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
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当一个时代缺少什么,人们自然就会怀念一个曾经拥有却已逝去的时代。在今天这个充满商业市场气息和欲望不断膨胀的时代里,人们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自然会怀念那个在他们记忆中充斥以理想和激情的1980年代,毕竟这个时代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的印痕,是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甚至有些悲壮历史情调的记忆碎片。因此,怀念和反思这个时代对于今天的我们应该是一种历史与时代的需要。1980年代距离我们似乎已经是那种很遥远的感觉了,这种遥远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在精神风貌上的差距。作家查建英的一本《八十年代访谈录》使得我们又一次通过记忆回到那个让人怀念的时代,也使得1980年代这个话题成为知识分子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在重返这个时代的文化现场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对于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更多带有反思性的总结,毕竟我们不光是要沉醉在那种英雄追忆往事的陶醉与辉煌之中。
1980年代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常常念及的话题,那是一个在知识分子心灵产生巨大兴奋和快感的时代,多少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获得了“翻身解放”的感受,甚至他们一度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或者英雄,那种处于聚光灯下的焦点或者一呼百应万众皆听的情状,成为知识分子最美好的记忆。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重新梳理和反思这个时代,在五彩缤纷的历史天空下找到一些重要的发光源点的时候,才会发现历史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经历过八十年代文化洗礼的作家查建英,采访了曾经在八十年代作为文化界弄潮儿的阿城、北岛、陈丹青、陈平原、崔健、甘阳、李陀、栗宪庭、林旭东、刘索拉、田壮壮、刘奋斗等十二位知识分子(刘奋斗的访谈因故没有收入本书),他们涉及文学、学术、批评、出版、音乐、美术、电影、电视等多个文化领域,一起来回忆和反思那个越来越成为一种传奇色彩的时代。阅读这些具有史料性的文字,仿佛也在跟随他们一起进入到历史的现场之中,体味那份已经属于历史的多彩与沧桑。1976年中国十年动荡结束,人们在喜悦的期待之中的新时代,还得到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成为开启198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接踵而来的仿佛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思想解放迅速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知识分子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留在历史记忆中的那些事件,也如幻灯片一样在这个时代里的大幕上激情放映:西单墙,《今天》杂志,朦胧诗歌,星星画展,西学翻译,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探索电影,摇滚歌曲,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尼采“上帝已死”的宣告引介,美学热,沙龙聚会,老三界大学生等等,这些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标志甚至符号象征。他们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态出现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面前,使得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始终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犹如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知识分子少有的时代狂欢,也正如那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化人物刘先生以热烈的文化预言家和挑战批判者的“黑马”姿态杀出来成为青年人的文化偶像一样。查建英在开篇的序言中写下了她对这个时代最直接的感受:“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但所有这一切似乎也无法概括完整个八十年代的历史概貌,我们只有不断地回到历史的现场之中才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灿烂与复杂,以及这些特征的背后所留给整整一代人甚至整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历史疑问。
在几乎所有的反思文字中,八十年代常常被赋予与五四相同的历史意义,这两个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具有类似特征的时代,成为所有知识分子常常并行怀念的特殊时间段落。不过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八十年代的精神资源来源于五四时期。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中,五四与八十年代具有很相似的历史特征,如果我们认真来作以比较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类同,他们同样是风雷激荡,同样是知识分子作为英雄的时代,同样是开启了一个启蒙的新时代,将立人作为根本的主旨……但另外一个需要我们指出的是,八十年代毕竟出现在五四发生之后,那么作为给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五四,自然是作为人们加以自然利用的精神资源。那些曾经在五四时期受到熏染的知识分子,同样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和英雄,他们的威望和影响力内在的改变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方向。学者陈平原在访谈中就强调这种“隔代遗传”的精神思想传承——“理解八十年代学术,应该把它与三十年代的大学教育挂钩。这跟一批老先生的言传身教有关。……我所说的这批老先生,大都没有真正融入五六十年代的学术思潮。这才可能在‘拨乱反正’后,很自然地,一下子就回到了三十年代,接续民国年间已经形成的学术传统。”在这个时代里,一边是成长在动荡十年历史之中青年弄潮儿,他们激情洋溢以英锐豪迈的姿态走在时代的前端;而另一边则是曾经在五四文化浸染中文化老人成为这个时代掌舵人,他们以其深厚资深的文化威望为这个时代的走向把握住了历史的文化命脉。八十年代所追寻和延续的精神使命与追求也都还是五四期间所寻找的精神理念,无论是反对极左的思潮,反对异化,倡导思想解放,人道主义思想还是民主科学与自由的理念,其归根结底还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陈平原对此有这样透彻的解释,“伴随着整个风云激荡的八十年代的是,对于‘五四’新文化的思考、追随、反省和超越。关键是,一面追随,一面反省。”也因此在许多学者的回顾与反思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那些在八十年代绚烂辉煌的历史事件都可以找到五四的痕迹,甚至还没有五四时期更加切近中国的现实。