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细胞—干细胞》封面论文:中国科学家揭示人造血干细胞最早定植骨髓的时间点和微环境特征

《细胞—干细胞》封面论文:中国科学家揭示人造血干细胞最早定植骨髓的时间点和微环境特征

公众号新闻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晚23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程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波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教授,合作在Cell Stem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Uncovering the emergence of HSCs in the human fetal bone marrow by single cell RNA-seq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阐明了人胚骨髓中第一波HSC的定植时间点、分子特征及其与微环境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了HSC在人胚骨髓中定植的机制,并为未来HSC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该研究被选为Cell Stem Cell杂志封面故事。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位于造血级联的顶端,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产生所有血液细胞类型,维系机体功能。虽然HSC的发生过程在斑马鱼和小鼠等动物模型被充分揭示,但由于研究技术的缺乏和研究材料的稀缺,目前对人类早期胚胎造血发育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有研究通过异种移植实验表明,HSC最早出现在胚胎卡内基阶段(Carnegie stage,CS)14(妊娠后32天,第5周)的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域[1]。随后HSC被释放到循环血液中,最早在CS17(妊娠后41天,第7周)迁移到胎肝进行扩增和/或分化[2]。然而HSC何时定植到骨髓和脾脏,目前缺乏功能学证据。造血微环境又称作造血干细胞龛(niche),由多种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外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构成。Niche细胞通过分泌重要的细胞因子如CXCL12和SCF来调节HSC的功能[3]。然而,在胚胎时期的骨髓中,参与HSC定植和维持的微环境成分及其调控机制仍有待阐明。
该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了人类胚胎骨髓(10-14周)和脾脏(12-14周)造血干/祖细胞 (HSPC)及其造血微环境群体。在骨髓和脾脏中均检测到了免疫表型和转录组定义的HSC/多潜能祖细胞(MPP)。然而通过免疫缺陷鼠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真正具有长期多系造血重建能力的HSC直到12周才出现在骨髓中,相反,12-14周的脾脏均未检测到功能性的HSC。为了阐明最早定植于胚胎骨髓的HSC分子特征,进一步整合多个发育阶段的HSC/MPP单细胞测序数据。发现与成体骨髓中的HSC/MPP相比,胎髓HSC/MPP高表达cell-ECM互作的基因,并且在早期胚胎骨髓(10-14周)的HSC/MPP中表现更为显著,提示该过程可能参与HSC的骨髓定植。该时期的HSC/MPP细胞周期更活跃,而中期胚胎骨髓(17-22周)的HSC/MPP则处于相对静息状态,并且表达和激活更多与HSC干性维持相关的转录因子,提示早期胚胎骨髓HSC/MPP的功能活性低于中期。
此外,研究发现HSC定植骨髓前后,niche细胞类型以及转录组并无显著差异,提示HSC定植骨髓前其niche已经建立。进一步,利用受配体基因互作分析揭示了aEC (arteriolar endothelial cells)和CAR细胞 (CXCL12-abundant reticular cells)是支持HSC功能的重要niche细胞。这两类细胞高表达PTN、DLK1、IGF1、JAG1和CXCL12等多种造血支持因子。体外共培养实验也证明CAR细胞来源的PTN能维持HSC/MPP的功能。为系统探究胚胎到成体发育过程中微环境细胞的变化特征,将胚胎骨髓发育早期(10-12周)和已发表的胚胎骨髓发育中期(16-19周)及成体骨髓的niche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CAR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呈现阶段性的转录组变化,胚胎和成体骨髓来源的CAR细胞分别表达阶段特异性的细胞因子,提示不同发育阶段的HSC可能受到来自niche的不同因子的调控。
最后,为了进一步解析HSC为何优先选择定植于骨髓而非脾脏,利用受配体基因互作分析揭示胎肝来源的HSC与骨髓和脾脏来源的基质细胞、内皮细胞等微环境群体之间潜在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发现骨髓niche细胞相比于脾脏,表达更多支持HSC迁移、维持和扩增的关键信号,提示人胚胎骨髓为HSC定植提供了更优良的“土壤”。
总之,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证实了HSC最早定植骨髓的时间点,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剖析了人胚胎HSC和骨髓及脾脏微环境细胞的转录组景观图,预测了可能参与HSC骨髓定植的关键因子,为HSC发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同时也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归巢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和程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波研究员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生郑昭烽、暨南大学博士生贺涵、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生唐新宇、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生张晗、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苟芳琳以及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杨华主任为并列第一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周家喜研究员和暨南大学兰雨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文爱清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和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2.10.005

