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臻再生医学:iPSC分化多巴胺前体细胞,填补帕金森病治疗空白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进程迅速加快背景下,对衰老组织器官进行替换、再生成为重要话题,以iPSC技术为代表的再生医学市场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
iPSC技术为再生医学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人体自身的修复再生能力有限,iPSC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所有细胞类型的潜力,能够替换衰竭的器官、促进缺失的组织器官进行再生、清除人体出现的异变,是近年备受瞩目的前沿技术。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向小鼠皮肤细胞中植入4个病毒,成功诱导出iPSC;2012年,山中伸弥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臻再生医学创始人在iPSC、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向有10年研究经验,是最早一批投身iPS的科学家,iPSC领域一系列重磅事件,让创始人坚定了投身iPSC产业化浪潮的决心。故而在2019年创立了瑞臻再生医学。
瑞臻再生医学是由多学科领军科学家发起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核心团队来自John Hopkins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清华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创始团队包括基因编辑、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iPSC发育、功能和多种疾病机制研究的教授专家,分管不同垂直领域研发工作,团队拥有前沿干细胞治疗和转化技术,致力于开发iPSC来源的创新细胞疗法。
公司在2019年建设了800平方米C+A级的研发中心,2022年建成了1600多平方米的C+B+A级的GMP生产与质控中心,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瞄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实体瘤两大方向,布局了多个现货型细胞治疗管线。其中,针对帕金森病的iPSC来源的多巴胺前体细胞产品已经完成灵长类动物药效预实验。
在行业早期阶段,
构建完整研发链条是核心
iPSC技术是一颗冉冉兴起的新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球iPSC市场规模约为80.52百万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91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26%。
瑞臻再生医学副总经理鲁宾雁博士用“源源不断”一词来概括iPSC技术的优势。
“理论上iPSC是万能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有一天人体所有的细胞和器官都能够建立合适的分化手段,通过iPSC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所有的细胞、组织、器官,解决依靠人作为供者,来源有限的问题。”
iPSC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价格。目前的细胞药物以患者自身或健康人群作为供体来源,价格非常高,之前刷屏的“120万一针的抗癌药物”就是细胞药物高昂成本的缩影。iPSC来源的细胞药物可以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解决成本问题。
目前,iPSC来源的细胞药物研发在全球均处于早期起步阶段,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寥若晨星。各家企业正处于同一起跑线,机会巨大。
鲁宾雁博士认为:“在企业研发进展差距并不大的当下,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快研发进展,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研发技术的沉淀。特别是国内,iPSC来源的细胞药物相关的CDMO服务不如海外成熟,更加考验企业自身对药物开发全流程的技术把控。”
瑞臻再生医学已经构建了专业且完整的研发团队,覆盖了iPSC来源细胞药物研发的全流程,包括重编程构建iPSC、利用基因编辑进行iPSC修饰和改造、iPSC分化等,在干细胞存储、定向分化、疾病模型及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已具有领先优势。
其中,iPSC还有一个技术核心在于能否稳定地进行iPSC分化。iPSC是新兴技术,国内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而即使是有经验储备的人,在进行iPSC分化和iPSC重编程时实验稳定性依然不高。瑞臻再生医学重点解决了稳定性问题,拥有了国际领先的iPS制备及分化技术,诱导成功率达99%。
这些坚实的技术积累,让瑞臻再生医学在全球iPSC技术市场,具备了快速奔跑的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症与肿瘤免疫治疗是iPSC最具商业前景的方向之一
瑞臻再生医学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实体瘤两大方向,已建立围绕多种神经功能细胞分化制备及免疫相关iPSC改造的核心技术。
在疾病领域选择上,公司有着慎重的考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实体瘤都还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也是iPSC技术商业化前景最大的两块市场。”鲁宾雁博士表示。
其中,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帕金森病药物的开发是干细胞领域的“皇冠”。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的异常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前体细胞,帕金森病的疾病机理和成药性已经相当明确,iPSC技术有望在帕金森病上快速取得硕果。
针对帕金森病,瑞臻再生医学研发了iPSC来源的多巴胺前体细胞产品RZ001-iDA。该产品将外周血PBMC重编程为iPSC,再由iPSCs分化制备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移植到患者纹状体进行治疗。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iPSC分化制备高纯度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生产工艺,并开展了灵长类动物预实验项目,完成了食蟹猴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图1)移植,移植后一个月食蟹猴的帕金森病相关症状显著改善(图2)。
图1 多巴胺前体细胞(Nestin/FOXA2/DAPI)
图2 在食蟹猴PD模型上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效果
在肿瘤方向,考虑到CAR-T和抗体等药物在血液瘤中已经有较好的表现,瑞臻再生医学选择了难度更大、尚属空白的实体瘤市场,开发iPSC来源的CAR-NK疗法。通过模块化开发策略打造iPSC-NK产品,经基因编辑建立带有NK分化优势和ADCC作用的增强型iPS细胞株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发针对不同适应症靶点CAR的CAR-iPSC-NK产品。
接下来,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更多细胞治疗药物上市,iPSC技术的关注度和资本热度将进一步攀升。
鲁宾雁博士谈道:“并且,由于极高的技术壁垒、庞大的资金投入,iPSC领域不会出现白热化竞争、内卷现象,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将保持在合理的状态,是一个值得企业长期深耕的领域。未来,糖尿病、心衰、类器官都是iPSC技术可深入探索的细分市场。”
在iPSC技术热潮下,瑞臻再生医学正全力以赴,专注以iPSC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深度临床转化工作。“我们会尽快完成帕金森病管线产品的生产和药效安评研究,以及实体瘤免疫治疗管线分化生产工艺的建立。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帕金森病管线的IND申报。”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扫描小程序码进入VB100人脉圈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