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海淀妈妈鸡娃资源大揭秘!清醒妈用10w鸡出30万的效果
👆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尽在“真选”,欢迎关注~
双减+疫情下的2022,你变得更鸡血还是更佛系了?
“爸爸真棒”在今年8月公布的《国际化教育家庭调研报告》中,有44.58%的家长认为:更鸡血了。
相应地,越来越多家长希望通过拼命砸钱,在不确定性更高的时代,拿到更加确定的教育成果。有超过35.7%的家长,愿意每年为课外教育投入10万以上。
但我最近采访了一位又是身处“鸡血中心”北京海淀,女儿又是读最烧钱的国际学校的妈妈,却算是个完全的另类:
她不搞竞赛,不狂补课,读国际学校的女儿Rose读初中了,依然花大量时间搞体育;
她不砸钱,可能一年只花10w,就能达到别人花30w可能都达不到的“鸡娃”效果——
综合GPA:A+;
数学:年级前4前5。
英语:从小特别喜欢阅读,不出门时没事干就捧起书看。在读完一套70本的英文小说后,自己写了一本小说。
体育:从小爱跑爱动,练了6年跆拳道,每周打4小时排球,还经常和妈妈去香山、野长城爬山,体力+耐力都很强。
采访过程中,Rose妈妈好几次说:
“不给孩子定超过智商范围的教育目标”,这种“佛”的背后,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足够笃定,对自己的孩子足够了解,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激发出的自驱力让教育不再那么费力。
更多家长教育故事,“真棒之选”接下来将陆续为您呈现。
*下面内容以Rose妈妈第一人称讲述
说我们是“80分的孩子”,真的没有凡尔赛。
女儿小的时候,我曾经也“鸡血”过,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运动+乐器+数学”三件套课外班。
尤其是数学,小学一二三年级我抓得特别紧,因为我觉得国际学校数学不太行,我绝对不能让它落下。还有一个原因,孩子小时候我以为她是个理科生,觉得她的数学脑子还是很好的,就想走一走竞赛路。
所以给Rose安排了每周3小时的数学课,还不算自己刷题的时间。
但到了四年级以后,我发现她的智商可能仅仅是中上程度,课内可以拔尖,但竞赛类就很难,别人拿个金奖,我们就拿个银奖。
发现数学很难“鸡”上去以后,我还有一段时间不甘心,学了这么久不想放弃,就逼得比较紧。但这时候就遭到了反抗,她说“你再让我做数学题,我就去写小说”。
这还能怎么办?只好无奈放弃搞数学竞赛了。
确实要承认,数学竞赛这个东西,真的是拼智商。后来我也发现,班里竞赛很厉害的那几个孩子,我们就是永远也考不过。他们父母的智商就摆在那里,不是教授就是博士,我自己就比不了。
所以就决定,不再逼孩子,调整教育目标,让她去做喜欢的事情(主要也是目标太高,孩子太累,心情不好,鸡飞狗跳谁都受不了)。
放弃搞数学竞赛后,我反而发现:
让女儿爱上英文阅读,沉迷写小说
我几乎没怎么花钱
👉从小培养好阅读兴趣,女儿主动写起了小说
因为我们在国际学校,首先学校的英文资源是相当足够的,听说方面完全能喂饱孩子。
阅读方面,小学时几乎不布置书面作业,只有阅读任务,而每个家庭对这项任务的执行度不同,导致孩子的差距很大,我就说说我们家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我好像没做特别的阅读“鸡娃”计划,像书练习册、做测试都没有,就是买了很多书放在家里各个地方。
孩子不去外面运动,以及写完作业后,剩下没事做的时间就是看书,看书对她而言不是一项“任务”,反而是项休闲。比如学习累了看会儿书,心情不太好再看会儿书,看high了走到哪看到哪儿,连上厕所也在看。
至于读什么书,我也没怎么看过书单,没特意要求孩子必须读到什么level,平时就是孩子要什么书,我负责买书。现在家里满屋子都是书,当然不可能都看完,但哪怕看了三分之一,我觉得孩子也赚了。
就这样看着看着,几年前她突然迷上了一套叫做《Warrior》(猫武士)的小说,全套70多本,硬是全部都读下来,其他的书都不喜欢看了,看到最后我感觉都要买不起了。
但孩子爱看书,不能不让她看。所以我后来买了电子书,给她打印出来装订,一本书可能也就是十几块搞定(不过这个方法,仅仅推荐自家阅读使用,不建议公开分享和传播)。
这套书看上瘾以后,我发现女儿还不过瘾,开始自发写小说。
学习累了或者无聊的时候,就拿出来写上几页。写完以后还不给我看,偶尔我偷偷看一眼,第一页读完觉得写得还行,想继续读第二页,文笔比较勾人,我也知足了。
没指望她写出一本书来,起码是个正事儿,总比玩游戏刷视频好(除了对眼睛不好)。
△Rose写的小说开头,从四年级写到七年级,估计要写到上大学吧
现在回头看--
我比较发愁的是,女儿中文书几乎不想碰,只看英文,而且一定是看小说,不爱看nonfiction。
我努力掰过,但也收效甚微,后来我安慰自己,先不要强扭了,孩子能看一点总比不看强。好在学校七年级也有Science、History课程,光课内也能“吃饱”。
