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社交不嘿咻,连爸妈房产也不继承,该东亚国废得很清奇
-
1991年,在东京工作的日本高级工薪族大雄(化名),有一次去日本静冈县伊豆岛旅行,看中了当地的一块别墅用地。
这地位置非常棒, 站在上面能以一眼看见富士山,关键不算贵,才1300万日元
——当年日本东京房子均价为130-140万日元/平米,因此这块地,只是10平米的东京房产价格,而那会东京圈的人均年收入高达700万日元。
大雄作为东京的高级工薪族,是负担得起的,因此毫不犹豫下单了。
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大雄捡了大便宜,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还有人说他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了。
确实啊,这是一块地,不是一快递,能不羡慕嘛。他想得也很美,幻想等老了以后,就在这块地盖一栋别墅养老,朋友来拜访,搞点芭比Q,住上3、5日,岂不美哉。
但是,任谁也想不到啊,高速公路蹿野猪,翻车了。
就在大雄买地的当年,日本经济变生不测,彻底雪崩了。
其实在1989年,日本经济不良信号就已经出现,这一年,日本GDP增速从前一年6.6%下降至4.93%,此后一路跌跌不休,到1993年,终于为负了。
而在大雄买地前一年,具体是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惊现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日经指数暴跌了70%。
只是这次暴跌没有彻底吓退投资者,因为在暴跌半个月前,即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还冲到了辉煌的最高点38915点。
加上那时GDP虽然下降,但毕竟还有接近5%的增速,所以股市即使雪崩了,民众依然普遍信心十足,甚至相信大落必然大起,50000点不是梦。
● 1990年8月,经纪人争先恐后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执行卖单。
可1991年,也就是大雄买地那年,日本股市没有等来50000点,实际继续低迷,此后更是不喘气地喜提了长达20年的熊市。
而且股市崩塌带来的信心危机,快速蔓延到其他领域。其中最惨的就是房地产。
大雄买地后不久,日本房价开始暴跌,3个月内跌了65%。
1991年7月开始,什么富士银行、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纷纷被曝出虚假储蓄等丑闻,接着就是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企业倒闭潮、失业潮。
到了这个时候,日本的经济实际就是“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了。
刚刚买地的大雄,当然悔恨交加,愁上眉头啊。朋友再夸他“成功人士”,听起来也像骂人了,他恨不得回一句,
“你才是成功人士,你全家都是成功人士”。
实际上,当年像大雄一样惨的“成功人士”多了去了。大量千万富翁一夜变成了千万负翁。好多人想不开,自杀了。而且日本人嘛,本来就有切腹自残的传统。
当时日本有一片森林,被人称为“自杀森林”,90年代初超过2000人在这地结束生命,以至地上白骨随处可见。
经济不好了,日本离婚率也暴涨起来,1991年,过不下去的配偶,超过了正常水平的2.5倍。
其中有一些男人,为了保全孩子和妻子的财产不被冻结,主动选择了离婚、流浪街头。
因为房地产崩盘,以前高价入手房产地产的人,过得是最惨的,每一个人都急着出售手上的地产和房产,但可惜价格再怎么降,也没人接盘。
有一个叫三井的日本人,50岁了,1989年高价入手了一套房产,负债10亿日元,本打算工作到80岁,用全部工资还房贷。但房价崩了以后,他就不得不选择与妻子离婚,而独自流浪了。
相对而言,大雄还不算最惨,工资虽然停滞增长了,但还能负担,只是每年缴纳4.6万日元别墅用地管理费和7000日元固定资产税,让他实在有点难受。
实际上,因为经济寒潮来袭,他也没敢再去建什么别墅了。因此这些缴纳的税,纯粹就打了水漂。所以他的状况,其实就相当于,高彩礼娶悍妇,花钱买罪受了。
大雄当然也想尽快出手这块地了。他不仅降低了价格,甚至还花钱做了广告,可还是没人来询价。
一方面,那会日本的老龄化已经相当高,老人占比超过了20%,所以买房的年轻人很少。
