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首席评论 | 跨国药企眼中的中国机遇

首席评论 | 跨国药企眼中的中国机遇

公众号新闻

第五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行,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吸引外资居世界前列。就医药行业而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2016年-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出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医药工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的增速也超过全球市场。

医药制造业也是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跨国药企纷纷来到中国,深度参与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变革,并在中国实现了稳步发展。医药制造业如今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今年是百时美施贵宝深耕中国的第40年。跨国药企如何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机遇?参与中国市场的发展,他们是如何做的,未来还将怎么做?今年也是百时美施贵宝第四次参展进博会,第一财经邀请了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区总裁陈思渊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根植40年,见证中国开放历程

第一财经:从1982年在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首个中美合资制药企业至今已有40年,百时美施贵宝怎么看其间中国医药行业的腾飞巨变?

陈思渊:百时美施贵宝在1982年进入中国,并在198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专业处方药销售队伍。40年间,我们为中国患者带来了超过40款或具开创性、或具时代性的产品或适应症,涉及肿瘤学、血液学、病毒学以及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百时美施贵宝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同时也是获益者。这40年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982年,我们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全球制药企业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发展到2014年,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进行了一次重大转型,从大型制药企业转型成为一家专注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企业,也由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始向多元化生物制药战略转型的企业之一。随着中国生物制药创新环境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百时美施贵宝在2020年制定了“中国2030战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顺应健康中国战略,包括制药行业非常多的创新支持举措的推出,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再次确定了在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

第一财经:你提到几个时间节点,特别是2014年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始向多元化生物医药战略转型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并且重点关注高发且未被满足的疾病领域。当时为什么要进行这一转型?这个决定对现在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思渊:当时做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了整体市场的需求——在包括肿瘤、血液病、免疫疾病在内的重疾领域,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其实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一个大的制药公司转型、瘦身成为一家专注在生物制药的公司,也是考虑到患者在这些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医药市场整体的趋势转变——从比较大的、成熟的药品领域转型到一个更专注的、更加注重创新的领域,我们认为是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所以我们当时坚定地进行了这样一个转型。

持续投入,锚定中国市场未来机遇

第一财经:你提到“中国2030战略”,这是2020年提出来的,目前,这一战略进展如何?在即将到来的2030当中,还有什么关键节点?

陈思渊:“中国2030战略”是2020年制定的,当时的出发点一是满足中国市场众多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包括肿瘤以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特殊疾病方面的需求。百时美施贵宝全球的药品管线事实上非常契合这些在中国未被满足的病患需求。此外,可以看到,中国的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有了很大进展,跟国际更加接轨——比如中国加入了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不断推出鼓励创新的政策,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国加速上市全球创新药品是非常可行的。这两个大的因素促成了我们制定“中国2030战略”。

从制定战略到现在的两年时间,我们也看到当时考虑的因素事实上也在发挥作用。我们已经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包括肿瘤、血液、自身免疫领域快速上市了一些重磅产品及适应症。在肿瘤学领域,随着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一线以及食管癌辅助治疗的免疫肿瘤治疗方案,以及首个双免疫联合疗法(欧狄沃联合逸沃)在中国的加速获批上市,我们进一步夯实了在中国免疫肿瘤领域的创新领导力。而在血液领域,我们在今年1月,借助海外研究数据,通过中国快速审批审批机制加速获批了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红细胞成熟剂利布洛泽(罗特西普),这也是十余年来在中国首个获批用于β-地中海贫血治疗的创新药物,将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免疫和纤维化领域,我们在中国跟美国同步申报了一款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口服产品,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可以获批。2020年到2025年是“中国2030战略”的前五年,我们预计会在中国上市近30款新的产品及适应症,多数具有潜力成为相关领域的“首个(first-in-class)”或“最佳(best-in-class)”。基于前面两年的进展,我们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可期的。同时,我们会确保与全球同步开展创新药物的III期临床研究,并逐步同步参与到全球的早期开发中。

第一财经:从2020到2030,从愿景到实施,如何一步一步扎实地落地?

陈思渊:制定一个愿景很重要,如何逐步落地、真正实施到位,这可能是所有人都会问的问题。要达成愿景,第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第二要有一个促进战略达成的公司理念与文化环境。我们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个公司在各个层面都对服务患者有非常大的热情,这些充分体现在公司的机制设置以及所提倡鼓励的各个项目上。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有的战略最后能否落地还是取决于人。因此,战略、文化、人才等因素加在一起,能够最终确保我们的战略成功落地。

聚焦健康,应对中国老龄化挑战

近十年来,我国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来,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呈现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第一财经:过去十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同时,我国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速。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可以为此做什么贡献?

陈思渊: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和社会需求。因此我们的“中国2030战略”也希望让广大老年人口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他们更多的健康诉求能够得到满足。我们在做的就是把未被满足的病患需求体现在研发目标上。我们一直在寻找针对尚未被攻克的科学难题、没有攻克的治疗领域来进行研发创新,开发更多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从而守护患者生命。在老龄化过程中,有很多跟老龄相关的疾病,我们在这些领域有很多研发布局以及项目在进行,它们中的一些就会成为突破疗法,最终帮助到病患。

第一财经:整个大健康的赛道,怎么看其中的机遇,以及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陈思渊:首先整体环境、市场,以及机遇是非常好的。几个因素促成了这样的良好环境:人才、资本市场的看好,以及政策环境对创新的支持。这几个因素结合,打造了一个非常活跃的生物制药生态系统。我们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对这样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感到非常兴奋。这个环境中,势必有很多的创新企业产生,也会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创新企业来到中国发展。这样的环境对所有创新企业都是非常友好的,它能够促进创新以及同行业的良性竞争。良性竞争也能会反过来促进创新,并会产生很多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对此持有开放的心态。

深耕市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根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我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内集聚。内容包括,立足国内医药大市场,吸引全球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率先在我国注册,整体缩短创新产品国内外上市时间差。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等。

第一财经:如何看在中国医药市场之后的发展?

