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2023年国考报名才开启一周,申请人数就突破100万人。来加拿大数年,仍有人为我惋惜:你看,“铁饭碗”越来越“铁”,辞职出国,多可惜啊!这是我在加拿大全职工作的一周年,前不久,刚以532分获得了EE快速通道的邀请(当时分数线是504分),年末有望获得永居。四年前,还是一名教师的我,从学校辞职、离乡,只身来到大洋彼岸这片广袤的土地,成为西安大略大学师范专业首位中国留学生。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但我从未后悔。完成了学业和实习、获取了安省教师资格证,又在西人公司找到了全职工作后,回顾这一路,看似顺风顺水,实则跌宕起伏。本科期间我就发现,自己对做学问没有很大的热情,于是,在国内大三结束时,挤上了这座考编的独木桥。经过几个月备考,在黑压压的考场里过关斩将的我,以笔试区内第一、面试第三的名次成为南京市某城区一名历史教师。但上岸后我依然对未来感到迷茫:体制内的生活虽然稳定,但似乎也不再有别的可能性。
工作之后的一个暑假,我在游历途中遇到几位刚退休的在编教师,和她们聊得很投机。临别前,她们中的一位淡淡地说:“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不要去过。”这句话像迷雾中的一道光,击中了我。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你能从圆心画出多少半径,生活就有多少种方式”。我们这代人与上一辈所处的环境已截然不同,他们更渴望安定,而我们则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出国是我从大一开始萌生的想法,起初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出去看看,但行动上,还是很认真的规划着。从高中毕业到步入职场,对英文学习,我从未中断过。所以,当决定留学后,只经过半个月准备,雅思首考,我就拿到了8,7.5,7,7,成绩。这个成绩也帮助我说服父母,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走上了留学移民的道路。选择加拿大,是因为它宽松的移民政策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作为留学热门目的地,加拿大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心头好,和英美相比,加拿大留学性价比较高。从就业角度来看,他们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度也更大。据前不久官方公布的最新计划,加拿大准备在2023年吸引46万新移民,2024年引进48.5万,2025年引进50万。其实,这波大动作早在前几年就开始了,社交媒体上也开始有人抱怨,加拿大几个大城市多伦多、温哥华等都快成了中国人扎堆的地方。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也为深入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我放弃了排名更高但国际生扎堆的麦吉尔大学硕士项目,选择了在国人中鲜为人知的西安大略大学师范专业——两年的课程包含半年的实习,毕业可申请安省教师资格证,想必对就业和移民会有很大帮助。2019年,怀着背水一战的心态,告别了熟知的一切,我来到陌生而美丽的大学校园,从老师重新做回了学生。登陆前,我曾试图寻找本专业的学长学姐 “取经”。但教育学院的国际生没有一个是读师范的。直到开学典礼,我才发现自己是该专业仅有的中国留学生——周围全是金发碧眼的同学,连亚裔面孔都很少见。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选择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你需要逼迫自己克服心理障碍,也意味着你获得了绝好的锻炼机会。
我逼迫自己克服心理障碍,尝试在百人礼堂举手发言,课上课下积极和同学们讨论。更为幸运的是,西大师范专业的教员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子”。身为一名扎眼的“老外”,我得到了额外的“照顾”:讲师们不仅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还在平日里关心我生活的点点滴滴。周围那些本地同学们大都比较“成熟”,许多人是为人父母后才来学习教育学的。我和他们沟通起来很轻松,在小组合作时,他们也总是乐于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选择师范专业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深入加拿大的一线教学阵地。刚去实习的时候,一个空降的“老外”在土生土长的学生面前会感到无形的压力。英语非母语的人或许能用第二语言谈论高深的相对论,却无法生动地描述一颗糖果。然而,热心、友善的指导老师和可爱、礼貌的小朋友们都助我寻回了信心和勇气。我一丝不苟地写教案、做课件,积极和学生互动,虚心向“师傅”求教,终于让日常工作变得得心应手。指导老师还鼓励我将文化背景融入到教学中。当一群肤色各异的孩子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秦始皇陵的传说时,我感到难以言喻的感动和自豪。在与老师的合作、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接触了许多新的理念:我听到学生在课堂上理所当然地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呀,我没听懂。”而那位加拿大的老师眼神和语气中并没有丝毫的责难,只是努力变着花样地寻找形象的事例对知识点加以阐释,帮助学生理解。周围也没有同学发出嘲笑,他们懂得尊重发言者,也明白人人都有疑惑的时候。这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不同。小时候,当老师讲过的内容我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总会感到无地自容。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强调:“这道题我已经讲过了。”
这几年,从我对加拿大中小学课堂的观察、参与,到大学课程的学习、再到企业入职培训,我接触到的老师几乎都对学生(或徒弟)秉持相同的信念:“你的需求是什么?我怎样做才能帮到你?”一位西大数学师范教员的话让我有很大触动:“……什么是愚蠢的问题?没有提出的问题才是愚蠢的。”加拿大的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当然也要分年级、学段,总体来说年龄越大,学生自主权越大)。即使是知名讲师也不会因为有人提问“打断了自己的讲课进度”而生气,因为“提问很重要,当你有问题的时候,别人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虽然实习学校氛围轻松、包容,大多数孩子也比较自觉,但不代表他们不会犯错。
