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大学生,开始在宿舍“养狗”?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贝小戎
据说一夜之间大学生都在宿舍制作假狗,用纸片、纸壳做出来的“狗”有的很萌,有的很威武,宿舍楼道里摆满了“看门狗”,还去操场遛狗,学校里甚至出现了“停狗场”,还有会飞的狗。这些狗一样能为它们的主人提供快乐和荣耀感、责任感。
以上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源于小红书@Nxxperi-@Veronica@StrawberrVi🍓@椰
大学生“养狗”,这件事包含一种比较强烈的反差:养狗一般是成家后的人做的事情,而大学生们还年轻;狗是一种特别活跃的动物,爱跑、爱叫,假狗却是静态的、悄无声息的。仿真狗更加引人注目,就像新潮的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的声音,加速度快又环保。仿真狗完全是自己的创造,可以就地取材,可以天马行空。
大学生“养狗”也透露出一种自信,我说仿真狗是狗,它就是狗,这是一种超现实主义宣言,是把校园变成了美术馆,是对生活的戏剧化。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说,疯狂的人“从想象中汲取很大的安慰,享受着自己的谵妄,以便能够承受这种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享受的谵妄。实际上,所有的幻觉,所有的幻想都是不可忽略的快乐源泉。最清晰的感官享受就源于幻觉或幻想。”大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有狗需要照顾,有狗陪伴,大家都是有狗的人,就像可以想象面前的水坑是一片海,收到的快递包裹是空投下来的给养,吃饭是在分解蛋白质,考试时大家都是在打仗,打探考试范围的是侦察兵,交白卷的等于逃兵、主动投降……
图源抖音@阿巴(特效师)
美国作家E.B.怀特说,纽约适合精力过剩的人,也适合意气消沉的人,移居者“造就了纽约的敏感,它的诗意,它对艺术的执着,连同它无可比拟的种种辉煌……每个人都像初恋一样,心情激荡地拥抱纽约,每个人都以探险者的好奇目光打量纽约,每个人发出的光和热都胜过爱迪生联合公司。”大学校园就像纽约一样,学生都是移居者,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特长和活力让校园变得更有诗意、更辉煌。
大学生的仿真狗创作证明,无聊本身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无聊是对行动的号召,解开无聊的诅咒,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反应。寻求一种心流状态,培养好奇心,抑或只是放松,这些都是有效的投入。”
《解禁男女》剧照
大学生活说丰富很丰富,可以唱歌、跳舞、玩游戏、兼职,可以老乡聚会、球场打球、谈恋爱,但说枯燥也有些枯燥,上课、打饭、做实验、写论文。这时能有些爱好,做做手工,就可以调剂一下,锻炼一下动手能力,既可以指点江山,也可以画眉毛、修电器。我有一个同学当年在清华大学力学系,课余还做印章,毕业后自己酿啤酒。我读书的时候,还有自称外地大学生的人到我们宿舍卖自制的书签,塑封里装一片树叶,或者一张纸,上面写一些名句,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
德波顿在《无聊的魅力》一文中说,资产阶级的生活很无聊,但拥有审慎的魅力,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无聊生活的魅力:“在17世纪荷兰画家霍赫的画作中,小资意味着穿着简单而又漂亮,既不粗俗也不做作。”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反应,有人感到兴奋,而有人感到无聊。为什么青少年在看莎士比亚戏剧时会感到极其无聊?为什么有人在博物馆感到无聊,而有人看得津津有味?关键是要把外界事物跟内心的兴趣结合起来。无聊是大脑在告诉你,你应该做点别的事情。但是大脑不是一直知道最合适的选择。如果无聊的时候,你把精力用于弹吉他或烹饪,你会快乐起来。但如果你去看电视,那只会让你在短期内感到快乐。如果你的小孩感到无聊,你把iPad给他,他可能就不再感到无聊,但是他没有学会自己找开心,或者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是能够从一个情境向下一个情境延续的。”
当大学生在做仿真狗的时候,他们对生活有了一些掌控感,放下手机,展开想象,埋头专心琢磨,超越了自己的专业,忘记了成长的烦恼,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希望他们接着创作,可以有实况足球、卡拉OK,就可以有仿真狗、宿舍剧场。
排版:树树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