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博一研究生,一作发Nature子刊!

博一研究生,一作发Nature子刊!

公众号新闻



此前,上海大学魏滨教授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最新影响因子28.771)上发表题为“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ediate neurotropic viral drainage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上海大学医学院新药物与新材料专业的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小静作为魏滨免疫细胞与疾病实验室的一员,也是论文“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ediate neurotropic viral drainage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第一作者

该项研究综合运用3D组织成像、组织透明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量子点标记、光动力学等手段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大脑脑膜淋巴管(MLV)是多种嗜神经病毒颗粒突破大脑-外周屏障向外周淋巴结传播的重要通道,并且发现病毒能够感染组成MLV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而破坏了MLV的引流功能。

该项研究也开创性地揭示了MLV在嗜神经病毒感染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也对多种急慢性神经损伤的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今天
跟随我们的脚步
共同走进这位医学追梦人的世界


李小静
上海大学医学院
新药物与新材料专业
2021级博士研究生
致力于研究神经免疫学

学术情况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TOP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28.771)发表SCI论文1篇;


曾以共同作者在Virologica Sinica、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Journal of pain research等多个期刊发表SCI文章,申请发明专利3项;


曾成功筛选了带状疱疹病毒性疫苗的候选靶抗原,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了向企业的转化。


所获荣誉


获得2022年国家奖学金

上海大学研究生“求索”奖学金二等奖

上海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重点专项等项目的研究

获得2021年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求索”科研创新项目



1

永不止步,创新当砥砺前行


2021年,李小静在上海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博士生涯,师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魏滨。上海大学医学院新药物与新材料方向所具有的“医工交叉”特色,方便助力研究成果高效发挥作用,深深吸引着她。“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之后,可以使用一些材料方法的技术,更易于把治疗药物递送进被骨骼包裹得很好的中枢神经系统之中,从而对疾病产生作用,这是我了解到上海大学医学院新药物与新材料这一方向的时候感到非常触动的地方。”李小静坦言,自己所做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础研究,及时转化为应用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方面还存在问题,而上海大学医学院的学科特色可以化解这一问题。她期待上海大学医学院新药物与新材料方向能和她所做的基础研究融合,碰撞全新火花。


李小静与上大以及神经病毒研究的缘分起于其导师魏滨。2017年硕士毕业后,李小静师从博导魏滨,开始接触嗜神经病毒方向,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异常的影响。2019年,秉持着对每一个项目延续性的执着追求,她决定跟随导师的脚步,前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继续做魏老师的技术员,完成未完成的项目,在自己认定的中枢神经领域继续探索、持续深耕。“如果换一个单位学习的话,手中所有的项目都要暂停、重新开始,会很不舍,我也比较喜欢跟着一个项目从头到尾,看到它一步步被落实……”对李小静而言,坚定从事中枢神经的医学研究,既是出于对医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也是出于善始善终的行事风格。2021年,李小静决定继续跟随魏老师的脚步,考入上海大学攻读博士。

被问及以何种心态面对所获科研成绩时,李小静亲切且坚定,诚恳且谦逊:“最大的影响是坚定了我的医学研究道路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是每个科研人的本职工作,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我得失即可。科研这条路上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是很普通的科研人,还有很多的厉害的老师和同事需要交流,神经研究方向我希望还能做出来更多东西。”


2
攻坚克难,突破必单步负笈

2022年,李小静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神经科学著名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同时该成果也在今年7月被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期刊作为亮点在专栏予以报道。所有人都讶然于这份卓然的科研成绩,但李小静最清楚,这份成绩是从一次又一次科研攻关、一次又一次地不懈摸索以及漫长的无助、孤单与疲惫中淬炼出来的。

李小静做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膜淋巴管相关研究,该领域目前仍然属于基本全新的领域。“2020年到2022年,国内逐渐有脑膜淋巴管的文章,但还不是很多。所以当时拿到脑膜淋巴管的课题的时候,我是比较迷茫的。国内研究这方面文章比较少,我甚至不知道脑膜的具体位置……”当时,李小静需要研究脑膜淋巴管在某个疾病影响下产生的变化,这一过程需要精准科研的实验方法。然而,当时她手头仅有的信息是美国某实验室对脑膜淋巴管存在的证明及其解剖位置。国内做相关研究的专家比较少,现有文献中的记载也不够详细,刚开始的几次维速达尔实验状况百出:助溶剂的使用,药物的递送,激光照射的部位和剂量,麻醉剂量、麻醉时间的把控,检测手段和检测工具的滞后等多种未知实验条件和困难像一个个拦路虎挡在前面,李小静再度进入了漫长的试验探索之路。


“你的手一点都不能动,扎深了或者扎浅了实验操作就失败了,我的手需要一直维持不动的状态7分钟左右……我们之前的文章主要都是动物实验,100多只的话可能要连续做几天……我一天可能要做10个小时,才能把一批实验做完。另外的技术手段也同样都是自己慢慢去摸索,可以深入交流这方面的人比较少。”李小静耐心地介绍了她摸索实验方法的过程,整个漫长实验过程除了对手部技巧要求异常严格,超乎寻常的耐力、从零突破的勇气、冷静钻研的头脑、实验成功的信念,缺一不可。花费半年多时间,一次一次失败之后的经验总结,一个一个技术参数的反复摸索,她终于攻克了这些技术难关。


