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重温,其实也不恰当,因为这部剧,当年我一直没有追完。一开始是爱上电视剧里展现的闲适雅致的宋人生活,也喜欢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带着我们小时候“全篇背诵”的阴影朝我们走过来的,那种文化上的气势磅礴。它好像也开始讲更宏大的时局博弈了,但好像也算不上权谋剧,于是最终女观众和男观众都觉得它不够带劲儿。但其实仔细想想,《清平乐》讲的就是人生,不仅是帝王的,也是普通人的,人生哪有那么明确的主线呢。谁的人生不是又要谋爱,又要谋生,还有谋点别人不理解的东西,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清平乐》吃亏就吃亏在它太老实,太想讲好真实的东西,所以不够爽。和它同题材的《知否》以及《梦华录》能爆,是因为这两部,本质还是爽剧,都是抓着某一个点,使了大劲儿的。但我最近为什么又开始重温了呢?因为剧中张茂则的一句话,他说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和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天底下最般配的人。于是我就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原本最合适的人,反而成为了最疏远的人。而那个全天下都觉得庸俗不堪、浅薄无知又作天作地的张贵妃,却能获得那么多宠爱。我现在还没看完,但是看到二十多集之后,我就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江疏影饰演的皇后会在爱情上输那么惨。当然不是因为容貌。虽然剧里宋仁宗确实是个颜控,一开始的确误以为曹皇后是无盐女女,但后来两人真正见了面之后,他就已经很喜欢曹丹姝的容貌了。我也不觉得宋仁宗讨厌曹丹姝的性格,其实,他心里是欣赏曹丹姝这种能文能武,又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女人的。我特别喜欢他和曹丹姝之间那些帝后日常,星夜秉烛相谈大事,冬日煮酒烤鹿肉,闲来还能探讨做什么茶点吃,宋仁宗自己都说他也不清楚为什么总是喜欢找丹姝说这些有的没的。或许是因为他喜欢丹姝身上那种朝政格局与生活情趣兼备的样子吧。他们诚然如张茂则所言,具备灵魂伴侣的一切基础。或者更准确点说,曹丹姝根本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宋仁宗,只不过转换了性别。如果他们不是帝后,如果他们只是普通人,他们一定会是令所有人羡慕的那种夫妻,比李清照和赵明诚还要幸福的那一种,因为他们比前者更多了一重底层价值观的相同。可惜,帝后的身份,令他们原本非常完整的人格,都变得残缺了。不管是宋仁宗还是曹丹姝,都必须要压制他们性格里跳脱有趣、自由浪漫的那一部分。可是那些你得不到又不甘心放弃的东西,一定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找到你的。宋仁宗克制、大度、温柔且有大局观的那一面被极大地满足,于是他一生都想在孤城里寻找任性、自由。他当然知道如果他开口,这些曹丹姝也可以给他,可是他不舍。不是为了自己不舍,而是为了大宋江山而不舍,他不舍得把一个合格的皇后,变成他喜欢的妻子(或女人)。我一开始看《清平乐》的时候觉得曹丹姝太纠结,动不动就要和宋仁宗冷战。但是后来我仔细看了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她会对自己的贴身侍女说,如果他开口,我又怎么会拒绝。其实那个时候,曹丹姝已经明白,宋仁宗是不忍把她变成妻的,只是她还不愿意承认。到了张妼晗进宫前,曹丹姝早就放下任何纠结了,她当然会偶尔觉得失落,但是在爱情和事业(如果帮助一个帝王成就更好的江山算事业的话)之间,宋仁宗希望她选事业,她也的确更愿意选择事业。作为观众,当我看到曹丹姝穿着铠甲在宫里无人的深夜尽情挥舞刀剑,关心战争、粮食和文化。一心想要求得天下安宁的时候,我就知道,其实她的心非常开阔,是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的,她和张妼晗计较的根本不是一样东西。张妼晗爱的是宋仁宗,曹丹姝爱的是宋仁宗所想守护的东西。他们不是双向奔赴,他们是站在一个起点,奔赴同一种东西。看明白了这一点,我也瞬间明白了何以宋仁宗会在决定让张妼晗入宫做贴身侍女时,说那一句:“不把大宋放在我前面的,我从不敢留在自己身边,你是唯一例外。这一生,所有其他人其他事,都是皇帝的,你只是我的。”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张妼晗无意中做了一个对大宋无用的人。她不像曹丹姝那样具备了太多属性,她让宋仁宗可以不用代入帝王身份去计算各种利弊,而只是作为一个最最普通的男人,满足一下自己最最庸常的欲望。
因为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男人,也都还没活到《清平乐》这种阶段,所以我们追求的还是婚姻的有用性。甚至,即使是《清平乐》里的帝后,也同样追求婚姻的有用性,只是他已经得到了一种有用,所以才去实现那锦上添花的无用。但是我又总觉得,好像也赢了,因为一直到最后,曹丹姝还是那个朝着自己最初方向奔跑的人,她其实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那一部分东西。我以前觉得剧中帝后之爱太残忍,现在我知道,其实是他们太懂彼此,也都太懂做选择了。只是人生吧,就是这样,你选择了某条路,就总要丢失一点另一条路上的东西。但,那也还是想做主动选择的人,而不想成为无用的备选项。
* 作者:林宛央。公众号:宛央女子(ID:Apple1990-kun)。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捡书姑娘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