另一方面,多年高速的城市化也早就超过了80%,已经接近尾声,土地需求大大降低了。再者,多年城市化的影响下,生育率也在迅速萎缩。
当然,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是当年日本政府,主动或被迫地出台了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政策,让房地产市场短时间内硬着陆了。
比如日本政府1992年出台了“地价税”,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
结果,那些土地所有者纷纷抛售繁荣时期囤积的土地,这就导致“供大于求”,价格暴跌。
房地产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到1993年,不动产破产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
与房地产企业有关联的银行,因此也就受到了牵连。1993年,大约有21家银行宣告产生了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
再比如,日本央行自1989年开始连续5次加息,将房贷利息从1987年2.5%调到了1990年的6%。这样,年轻人买房的意愿自然就更小了。
其实到这一步,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基本就相当于被日本政府锤死了。在这种情势下,大雄的土地当然就卖不出去了。
直到2017年,也就是在大雄被人称为“成功人士”26年后,他手里这块地,才终于找到了“接盘侠”。
不过价格低到实在惨不忍睹的地步,当年花了1300万日元买的土地,如今只卖了10万日元,而且还必须自付21万日元手续费和广告费。
换句话说,大雄花了1300万日元持有这块地26年,不仅一天没用上,最后还倒贴了11万日元才甩掉。
就这,已经白发丛生的大雄还很满意呢。他说:
这土地不会再升值了,卖掉后,至少每年不用再交税,相当于丢掉一个大麻烦,也是给子孙造福,因为将来后辈继承了,还得缴税。
-
大雄悲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比大雄更年轻的日本人,不太敢买地买房了,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子空置而没人住。
日本政府每五年都会发布日本的空置房数据,截止2018年10月1日,日本空置房数量达到历史新高——864万间,这比5年前多了大约26万间,占总屋数比为13.6%。
从1998年开始至今,日本空屋占比,从11.5%逐年上升至13.6%。
东京大学也有个调查,85%的日本年轻人表示,结婚后不会买房,而选择租房,还有10%的人选择住在父母家里或公司宿舍,真正想买婚房的不足5%。
实际上别说买房了,即使是父母留下的房产,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继承。2020年,日本有超过600亿日元的房产,处于无人继承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不动产保有税”和“遗产税”导致的。尤其前者,大概是房产价值的1.4-2.1%。税务部门,每年根据房产价值评估一次。
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写了一本书,叫《负动产时代》,把房子土地这种“不动产”称为“负动产”。
这书预估,到2033年,日本的房产空置率会达到30%。我们上面提到的大雄的案例,就来自这本书。
这书还有个案例,也很典型:
一对老人住在东京繁华段的破烂房子里,记者前去采访他们。他们说,附近一处年代久远空置多时的房子,他们本来是有权继承的,但碍于过高的遗产税和保有税,没去继承。 而且因为年代久远,房子的合法继承人从子女到孙辈、曾孙辈越来越多了,所以谁想要继承或买卖、拆建,必须获得其他合法继承人的同意,但这是非常麻烦的,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政府也没办法。这就导致他们即使有合法房产也住不上,而且那房子会一直烂在那,就算妨碍市容市政,政府某一天想去拆了,也会因为找不到负责人而拿它没办法。
所以日本那些没价值的房产,有时候就跟吸血的水蛭一样,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那这就有个问题了,都这么多年了,日本政府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提振房地产市场呢?
