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生物制药行业投融资震荡中前行公众号新闻2022-11-30 02:11 尽管不少新闻宣称生物技术融资和交易将进入“冰河时代”,但今年上半年的融资和交易数据表明,生物技术行业正处在调整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动荡时期,生命科学领域的融资为投资者提供了反周期性的安全港;而生物制药股在疫情期间的强劲表现,使该行业从对抗经济下行的角度来看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生物技术行业的基本面依然强劲,生物技术公司是人类健康领域阔步前行的领头羊,同时制药公司也竞相在前行道路上奔走。然而,疫情“余震”仍在持续,可以预见短期内行业将继续面临压力。 交易回落 总额增长 总体而言,上半年生物技术行业交易(许可、合作和合资经营)数量回落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但总金额超过过去所有年份。 2021年上半年,任何一笔交易均未达到39亿美元,但此类交易在今年上半年共有4笔。此外,巨额交易(每笔交易额达10亿美元或以上)数量延续了自2016年以来的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有34笔巨额交易(2021年上半年为30笔),总金额达629亿美元,占所有交易的67%。 这些交易针对肿瘤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和炎症;涉及多种技术,包括小分子、细胞疗法以及单克隆和双特异性抗体。今年上半年达成的最大三笔交易为: 3月份,IGM Biosciences与赛诺菲达成合作,斥资62亿美元创造、开发、生产和商业化3个肿瘤靶点和3个免疫学/炎症靶点的IgM抗体激动剂; 1月份,Exscientia与赛诺菲达成合作,利用Exscientia的人工智能(AI)驱动平台,开发多达15种新的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小分子候选药物,交易金额达53亿美元; 5月份,Evotec SE宣布延长与百时美施贵宝在具有高价值的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发现并开发解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合作价值达50亿美元。 并购活动大幅放缓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行业合并和收购(M&A)活动大幅放缓。 今年上半年并购活动的总金额为244亿美元,从2021年上半年的317亿美元和2020 年上半年的1196亿美元降至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并购活动的数量也大幅下降,从2021年上半年的76起和2020年上半年的72起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1起。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并购的数量均为8起,且巨额并购的总金额也相当。 并购放缓的原因可能是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在其市值可能被低估的情况下不愿被并购,制药公司也不愿冒险在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投入巨资从事收购活动。但是,资源丰富的大型制药公司仍有兴趣补充产品线,例如,辉瑞公司以62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Arena Pharmaceuticals。 总之,今年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交易量明显减少了,然而对于在交易中能够把握主动权的企业来说,在临床开发早期获取技术或购入资产非常明智。 融资降速 总额腰斩 在2020年和2021年大量资本涌入后,目前生物技术行业的公募和私募融资水平已恢复到两年半前,即疫情前的水平。由于疫情“余震”仍在持续,近期生物技术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洪流已逐渐减为涓涓细流,后续发行也呈放缓趋势,反映出公司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量和金额远低于过去五年同期的数量和金额,募集到的总资金仅为265亿美元,是2021年上半年募集总资金的37%(717亿美元),是2020年上半年的41%(648亿美元);融资数为503笔,是2021年上半年的56%(895笔)和 2020年上半年的65%(777笔)。 后续发行量和IPO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上半年,后续发行和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也处于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后续发行量跌落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交易数量也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募集的53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上半年募集的179亿美元;发行数量也大幅下降,相较2021上半年的172笔,2022年同期仅53笔。 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通过IPO筹集的资金总金额下降了75%。