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太贵了,我不要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五年前,79岁的退休教师夫妇建了一座500平米的梦想之家,邀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来共享养老。一开始,应者云集,老人们在这里过上了桃花源般的惬意生活。可是,五年后,这里人走楼空只剩下一地鸡毛,共享养老早已维持不下去,徒留一座荒芜的旧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天海佑希主演的电影《没有养老的资金》。讲真,如果不是因为提前知道这是一部喜剧片,本来我是完全不想看的,如今这日子已经够糟心了,为什么还要去看这种连片名都现实得很绝望的悲剧?
但朋友告诉我,这是一部非常治愈、又很幽默的电影,看完会觉得温暖——“治愈”和“温暖”这两个词打动了我,在某一些寒冷又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的冬夜里,我们确实渴望这两样。
结果看完之后,我不但没有被治愈,反而更加焦虑了。
电影的前半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十分真实且扎心,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唯独兜里没有钱的困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笑中带泪;到了后半部治愈的部分,看着女主角一家人各自放弃执念,迎来温暖向好的人生时,我却出戏了。
令他们全家扭转厄运的,不是真的找到了解决方案或者养老资金,而是两件事:1、56岁高龄失业、只能去停车场当收费员的男主角,找到了几十年闹翻未见的旧友,旧友如今是个大老板,完全不嫌弃男主角年纪大,直接offer给男主角合伙人职位,一举实现三高——高龄高薪高职;2、不用再为子女花钱、老母亲又被妹妹接走赡养,两口子卖掉房子去共享养老了。跟十几个陌生人合租大别墅,大家每天携手做甜点,挽袖下农田,满座是高朋,温馨到极点。
这两件事的可实现性,大概约等于向一个相貌平平、家境贫寒的18岁少女许诺她会嫁给完美无缺、一生一世只爱她、愿意把全世界都给她的顶配高富帅——不能说完全不可能,至少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曾经我也一度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可是后来终于发现,世间多的是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越是看上去轻松愉悦只要放弃就能实现的事,其实代价非常昂贵。人们艳羡的举重若轻,你看到的是轻,人家拿着的却是重。
共享养老这件事就是这样。
你以为卖了城里的房子,就可以去更便宜的乡下过上和乐融融、互助互娱的乌托邦生活?
青年人或许容易一些,但养老真的不一样——或者说,60岁的养老和80岁的养老之间是天渊之别。
一个人在60岁的时候卖掉城里的房子去享受乌托邦,20年过去,钱花得差不多了,但渐渐失能真正需要被别人养、仰赖别人照顾的时候才刚刚到来。
没有体验过的人不会理解失能是一件多么无情的事。我家小区里有一位92岁的老奶奶,时至今日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十多年,吃饭洗澡大小便全都要仰赖护工。她是一位优雅的老太太,年轻时候想必十分美丽,头发雪白,皮肤白皙,能指导最小的孙子念英文。但我见过她弄脏了裤子,那个护工毫无顾忌,当众大声呵斥她,而老奶奶却习以为常、连忍耐的表情都没有露出,她的儿子儿媳就在一边谁也没吭声,还要笑着打圆场——他们其实对老奶奶很好,单纯就是不敢得罪这个护工。这个护工脾气虽然不好,可是干活儿俐落、做事踏实、手脚干净,已经在这个家庭服务超过五年,的确把老奶奶照顾得很好。
真正的养老,主要就是养失能后的老。能吃能喝、能走能动、生活能自理那都不叫养老,那叫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开始享受生活。
人们以为的共享养老,仿佛只是新朋友老朋友们住在一起,嘻嘻哈哈,天天快乐,像金陵十二钗齐聚大观园,今日起诗社,明日螃蟹宴,春日葬桃花,冬日赏红梅,生活格调与乐趣齐备,岂不美滋滋?
问题是,大观园里可没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头儿老太太——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人家还配了四个大丫鬟、四个小丫鬟、两个婆子、两个小厮,大门外赶车跑腿儿的另算!