因此批评家李陀在访谈中会很苛刻地针对八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热潮作出这样的判断,“一个思想大活跃的时代,不一定是思想大丰收的时代——八十年代就不是一个思想丰收的年代。”除去对于五四时代精神主旨的延续以外,在八十年代的文化思潮中还有这样的特征,过分的追求激情与宏大的叙事,知识分子过多的承担了历史救世主的角色,缺乏踏实严格的实际操练,思想的内核显得贫乏而难以成为未来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奠基石。也许这恰恰是作为启蒙时代的特征,启蒙之后怎样却不是知识分子所考虑的。大多知识分子都去作神圣的救世的启蒙者,那么这个社会的实际操作者就会变得空虚与贫乏。似乎是一个矛盾的追求,一方面是我们所怀念的理想、追求、拯救、承担、激情、淳朴、使命、信仰,一方面可能就是空泛、贫乏、无能、天真、宏大、浪漫、膨胀等种种缺憾,我们常常怀念前者因而备感失落的忧伤,但却很少想到后者给我们带来的遗憾与弊病。所以等我们在回首检索八十年代的时候,会发现所留下的精神遗产远没有想象中的丰厚。而所有八十年代的种种特征,最终在一场虚妄的历史追求中悲壮的落下了帷幕,所有怀抱理想的人们被毫不留情的赶入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一个完全区别于八十年代的新时代,陌生而充满欲望的刺激。80年代末的那年,是一个历史性的界标。学者汪晖在他名重一时的文章《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中一开篇就作出了这样一个宣言式的判断,但他无疑同时在向我们宣告了作为一个传奇色彩的时代在80年代末结束了它的这种传奇,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那一年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是一个断裂的原点,因为这一切太突然也太猛烈了,嘎然而止的一个句号。至于这个时代对于今后的时代又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还得等待历史的冲刷之后再回头去审视。但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远离了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潮,社会进入到经济热潮与欲望控制的时代之后,一些我们曾经所呼唤的精神在逐渐地远离,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伴随着的是一些基本精神内涵的瓦解,单向度的前进背后带来的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焦虑与怀旧,他们发现最根本的元素并没有随着时间与物质的大跨越迈进而获得本质的变化,诸如启蒙,我们今天依然所要坚持的一个历史使命,还是陈平原先生的呼吁更值得我们的人文知识分子思考,“对于八十年代的学人来说,一步步溯源,首先回到‘五四’,然后,在短短的几年间,将‘五四’这一套思想方法和政治行为迅速地重演一遍。”不过需要如此行为的又何止仅仅是八十年代的学人!轰轰烈烈的八十年代,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照亮了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天空;但当我们仔细考察时就会发现,八十年代灯火的光源,是来自20世纪上半叶的五四精神。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处在八十年代的延长线上,而现代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则是在五四运动的延长线上展开。八十年代与五四运动是决定中国民族走向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关于民族未来的思辨不但活跃,而且在思想界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我们今天的许多困惑、无奈及愤懑,都可以在回望这两个时代时找到反思的基点,发现问题的根源。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回望八十年代”三书+“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的展开”三书:
◎回望八十年代,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马国川《我与八十年代》、柳红《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方面出发,共同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书中聚焦于八十年代,但又不局限于八十年代,将八十年代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将视角不断拉远拉近,让我们更能看清八十年代的意义。
八十年代,有冲动,也有稚嫩,但终归是生机勃勃。它作为一块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当下的文化基因,现在文化界的各种现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苗头。通过这三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重温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可以了解现实,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出路。
◎反思五四运动,一场决定中国百年命运的思潮
邓野《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马勇《现代中国的展开:以五四运动为基点》,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政治、思想、大历史的角度,多维解读这场决定中国百年命运的思潮。巴黎和会是怎样点燃五四运动的?五四运动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五四运动形形色色的说法都是真的吗?静下心来读这套书,你将发现不同以往的答案。
思想如果紊乱,就不可能看清自身所处的现实。中国应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中国前途会走向何方,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这三本书正是帮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反思“五四运动”这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对中西文化互动后中国人的反应与改变做全面检讨。唯有清晰而彻底的反思,才可能有点滴但真实的改善。
◎第三次转折,大历史中的重要节点
不论是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还是以启蒙为主轴的五四运动,它们都是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一个浪花,是中国历史继“殷周之际”、“周秦之际”两次巨变之后第三次历史大转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转轨的重要节点。我们现在的时代,以及整个中国近代史都处于这第三次转折之中。
因此,回望和反思八十年代及五四运动,不只是洞悉那两段重要的历史,明晰这两个时代的真正价值,更是一场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回望八十年代”三书+“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的展开”三书(含独家好书)。
限量签名版《经济学入门50讲》
欢迎扫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训·练·营,现价:365,每多100人涨价一次。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