参考文献:

1.Ivanovs A, Rybtsov S, Welch L, Anderson RA, Turner ML, Medvinsky A. Highly potent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irst emerge in the intraembryonic aorta-gonad-mesonephros region. J Exp Med. Nov 21 2011;208(12):2417-2427.

2.Ivanovs A, Rybtsov S, Ng ES, Stanley EG, Elefanty AG, Medvinsky A. Huma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development: from the embryo to the dish. Development. Jul 1 2017;144(13):2323-2337.

3.Crane GM, Jeffery E, Morrison SJ. Adult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niches. Nat Rev Immunol. Sep 2017;17(9):573-590.
来源:小柯生命
往期推荐
1. 新冠疫情下最该被呵护的群体:调查发现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巨大!
2对标美国NIH!颜宁回国加入的医学科学院非同寻常…
3. Nature: 乱成一锅粥!新冠突变株肆虐,毒王已在阵中?
4新冠变异株基因表达揭秘,或可挖掘新冠广谱特效药新靶点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明早8:00开始!上科大生命学院-《细胞》研讨会|基因组技术助力在体单细胞及组织生物学研究张益唐北大学术报告:“部分解决黎曼假设应该是对的”;首个输“人造血”试验在英国启动|环球科学要闻"微环境"研究2022丨美国年资助项目超2,000篇,癌症、衰老、药物输送领域多点开花菜鸟女司机不想再提的那些囧事埃及游记:唯一留下真容的千年埃及法老德国歌曲《我们都是小罪人》每天喝八杯水科学吗?科学家揭示人类需水量规律压力山大时,多吃这些食物可以缓解压力;《科学》封面专题:是时候重新认识人类大脑了 |本周论文推荐Cell:蚊子为何追着咬你?科学家揭示皮肤羧酸表达量越高越吸引蚊子今年第一个诺贝尔奖,揭示人类为何独一无二战争结束的时间点《细胞报告》封面论文:​首都医科大学曾辉/陈晨报道新型细菌大片段DNA传递系统细胞存储&干细胞药物:二十年积淀,优赛生命布局细胞产业《细胞报告》:军事医学研究院张纪岩团队发现成年小鼠稳态脑膜中存在造血干细胞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吃了受感染食物后呕吐的神经通路世界首次!实验室“人造血液”流入了人类的身体|一周科技Nat Commun:能替代胰岛素的药片诞生了?科学家揭示模拟胰岛素的特殊分子如何帮助增强糖尿病的研究?《自然》:张宁/张泽民/朱继业合作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亚型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全球首个!英国人造血成功,开始临床实验,“恐龙血”病患的福音来了...美丽的中法混血继母3-离开大陆(多图)上千人在50年里甘做“小白鼠”,试图揭示人类成长的奥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迹可循?关于“人造血开发”,国家药监局答复!清华大学免疫所彭敏课题组发现维持造血干细胞稳态的新机制重磅!我国科学家揭晓凝集素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多名澳人突然失明, 脑损伤! 科学家揭示: 竟都跟超市卖的肉有关!现场直击!2022博鳌干细胞峰会顺利召开 | 规范·创新·转化·共赢——引领中国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洪灏最新发声:在这么便宜的时间点,机会是远远大于风险的,未来4-6个月这两个板块会表现比较好……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室温超导”是一场闹剧《分子细胞》:钱旭/尤永平合作揭示胶质母细胞瘤中启动子区突变型TERT激活机制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46~人生的最佳选择“Cell Press最受欢迎中国论文奖”开启投票!快来选出你最喜爱的中国科学家研究心理学家揭示教育真相:“完美”的成长环境,孩子更容易得空心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