答案是,日本政府比谁都急,不仅提了,而且非常用力地提了,只是没效果而已。
在经济泡沫刺破后,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大力调低了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目前,日本房贷利率大概是1.41%左右,比美国、法国、德国、英国都要低,首付比例低至10%,也没有任何限制和门槛,甚至都不需要拥有日本身份。
但是,房地产市场就跟溺水已经咽气的孩子一样,看着好像还有救,但其实再怎么用力按压输氧,也救不回来了。别说年轻人没钱,就是有钱他们也不愿意买房买地了。
那这奇怪了,为什么政策已然改变了,年轻人还是不想买房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日本老年人的数据。
话说,很多人可能会注意到,就是在现在的日本,经常能看到很多的日本老人外出打工。好多老人都六七十了,还在外面找工作。
其实这是事实,不过,这并不意味日本老人缺钱,要说他们缺什么,不如说缺的是安全感。
话说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日本国民个人金融资产是1000万亿日元,之后经济进入所谓的“失去的25年”(现在是30年了)。
一方面GDP增长长期陷入龟速状态,另一方面创业创新也变得缓慢,没有了生气。
但其实在这25年里,日本个人金融资产是在上涨的,涨到了1700万亿日元。而且拥有这部分资产的人,大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所以日本老人不穷。只是奇怪的是,他们跟年轻人一样,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拿出这些钱来投资,而是让它们大部分躺在银行里。
结果就造成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日本人平均每人都抱着3500万日元离世。这就是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说的:
“日本国民一辈子抱着对未来的不安过活,但到了弥留之际却是有钱人。”
老人为什么不敢花钱呢?
原因也简单,就是他们大多是从泡沫时代走过来的人,他们见过太多新大雄一样的人了,也见过太多一夜返贫、跳楼自杀的现象了。
简单来说,就是被吓坏了,只有把钱捏在手里才安心,对于政府采取的各种鼓励信心的行为和措施,他们是一点也不信的。
这种对未来感到不安的现象,在年轻人群体中也一样非常严重。
原因也差不多,就是被吓坏了,他们见识了太多那种在泡沫时代花高价买地买房,尔后房价低价暴跌,甩也甩不掉的父辈了。
所以对于一切高消费,尤其是那种可能需要花未来的钱的消费,比如买房、买车都保持高度戒心。
他们不想因为消费,让自己陷入不确定的环境中。他们觉得只有手里握着现金,至少不能负债,才是最安全最好的生活状态。
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奥运,日本房地产市场据说有回暖迹象,租金也越来越有吸引力了,不少国外投资客跑去日本买房。
但对日本的年轻人来说,现在大多还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入手房产。
-
其实日本人不仅不愿意买房,对于任何需要大额支出或者负债性的消费,乃至需要长期投入精力、时间的生活方式,都是保持高度警惕的。
比如,对婚姻,对恋爱,他们也不敢付出太多了。这就是专家们担忧的“低欲望一代”。
换句话说,“低欲”已经不仅体现在各类消费中,而是成了日本人喜欢乃至崇尚的生活方式。
日本性教育协会,自1974年开始,每六年对15-24岁的青少年进行一次“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
这个调查一直没有断,迄今已经持续了8届,最近一次调查于2017-2018年完成。
这个调查非常有意思,不仅调查面广,而且是跟踪调查,因此能准确反映日本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观念变迁史。
我前段时间,偷瞄了下相关研究论文,一个总的印象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对性这事没兴趣了。
这很奇怪,与我们过去对日本人“东京热”的印象不一样,也和我们说的“时代越发展性行为越开放”的观念相反。
日本年轻人,对性这事的兴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升,到90年代达到峰值,但随后就急速回落了。大家看数据就知道了,划红线部分基本就是峰值了:
单一数据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日本年轻人不认同“性是快乐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对性没兴趣,又不认同性是快乐的,自然,年轻人有性体验的比例也在2005年达到峰值以后,迅速回落了。以接吻为例,划红线部分即为峰值:
干那事的数据,除了初中生外,跟接吻差不多,峰值也是在1999年-2005年,之后就呈下降趋势:
除了以上数据,还有一个数据也能证明日本年轻人在性事上“低欲”,那就是日本人至50岁还没成婚的比例,越来越高。
根据调查,2015年,日本男性至50岁还未成婚的比例为23.4%,女性这一比例为14.1%,都是历史新高。
此外,还有关于18-34岁未婚群体的数据。这部分人当中,有69.8%的男性、59.1%的女性没有交往对象。
换句话说,正当恋爱、享受人间欢乐的年纪,居然却有超过60%的人是单身狗。