陈思渊:中国有非常大的人口基数,而在一些特定的疾病领域,中国的发病率是很高的。比如全球每年新确诊的胃癌患者中,有44%来自中国;全球可触及的β-地中海贫血成人患者,有30%来自中国;目前,中国有2000万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这样庞大的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是促进我们去持续创新、寻找突破的重要基石和动力。另外,当前中国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的举措以及跟国际的深度接轨,也让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独有的发展潜力。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有长期的创新需求以及活跃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

第一财经:你一直在谈创新,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政策对创新的支持都是促进创新的因素。对于生物制药企业来说,创新的意义跟价值是什么?在中国业务上是如何体现的?

陈思渊: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吸引人才、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创新也影响到我们的人才战略以及在各个不同市场的投入。中国是我们在全球的一个战略市场,我们也看到这段时间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多的创新,而我们的一些创新产品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支持,从而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到中国市场。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中国持续引进全球创新成果,同时把更多中国创新带向全球的信念。

第一财经:创新来源于人,深耕中国市场,如何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

陈思渊:创新跟我们的人才战略非常相关。百时美施贵宝“引领科学”的创新理念跟全球丰富和创新产品管线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我们也希望这些人才跟平台一起成长。比如:研发团队、医学团队事实上都是全球化的组织,我们公司内部的机制能够确保最大程度上在人才方面的交流、沟通,并支持团队同事在不同地方有所发展。比如中国的同事就很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上到全球轮岗甚至转岗,反之也是如此。我们非常鼓励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之间去学习甚至转岗。在轮岗的一些同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得到了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员工有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就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人才产生。尤其在中国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对中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又有全球化理念和全局观的人才。这也是我们的“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

搭乘进博快车,新理念、新产品、新机遇

第一财经:今年是百时美施贵宝第四年参加进博会,带来哪些产品和理念?借助进博会平台,希望传递怎样的声音?

陈思渊:我们始终认为进博会是一个鼓励开放、鼓励合作的平台,我们希望借助它展现我们深耕中国、持续发展的承诺与目标。今年是百时美施贵宝进入中国40年,同时,我们也有对未来10年非常明确的规划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在这个背景下,百时美施贵宝以“手护”生命的守护为主题,在这届进博会的展台上举办了进入中国40周年的庆典活动,还集中展示了公司在肿瘤学、血液学与免疫学等核心疾病领域的12款全球获批及在研的创新产品或适应症。我们还将“宇宙引力波”融入展台设计,同时融入了AR及裸眼3D等高科技,诠释了探索生命宇宙的无限可能,也代表了传输“手护”生命守护的力量。

第一财经:深耕中国、持续发展,如何看当下在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巨变的时代当中长期在中国的发展?

陈思渊: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国家战略中,“健康”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党的二十大也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所以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为一家以引领创新为目标的公司,百时美施贵宝能够有机会参与服务到中国广大未被满足的病患需求,是值得期待也令人自豪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未来10年我们会持续地、坚持地、坚定地来执行我们的中国2030战略。

第一财经:向往美好,身体健康,也呼应了人民健康福祉、美好生活品质方面的时代要求。通过跨国药企的视角,我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光辉历程,也看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从这里到达百时美施贵宝“中国2030战略”彼岸的每一步坚实的步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把握机遇挑战的中国与世界”——第8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召开老工人忆自主创新攀枝花钢铁厂不同人眼中的研究生#行路记: 美国外交官眼中的中国#精彩回顾让美国苹果王哭着跑回家,誉满全球的美艳喷香、甘甜多汁,港媒眼中的苹果之巅!!疫情三年,一位搬家师傅眼中的沪漂迁移美国记者笔下的蒋经国(多图)当分拆上市成为一种潮流,药企该如何抓住机遇?看看韦伯望远镜眼中的壮美木星【把世界讲给孩子听】思想周报丨华盛顿飓风眼中的古巴;争议中的卡塔尔世界杯任务与责任:企业家眼中的二十大职场成败:成也双塔,败也双塔节目预告 | 跨国药企眼中的中国机遇中国药企跨境收购受阻背后 美生物技术法案能“卡脖子”吗这就是迪士尼眼中的"中国神话"?炒股難幼儿园老师用粉笔画出渐变色,惊艳网友!@各位老师,快分享出你眼中的神仙粉笔画吧AI赋能药物研发,中国药企进展到了哪里?普通中年人眼中的时间管理大师亲历:我眼中的中国车企崛起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歌)异性眼中的你有着怎样的气质?2022年中国药企创新药出海总体趋势研究报告(附下载)二十位企业家眼中的二十大报告Go 眼中的文件系统是什么? io.FS一个女生眼中的2023中国外交共享“中国机遇”,共创繁华未来当老师四个月以后,她眼中的世界变了亲戚眼中的医学生VS导师眼中的医学生,真相太扎心......(附综述教程)张忠谋大师课 | 台积电创始人眼中的组织锻造与人才培养关注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共二十大多国领导人访华拓展“中国机遇”德系车赶不上趟了?德国人眼中的德国车:跟不上中国发展,事实如何?Lancet Microbe评论 | 郑春福评论2022 年马尔堡病毒爆发:一个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