2021年上半年发行76支IPO,共筹资135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仅发行21支,共筹资34亿美元。5月份成功上市的博士伦(Bausch+Lomb)成为今年规模最大的IPO,市值为7.12亿美元。 私募融资仍然强劲 在公募融资量下降的趋势下,私募融资依然遥遥领先。然而,今年上半年募集的118亿美元仅为2021年同期222亿美元融资额的一半,257笔的融资量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最大的三轮风险投资(VC)分别是Tessera Therapeutics于4月份募集的3亿美元C轮投资,Enavate Sciences于5月份募集的3亿美元,以及Kriya Therapeutics于5月份募集的2.7亿美元C轮投资。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融资活动中仍独占鳌头 BioWor l d数据表明,上半年,总部位于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从私人和VC筹集到大多数资金,占全球筹资总额的近70%(2021年同期为67%)。其中,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公司完成的筹资额占全球VC融资总额的25.8%,同比略有下降;旧金山湾区的公司以22.3%的份额获得第二名。 上半年,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完成的筹资额占全球筹资总额的比例下滑至7.7%,而2021年上半年的占比为8.5%。短期内,英国公司仍是全球第三大筹资集群,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筹资总额的40%。 上半年,我国生物技术公司完成的VC和私募融资额占全球筹资总额的比例为5.6%。七家中国公司进入了亚洲筹资额排名前十公司的行列(详见图表)。 肿瘤学和高新技术受关注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生物制药融资和交易以肿瘤学为主,占所有交易的32.2%。34笔巨额交易中,有18笔交易专门针对的是肿瘤适应症。 事实上,肿瘤学是上半年的首要关注领域,在50笔利润最丰厚的交易中,肿瘤学占比22%。除肿瘤学外,其他最受欢迎的领域包括抗体技术(18%)、AI和机器学习(8%)、罕见病(8%)、基因编辑(8%)和蛋白质降解(8%)等。 默沙东是上半年最活跃的交易商,参与了19笔交易,总价值高达47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在上半年签订了11笔交易,可能成为最大的买家,支出高达157亿美元。赛诺菲和礼来在上半年的交易也十分活跃,双方各签订了16笔交易。在公布财务细节的8笔交易中,赛诺菲已投入总额151亿美元,预计获益14亿美元。礼来公司有望投资42亿美元,预计从已签订财务条款的7笔交易中获益4亿美元。德国生物技术公司SE的交易额位居第三,达65亿美元。 交易总额的稳健增长,表明大型制药公司仍有兴趣购买如蛋白降解、RNA技术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平台技术。在今年前10个半月创纪录的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中,一些规模最大的交易是针对RNA等新兴技术的,其中一些可能带来治疗效果的革命性突破。因此,这些交易更着眼于未来能兑现多少承诺。 下半年将呈现六大趋势 进入下半年之后,生物技术行业一些明显的趋势正在显现: 制药公司仍在寻找关键技术 获得细胞和基因疗法、CRISPR技术、AI和ML、RNA疗法以及ADC和双特异性等技术平台的支持对于确保制药公司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许多公司面临专利悬崖的情况下。随着制药公司正在对这些平台或处于临床开发早期的潜力资产进行布局,协调买卖双方的估值和预期,以及确定科学性和临床卓越性聚集的热点,将是BD&L(业务发展和许可)团队面临的挑战。 生物技术公司募资更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将继续获得资金,这得益于蓝筹股投资者为新基金筹集的大量资金。这些公司需要清楚地了解其资产的价值及其对治疗和竞争格局的潜在影响。 大型制药公司“补强”型收购 虽然并购活动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像百时美施贵宝和赛诺菲这样的大型公司仍在通过单一资产交易来增强自身实力。在这些非常早期且难以估价的资产中,寻找真正有实力的投资对象如大海捞针,但却很关键。 投资者兴趣减弱但仍在寻找机会 尽管2020年和2021年的市场泡沫可能已经消退,但从长远来看,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对生命科学仍有浓厚兴趣。 重视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美国上演了长达十年的基因编辑专利之争。未来,早期阶段产品交易的激增将要求律师事务所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尽职调查,以确保在为买方和卖方提供咨询时估值一致。 美国以外的生物技术公司日益强大 尽管美国的湾区、马萨诸塞州和剑桥地区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中心,但英国、美国圣地亚哥和中国的生物技术中心正在迅速发展,新加坡、瑞士和丹麦也拥有发达的生物技术中心。(本文根据科睿唯安《生物制药行业交易概览:2022年上半年》报告整理)来源:中国医药报,转载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属于原平台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