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捕手”余国良深度解读:生物医药投融资整体放缓,企业如何破局突围?
生物医药贴近人类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针对"新技术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这一话题,硅谷高创会邀请到Apollomics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及CEO余国良博士在线分享解读。
余国良博士是生物医药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导师、公益事业推动者、科普作家,Apollomics董事长兼CEO,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师从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教授,并参与发现了端粒酶及作用机制,曾在《Science》《Nature》《Cell》等刊物发表40多篇论文。余国良博士同时也是20余家生物技术和健康产业公司天使投资人,被誉为生物医药圈的“独角兽捕手”,他还担任吴瑞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百华协会等多家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理事,并荣获2019全球浙商金奖、第20届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CABS)生命科学大奖等殊荣。
本文整理了余国良博士的部分精彩分享内容,希望对各位创业者、投资人、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有所启发。
◐ ◑ ◒ ◓
NO.1
生物医药投资逻辑的变与不变
余国良:五年前中国发生了第一次生物科技投资热潮,当时很多企业的估值偏高,甚至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出现倒挂的现象,当人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会发现其实那是泡沫,泡沫“爆掉”之后,就出现了资本寒冬。
我要讲的投资逻辑其实是比较长远的思路,投资生物技术不仅因为能赚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解决人类健康的刚需问题,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要求是永恒的,所以生物医药可以说是永恒的产业,不管是治疗糖尿病、癌症,还是追求长寿,这都是人类的共性,也是永恒的投资主题。
NO.2
创新药研发企业如何面对资本寒冬?
NO.3
生物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及趋势
余国良: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有效的分析数据,把所有的临床实验数据和其他已知的临床信息进行交流判断,从而衍生出新的理论或者新的检验方法,更有效的开发新药,现在很多生物医药企业都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融合在研发与日常工作中。
NO.4
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加速国际化和产业化?
余国良:疾病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并不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如果花了十几年、十几亿美金做出来的新药不走国际化的路线,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国家的市场,那投资回报率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满足投资人的需求,所以国际化是生物医药企业必然要走的道路。
在过去五年里,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生物技术行业里,只有足够创新的产品才能拿到投资回报。如果新产品在全球头部企业的产品布局中有一席之地,而且与其产品管线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做到创新,得到的回报其实是不菲的。尽管企业的愿望是如何加速产业化和国际化,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创新源头,这样才会有大量的合作伙伴。
别忘了点关注,不迷路啊~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
报名通知及合作信息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特训营第一期成功举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