉了她掉的牙齿。结果可想而知,百般解释劝慰,牙仙子的礼物当然是要补的,不过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类似地,最近一家人去挪威旅游,返回美国的时候因为航班延误,在纽约耽搁了30多个小时,最后在格林维尔机场降落时,六岁的小女孩莉娜发现她掉落的牙齿找不到了,痛哭起来。航班的机长看到这一幕,当机立断写了一张便签,上面写道:“亲爱的牙仙子,莉娜在飞往格林维尔的航班上掉了一颗牙齿,请接受这张纸条代替她的牙齿”,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全身制服的机长在孩子的眼中具有庄严的权威,莉娜的忧虑顿时得到了化解。
古老的人类文明,通常都有自己多彩的神话和传说,通过贸易交流,这些常常是怪异却寄托着人类愿望的故事,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传播和演化。美国作为一个十六世纪之后才逐渐成型的国度,来自欧陆的移民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也吸取了北美原住民的传说,但是少有自身独创的童话故事。不过,据史密森尼学会杂志数年前的一篇特邀文章,加拿大的科学哲学方面的自由撰稿人科林·舒尔兹(Colin Schultz)写道:牙仙子(Tooth Fairy)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创造的童话故事,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在北美地区流传。
实际上,即便是在美国,人们认真探讨牙仙子故事的来历,也要晚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芝加哥的一个流行音乐电台主持人做了一期关于牙仙子的节目,结果美国牙科学会的电话被打爆,人人都想知道牙仙子的故事来源。问题被转到了学会的图书馆,图书馆主任被问倒了:她那里关于牙医牙科的书籍应有尽有,就是没有牙仙子的故事。
同一时候,附近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牙医学院的罗斯玛丽·威尔斯(Rosemary Wells)教授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孩子,都在换牙的年龄把掉落的乳牙放在枕头下,第二天早上会发现牙齿被牙仙子用零钱换走了,怎么我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开始的呢?于是她决定要厘清这个童话的来源。
罗斯玛丽花了不下十年的时间,还做了一个两千人的民意调查,结果她发现,1927年埃丝特·沃特金斯·阿诺德(Esther Watkins Arnold)出版的一本仅有8页的故事书,是牙仙子第一次走进孩子们童话世界、有实物凭据的开始。至于更为古老的口头传说,也不过是在20世纪开始的时候。所以,即使放在今天,牙仙子也只不过百岁左右,与其他以千岁计的童话主人公相比,真的是一个年轻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好朋友。
与儿童更换乳牙相关的传说和文化传统,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现实与魔幻相结合的传说和做法,最多的是寄希望于以后长出的新牙,像老鼠等啮齿类动物那样坚硬并且持久耐磨,因此在不少文明传统里,大人会把孩子脱落的乳牙放进灶坑边上的老鼠洞或其他类似的地方,而牙仙子完全是美国的创作。
牙仙子的故事出现后不久,正是美国世俗文化蓬勃发展的阶段,《匹诺曹》(Pinocchio)和《灰姑娘》(Cinderella)等迪斯尼动画与故事片盛行,而且每部影片都有一位仁慈母亲一样的仙女,有能力让孩子们心想事成,流行文化就这样帮助巩固了牙仙子的地位。各种民调还显示,牙仙子的礼物,通常是硬币或小额美元纸币,平均也就3到4美元,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市井小民都负担得起。因此,百十年来,她就一直是人们家里的常客。
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history-of-the-tooth-fair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