3
淡泊名利,医者自心怀天下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医学研究人员必须怀有深厚的人道心理和生命关怀力。“做科研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发文章,最终还是落实到人类的疾病上,只要能解决临床上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被问及影响她最深的是什么时,她说魏滨导师的这句话时刻被她铭记在心里,成为了她从事医学研究的箴言。“每个专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学习的专业、从事的职业中找到归宿和意义,这样才有动力与激情去做、去干、去拼。”

“可能没有那么快做出疫苗来,但是假如能做出前期的一个概念性的研发,为公司提供这样一个免疫原,他们再去大规模地开发的话,这样有可能会给中国感染带状疱疹病毒的患者带来一定的希望。而且中国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上市疫苗,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这对于患者而言无疑又是巨大的负担。”李小静深感这项研究背后的意义,医学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她着手带状疱疹病毒疫苗研发工作,给中国带状疱疹病毒患者带来希望。

对于李小静而言,从医是为了解决人民的疾病难题,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做更多、更大的事情,进而才能从中获得自我的价值感和满足感。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申请一项专利,取得市场转化优异成果。



4
百炼成钢,成功须稳扎稳打

成长之路从来不只是靠一腔热血,科学高效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才是最真实的进阶秘诀。在被问到如何取得这样的科研成果时,李小静为各位科研人准备了3个方法:

方法1:文献整理法。“文献管理是科研的重中之重……文献浏览与检索数量、质量、精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学会管理文献而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文献,带着问题去探索,并用文字呈现出来,包括文献的标题、期刊以及年份都标注出来进行归档并形成类别。”反复管理文献的过程,不仅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带动研究者实现高效写作的目的。

方法2:统筹规划法。科研人的一天充斥着课题规划与日常个人生活规划,调节好这两方面的比重且分别采取统筹规划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做课题时,可以做思维导图帮助你思路明了、条理清晰地推进你的研究。”日常的规划即未雨绸缪,提前合理安排好看文献、做实验和听讲座的时间。

方法3:沟通学习法。与导师、同门、学界大牛的沟通都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帮助。第一,同导师积极沟通想法对整个课题的顺利深入推进非常关键,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珍惜组会这个宝贵的自我提升机会,不能妄自菲薄,认真聆听同门课题,并敢于提问,从而能够吸收借鉴优秀的思路。同时,需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去听跟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报告。学界大牛在报告中分享的研究热点,学者阐述的研究经历,均为思路灵感的来源。

张弛有度是李小静另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她提到,科研这根弦不能总是绷得太紧,要学会发展科研以外的兴趣。在空闲时间,她还会通过弹奏尤克里里、滑滑板等兴趣爱好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自我否定之后,李小静的努力终于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希望她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继续追梦,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 | 上海大学





编辑/审核:Andy



发论文,

英文不好怎么办?

高质量英文润色、翻译

找【科藤学术中心】@花博士

扫下方二维码⬇⬇⬇以作备用



(扫码关注,注明“需要润色”,否则通不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4所985高校,齐发Nature!AI为人类开药方:准确预测9000名癌症患者适用药物!成果登上Nature子刊,出自华人团队清华、上交等联合发表Nature子刊:「分片线性神经网络」最新综述!“意念打字”新方法:每分钟能写近30个字母,错误率仅6.13% | Nature子刊【SCI征稿】年底冲计算机神刊!最快1-2个月见刊!用这个肉做回锅肉, 事半功倍/六木肉回锅温州中学“新教师天团”上热搜,清北含量过高,还有人发过Nature子刊,网友:普通人归属在哪Nature子刊:中国科学家研发出新的新冠黏膜疫苗Nature子刊 | 武汉大学林丹丹/张志东/钟波发现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的调控新机制秋天的花园和菜园,摘菜、做花卷,享受生活Nature子刊:年轻的血液真能返老还童?其细胞外囊泡是关键西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问题又引关注!Nature:全球研究生的日子都不好过!光纤通信速率破纪录!每秒能传1.84Pbit,2倍于全球互联网总流量 | Nature子刊Nature子刊:国内流行BA.5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能力增强两所高校,发Nature维多利亚市悼念女王优秀!研究生一作发表8篇SCI@不爱运动的人:每天4次1分钟的日常活动,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0%|Nature子刊超高效人工光电神经元成真?速度比自然神经元快3万倍,研究登Nature子刊清华&上交等发表Nature子刊!分片线性神经网络最新综述!Nature最热点:学会这些“ 技术 ” 无忧登顶Nature顶刊!跑得比猎豹快的机器人来了,还能游泳跳跃,大小仅为毫米级 | Nature子刊Nature子刊:年龄越大,女性怀上龙凤胎的概率就越大,原来是进化上的一个意外?Nature子刊: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有新冠后遗症?脑机接口减肥大法来了!自动减少暴饮暴食频率,无明显副作用|Nature子刊电脑很聪明,不过,有时像人类一样令人哭笑不得。。。明知炸鸡罪恶,你怎么还放不下? | Nature子刊Nature子刊:高强/黄河团队合作绘制肝癌组织乳酰化修饰图谱Nature子刊:精准预测分子性质和药物靶标的无监督学习框架闻闻肉味就能瘦?Nature子刊:「气味疗法」可促进脂质代谢轻松减重,或是减肥困难户福音!业界首个适用于固体系统的神经网络波函数,登上Nature子刊Nature子刊:北大清华等团队发现,读完大学,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出现全面下降2022 重返小树林·艺术生活节 Return To The Woods · Art In The Nature触摸美国 60 六十感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