松散的共享养老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金钱、疾病、老年之后变得偏执的性格、不可能妥协的生活习惯都可以轻易击碎它。而你不再年轻,为此花光的钱几乎不可能再挣回来。
至于年轻时候闹翻、经营着成功企业的富贵老朋友,会不会直接offer给一直没联系过、老得马上要退休、 20年前认识的旧朋友一份理想工作呢?反正我认识的有钱人对于自己公司招人的态度多半是公事公办,否则企业根本没机会做大。比起招人,他们宁可直接付一笔并不指望归还的钱给前来求助的亲友,然后从此断了他们通往自己的路。
所以《没有养老的资金》真正打动我的,反而是电影的前半段。
主角夫妇本来是体面的中产家庭,虽然男主人挣得也不算太多,五十几岁了,房子还有贷款尚未清缴,家中存款只有寥寥几百万日元,刚刚毕业的一子一女步入社会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前程的样子。但是,至少,他们用精打细算过着平稳的生活。女主角虽然不舍得买心仪的包,好歹还能上上瑜伽课,用一用家政小时工,丈夫如果能顺利退休,还有一大笔企业退休金入账。
可惜,中产的人生向来脆弱,体面只是一层纸,稍微一戳就破。
公公突然离世,悲痛的婆婆发誓要办一场风光的葬礼,费用由儿子支付;女儿未婚先孕,未婚夫父母同样要求一场盛大的婚礼,费用男女双方平摊;最可怕的是,操办完葬礼和婚礼、彻底花光积蓄之后,丈夫公司突然倒闭,退休金化为乌有,女主角只能去超市当个卖场推销员补贴家用。
人间惨剧,莫过于此:人还没死,钱花光了。
在外人看来,你开着体面的车子,住着还算大的房子,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连牛肉都吃不起了。抠抠搜搜弄点猪肉片子煮豆芽汤,闺女大大咧咧一筷子就能把猪肉全夹完,全家人对着余下的一锅豆芽有口难言!
电影里有一幕简直看得我心有戚戚——女主角去给公公定葬礼要用到的东西,丧葬公司的女销售一眼看出女主角的拮据,却不妨碍她一顶顶高帽甩出来,把女主角架到台上下不来,最后碍于面子定下来直接清空她家积蓄的豪华葬礼。
体面的中产妇女真的是世界上最容易被道德绑架的群体。她们全身都是软肋,人人都知道怎样去捏。
身为子女,你怎么忍心让垂垂老矣、随时可能离去的父母失望?他们可能会病倒、可能会被骗走钱财、可能有未尽的梦想、可能有无法摒弃的执念……没有人有错,但你要尽到责任为他们买单;身为妈妈,你殚精竭虑,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未来,要不要花6万元给牙齿不齐的娃做个隐适美?要不要把年收入的大半砸在孩子的教育体育兴趣开支上?要不要掏空六个钱包买学区房避免孩子在菜市场小学一路混进职高最后落入血汗工厂?长大成人的儿子要不要支持他买个房?精心呵护的女儿要不要给她更多保障?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颗都需要结账!
不管你挣不挣得到钱,只要你睁开眼睛,钱都在流水一样地花出去——对于失业中年,那种惊心动魄,胜过任何恐怖大片。
能怎么办?只能一步步不要脸了。随便吧,管不了了。
讲真,前几年,中年人嘴里说中年危机,其实大部分人暗戳戳觉得并不关自己事。混到四十岁还没点积蓄、没点人脉,你怪得了谁?兢兢业业、手握业绩、具备专业能力的中年人照旧觉得遍地都是机会。但经济真的下行了,整个社会似乎都要停摆了,才发现,个人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
你不是在跟你的竞争对手过招。你是原地站着,一低头发现怎么地面都不见了?!
所以,《没有养老的资金》最有借鉴意义且真正温暖的部分,是焦虑紧绷的儿媳妇跟她过惯了富裕日子的婆婆最后的和解。儿媳妇坦然把生活的窘困展现给了婆婆,而婆婆也发自内心理解了中年人的难处。
穿着棉袄掉进水里的人会最先淹死。
因此,中年人需要的不是机场书店的成功学、传导心法的上师、一夜发财的妄念,而是坦然面对我们的同路人:抱歉,我只能负有限责任,但我会努力好好生活的。
有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热热闹闹、虚假繁荣的朋友圈。大家努力吹着牛,把豆大的项目说得天花乱坠;卖东西的一忽儿供不应求、要求预定,一忽儿又惨不忍睹、喊你帮衬;一群人兢兢业业晒美食,另一群人乐此不疲健身减脂……没有人露出人生苍凉的底色。不只是因为露出了也没有用,更可能只是,成年人都懂得,无论如何,总要精精神神地过下去啊!
有点儿倔强,有点儿快乐,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能力和骄傲,就可以直起腰、走下去。
这才是现实人生。
没有一劳永逸的共同养老桃花源、没有富贵不忘来提携的老朋友,我们鸡飞狗跳、艰难求存、一点儿都不岁月静好的生活本身,却也是我们真正的力量源泉——剥掉没用的面子枷锁,扔下“我必须要怎么怎么样”的包袱,轻快地、努力地、没心没肺地生活,已经足够。
以及,最重要的是,存好你的钱。
再看一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