我目睹过学生被“管教”的场景:三年级的约翰尼小朋友因为情绪失控而撕毁了作业本。班主任雪莉老师并没有立即斥责他,而是先让他冷静一会儿,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即使耍脾气,作业也是要完成的。没多久,约翰尼就开始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一张由教育专家设计的“心路”:这张心理问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生了什么,还能教给孩子情绪管理的策略,帮他们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抱怨学生为什么不能管好自己,不如想想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位西大心理学博士在讲座上说,“很多学生表现不佳只因不能适应环境,比如觉得上课无聊、学习内容过难或者过易等。如果他们不懂得自律,就会通过违纪来改变自身的处境,而单纯责罚既不能解决问题本身,也帮助孩子取得进步。” (过去加拿大的学校也是有体罚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而取缔)。文科生在北美立足并非易事,你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经验。
除了努力完成学业和适应环境之外,我很早就开始为步入职场做准备,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连做志愿者的机会都不放过。疫情期间,留守加东一隅时,我在假期报考了教学相关的证书,去小伦敦的贫民区“支教”,去餐馆打工,体察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那些有趣或曲折的经历都助我不断适应新环境,也成了我取之不尽的写作灵感源泉。来加的第一个冬天,我在一个名叫“英雄之夜”的选秀节目中做售票志愿者。起初,我只是出于好奇来“凑个热闹”,在领取任务时,也只想着怎样尽快把手中的票卖完。直到节目开始后,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英雄”指的是一群身体有残疾的人士。当地观众对于弱者的尊重令人印象深刻。表演者并没有出众的外表和才能,甚至不具备青春或健康,却对生活充满热爱,展现出乐观、自信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艰难摸索,到后来的轻车熟路,每一次实践都让简历和求职信变得更有说服力。公立学校需要从代课做起,对于持工签的留学生来说,并不是快速移民的最佳选择。于是我在毕业前,通过两轮远程面试找到了多伦多的一份私校教职。想到能在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offer,满怀希望地从小伦敦搬到了多伦多。但是初入职场,我发现这份工作和预想的相去甚远,不仅薪资待遇和HR之前的许诺有很大差距,公司对员工的压榨和不信任也和加拿大主流价值观严重不符。我从毕业前就开始接受远程培训,但是正式上岗前没有领到任何薪水,而安省法律明确规定公司在员工的实习、培训期间也是要付工资的。当时我初来乍到,还没有什么维权意识,同时在多伦多人生地不熟, 经过一番挣扎,我决定暂时接受现状,硬着头皮完成了手头的任务。暑期工作结束后,我重新踏上了求职路。丢掉了“成功者”光环的我,此时以“待业青年”自居,反倒有种“卷土重来”的轻松。
经过不懈的的努力,2021年夏天结束时,我终于在一家西人公司找到了心仪的全职岗位,并顺利通过了试用期,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两年来在公众号上的持续写作分享不仅让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还为我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比如,毕业之前就有多伦多华人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校长和通过公众号找到我,希望我能在自媒体上与他们合作,还提供了教学岗位的求职机会。
眼见着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近,回顾过去“十万八千里”的征程,每一道坎都让人倍感亲切,我也更加确信,出国是我前半生最好的选择。
最后,分享一些“过来人”在留学、实习、工作的经验教训,希望给后来的伙伴们提供一些参考:1.积极参加活动,多与人交流。“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的第一份兼职和全职都是通过朋友介绍的网站申请的。2.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校园网站上有很多求职方面的资料,比如简历、求职信的模版。学校还有一些学生服务都是包含在学费里的,包括改简历和模拟面试等。3.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一定要和公司签合同,同时在Glassdoor上面多看一看前人对公司的评价。除了之前提到的实习生也应获得薪水之外,法律规定员工加班也应该有加班费。同时注意T4工资单可以用于移民申请,但T4A是不符合移民要求的。4.别怕犯错,多尝试。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简历要用pdf格式不能用word,还有加拿大的简历不需要写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这些都是我在亲自投简历的过程中了解到的。5.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和名校学历比起来,加拿大职场更看重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我遇到过一些名校硕士毕业的小伙伴,毕业就进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为缺少工作经验进不了大公司,但又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接受薪资低的工作而宁可一直待业,最后不得不打包回国。对于普通的新移民和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合适的路线或许是“先找一份工作安身立命,再去谋求找一份好工作”。#美国初中留学,你准备好了吗?
——美国高中留学“挤爆头”,美初已成新蓝海
直播看点:
1.留学愈发低龄化?如何判断自家娃适不适合美初留学?
2.走读VS寄宿,美初的学校选择有哪些筛选标准?
3.美初留学申请暴增,如何规划与筹备更利于进入心仪院校?
扫码预约,开播提醒👇🏻
2022年11月23日 19:30
#奖学金最高达100%,免费就读上海顶尖国际学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