还有关于35-39岁未婚群体的数据。这部分人当中,26%的男性、33.4%的女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以上都是科学调查得来的数据,从中能非常清晰地反映什么叫“低欲望社会”。
那你可能要问了,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性、对婚姻、对房产不感兴趣了,那是不是兴趣转移了呢?比如他们是不是疯狂迷恋上了车子?还真没有。
我们都知道,丰田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近年来,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丰田章男却一直忧虑重重。
他说,在日本国内,丰田的销售量是年年在减少的,尤其是年轻人,对自行车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汽车的兴趣。
数据显示,以2015年为例,日本全国汽车销售量是504万辆,比2014年减少了9%。而2021年的数据,我也去查了下,是445万辆,继续在下降。
而且日本人也不喜欢买豪车,销售量排名前10 的车型中,轻型车占7位,卖最好的是那种政府环保补贴多、个人只需要出四五十万日元(2万多人民币)的车子。
在佐贺县、鸟取县、长野县,90%的家庭拥有的是轻型车。
原因也简单,轻型车,省油、灵巧、养路费便宜,非常实用。
大家也没觉得开便宜车就没面子,相反,在日本,爱开大奔的,往往是两种人,一种是黑社会,一种是暴发户。
那是不是因为在日本车子比较贵呢?
在日本买车比在中国买要便宜30%左右。而日本的平均工资要比中国高,一辆最高配丰田,百货公司职员一年不到的工资就能购买。二手车就更便宜了,一般年轻人花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购买。
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当下,许多年轻人买车最大的顾虑是:麻烦。
像在东京、大阪这类城市,找停车场、付停车费、造车库,都是麻烦。相反,坐个车轨,哪里都能抵达,何必买车呢?
当然,也不是说日本人对车就完全不感兴趣了,只是说日本人确实对私家车这种交通工具,越来倾向于其实用性,跟在性方面的需求一样,“非必要不超支”了,是另一种形式的“低欲”。
-
今天的日本,被称之为低欲望社会。但就像我们开篇所讲述到的那样,日本人早些年可不是这样。
那时很多人都跟大雄一样,是非常愿意消费的,别说“低欲”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高欲”且膨胀的。
日本战后经济,是在美国的护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其中最高的顶点,莫过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了。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据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以此为契机,东京和日本各地大兴土木。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赶在奥运前夕开通,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
数据显示,日本对东京奥运会所有相关事业总投入高达1兆日元。按当汇率算,约为30亿美元。
这是当时奥运史上的最高纪录。相对于2020年的奥运会,日本人可大方多了。
以此为契机,除了场馆建设,东京周边的住宅也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1964年,日本民间住宅建设总数比1951年增长了71%,而1963年至1964年,建筑承包合同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32.9%和27.8%。
当时日本政府还修改了《建筑法》,废除了“不准修建超过31米高层建筑”的规定。这就是让东京一系列的高楼迅速拔地而起了。
各种因素刺激下,1961-1963年,日本公寓价格上涨了一倍。
● 1965年的东京银座夜景
可想而知,那时候,整个日本的精神面貌,也是非常高涨的。年轻人自信,劲头足,牛逼哄哄。
那一届奥运会,日本总共获得16枚金牌,29枚奖牌,排名世界第三,创了纪录。其中,柔道,也在那一年被日本人安排进奥运会项目。
从1945年到1965年,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堪称飞跃,城市化率从33.1%提高到了68.1%,城市人口每年以305万的速度增长。截止1985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7%。
1965-1985年,日本名义GDP增长了约38.6倍。到1986年,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纪录,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取代。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公司买下了美国人的银行、超市,甚至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及纽约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大楼。
最夸张的传说是1990年,京都的地价,被炒到了最高点,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
而整个日本的土地价值也是彼时美国地价的4倍,但它的土地面积却只有一个加利福尼亚州那么大。
