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一些从前让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一个个被攻克,
很多非专业人员难以想象的“新玩法”,一旦让广大老百姓用上,就能为无数绝望的家庭和病人带去福音~电视剧里不少生离死别的场景,大概率就会离开历史舞台了。
据BBC消息,全球首个实验室人造血液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对需要稀有血型的病患来说,这简直是莫大喜讯。
血液能人造——是的你没听错我也没打错!
这项研究,由NHS与位于伦敦,剑桥以及布里斯托的科学家们共同开展。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红细胞。
“造血”过程
简单来说,人造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 在实验室环境中大量培育这些干细胞,然后引导其变为红细胞
- 三周之后,含有约50万个干细胞的初始池会产生500亿个红细胞
然后对这些红细胞进行过滤,便可以筛选出大约150亿个处于正确发育阶段的,可用于人体移植的红细胞~由此看来,所谓的“人造血”并不是从零开始纯手工,而更类似于种瓜得瓜的“务农”操作,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血源,依旧来自捐献者。这对稀有血型的病患(尤其是需要持续大量输血的病患,比如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来说,很不友好——大量制造稀有血型的血液,就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在患病后,患者没有足够的健康红细胞将氧气输送至全身。在正常状况下,红细胞柔韧且圆润,很容易在血管中移动。在镰状细胞贫血中,红细胞的形状像镰刀或新月。布里斯托大学的Ashley Toye教授说,有些血型“全英国可能只有10人拥有”。比如被称作“孟买血型”的Hh血型血液,英国目前存量只有三个单位。“我们希望在未来制造尽可能多的血液,所以我脑海中理想的场景,是一个充满机器的房间,用正常的献血不断地再生血液,”Toye教授告诉记者。据研究团队介绍,这一期实验希望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目前已经有两人完成了第一次输血。志愿者们将被注射一份实验室培养的血液,一份正常血液。每次输血量约5-10毫升,期间间隔四个月。血液被标记了用于医疗研究的放射性物质,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检测到血液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团队希望,实验室培养的血液能比正常捐献的血液“更有效”:通常来讲,红细胞在需要更换之前会存活大约120天,而一般的血包有一定含量的衰老红细胞,因此持续时间并不理想。而人造血包里几乎都是新生红细胞,所以持续时间也应该达到120天。这样一来,不仅稀有血型血液容易获得了,经常需要输血的病人也不用频繁输血了——对这一部分病人来说,不仅治疗流程简化了,而且由于频繁输血造成的铁过载,从而导致并发症的风险也降低了。
首先是成本。研究团队目前并没有透露批量生产的成本,但表示这肯定要比正常献血贵很多。
另一方面,由于被提取出来的干细胞会自行消耗,最终能生产的红细胞量也达不到理想预期——团队表示,还是需要采取更好的方法扩大产量。不过,正如开头所说,能在实验室里实现“量产”,这已经是重量级了,
也许太阳一时半会儿种不出来,但是血是可以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