当时日本人的口号是“买下美国”。这与现在日本人买个公寓都不敢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那会日本的黑道还没有现在那么讲武德,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些毫无收益可能的乡村偏远土地, 也被人开发成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大肆炒作。
有钱里的日本人,不仅要“买下美国”,其实他们还想买下一切海外的不动产、名贵的艺术品、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
日本国内的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都是人们热衷的消费品。
有个叫卡恩的未来学家受这股热潮影响,预言:
“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时任日本首相宫泽喜,曾一度打算利用当时还算雄厚的自己,尽早处理银行不良债务。结果,包括议员、金融机构、主流媒体在内,对他好一顿羞辱。
截止到1987年,日本主流媒体,几乎都找不到“经济泡沫”这个词,更不见对城市化接近尾声、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等问题的讨论。
所以1989年-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其实是在国民欲望高度膨胀的顶点发生的,是非常突然的。
日本人遭遇经济的困境,不是慢性而有所准备的,而是急速而不期而至。
而就在1985年,日本政府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这就是《广场协议》。
那会与日本高度膨胀的经济增长相反,美国面对日本的竞争,越来越感觉恐慌和手足无措,国内物价飞涨、失业飙升、国外美元汇率上涨,商品出口困难。
日本以前是“亲儿子”,现在则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跟现在美国人抵制“中国制造”一样,那时美国的“老白男”们也抡起锤子砸日本车、抵制日本货。
1985年,美国还把日本列为“不正当贸易国”。
正是在这股民族情绪的影响下,美国的资本家们开始抱怨、想贱招。
其中以工程机械闻名的卡特批勒公司的总裁李·摩根,给美国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声称:
“只要美元贬值20%,我就能把推土机开到日本帝国首都。”
这个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后来也就有了G5国(英、法、西德、美、日)推动的让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
其目的就是促进美国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日本当时处在经济高点,非常自信。
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一方面害怕不签,会招致美国的贸易报复,经济政治高度依赖美国的日本承受不起,所以他还倡导每个日本人都买100美元的外国货,以向美国示好。
另外一方面,日本政府认为日元升值,也未必就是坏事,有利于刺激内需,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出口、扩大开放、加快金融自由化。
但实际的效果,其实就是让日本经济“烈火喷油”,让本就过热的日本经济更热了。
这个协议签完后,日本是先喜后悲。
日元升值了嘛,很多日本人就跟“一夜暴富”了一样,各种买买买,正是在这段时期,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各种高档大厦、酒店、高尔夫球场。
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泡沫轰然破裂,日本人从最高点直接摔到地狱的最底层,进入长达30年的经济低迷期。
而美国人倒聪明了,用大量不动产得来的资金投入到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高端技术领域,把日本人远远甩在了后面。
结尾
所谓福兮祸兮所依。
日本经济从高点,突然陷入泥潭,日本的年轻人丧失欲望后,很多人都在反思,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一些后发国家,更是担忧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变得跟日本一样?
我们今天回望历史,其实会发现《广场协议》也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外在因素,更内核的因素,说起来还是日本人自己,在经济最好的时候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80年代依旧雄健的经济发展,让很多日本人产生了日本会一直繁荣下去的错觉,以至于,忽略了老龄化、城市化到头、生育率不断走低,以及最为重要的产业结构变迁等重大问题。
国家的发展也跟人跟公司的发展一样,最忌讳得意忘形,一旦错过在最高点时找到第二曲线,在繁荣时辨别陷阱,那未来必定坎坷难料。
-END-
撰稿:书单君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不求上进的玉子》
维基百科,部分来自网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