👉外教阅读课、写作课,建议和水平相近的同学攒小班
除了校内英语课和自己读写,我们也有两门线上英语课,一门阅读,一门写作。
写作课,是四年级上学期时,女儿一个同学的弟弟刚从美国回来,说有一个美国特别小而美的机构(名字可能国内都没人听过),他们家双胞胎要上,三缺一,问我们要不要一起攒班。
我一看,课程还行,讲得很细,比较好的是他们有自己编写的写作教材,很体系化,而且教案标准化,有点类似国内的学某思。
每次课前会发资料,有时是篇文章(上课分析),有时是填空(上课边讲边做),没法只看,必须靠老师讲。
△Rose写的一篇realistic的习作
到今年为止,这个写作课的所有教材都被我们上完了,机构方还很逗,说即便我想继续上,也没有东西可以教我们了,只好“含泪”和老师告别。
现在英语就剩下一门阅读课了。
这门阅读课,同样不是我自己找的,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同学妈妈,从国外找到一位特别满意的外教,据说这个外教还在国内某大平台授课。
在汇率没涨之前,按照正常的平台价格,外教的课时费是一小时360元人民币,但因为我们是自己找上的他,所以得到了很大的优惠,一小时依然是360元,但可以6个孩子一起上,相当于一人一小时只要60元。
因为是“私人订制”的外教,妈妈们可以自己指定阅读书目。当时是暑假,我们想让孩子们读点正经书,就选了平时根本不愿意读的《悲惨世界》,每天由老师带着孩子们读几十页,没有教案,上课随意讲,老师主要引导大家看透小说背后的深层内涵,也就一点点把几百页“啃”下来了。
如果要总结如何省心又省钱地找外教,我可能不能贡献太多,因为都是别人找好了来叫我们,我们等着就行了。但有一个心得就是--
爬山、跆拳道、排球,
搞体育让女儿学习效率变高了
我女儿天生超级爱动,可能和她爸爸以前是业余运动员有关,再加上遗传我近视,所以我也不想从小光学习,打算先把身体搞好再说,就花了很多时间陪她在外面疯玩。
说实话,我以前是很懒很懒的人,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出门的那种。但因为总要“被迫”陪女儿出去玩,我慢慢也爱上了户外运动,甚至成了比孩子更“野”的人。
👉爬山,家长比孩子更痴迷,还改善了亲子关系
我们同学妈妈有个群,平时早上8点钟送孩子上学,就在3点接孩子前,结伴去爬学校附近的香山。
后来进了“驴友”的圈子,就更升了一级,去挑战公园背后的野山。现在痴迷到什么程度,我们自己经常开玩笑:“不徒步的看徒步的,就像神经病,没法一起玩了”。
至于带孩子爬山,我们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寒暑假、国庆小长假,学校放假时间有时候正好错峰,我们就一群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北京周围的野长城,一般需要住一天,第二天一大早进山。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那里的风景真的是震撼,是文字无法形容的壮阔之美,你登上去就会觉得心胸开阔,人整个都舒畅了,对精神特别有放松的作用。
对于孩子,不用说什么“陶冶情操”,单是那种满是残垣断壁的崇山峻岭,就足以在他们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我常和女儿开玩笑,等你大了当妈的时候,你带着你的孩子去爬长城的时候,肯定能想起来小时候和爸妈、小伙伴一起玩儿的场景,这会在你心里永远定格一幅很美的画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周末,相约去北京近郊的各种小山,比如香山的野山,有几十条路,我们爬了两年都没爬完,怀柔密云的山就更多了,每次去大家都特别开心。
在这里还是要做个提醒--
如果你周围也有山,强烈建议带着爸爸,约上三五家同龄人一起去。
因为我观察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爬山时玩得最上瘾的,反而不是孩子,而是那些爸爸们。
平时个个都是严肃的教授、忙碌的生意人,但当他们走出写字楼,来到山上、野长城上,就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平时不爱带孩子的也特别积极,非常喜欢带孩子去爬山。
为什么建议约多一点同龄人呢,最大的原因还是,青春期的孩子,所有事情希望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做,如果要她单独和父母出去,她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你想带她去哪儿玩,她一定会问同行的人有谁,如果约上同学爸妈,一次好几家人一起爬山,她就愿意得很,孩子们自己有得聊,家长们也成了朋友,大家都开心。
不光是爬山,还有上课,一对一的课程她就很抗拒,但如果有同学一起团,她就会觉得挺好玩的。这种 “抱团运动”、“抱团上课”,可能也是一个省心省力的“秘诀”。
我还有一个发现,爬山特别治愈亲子关系。在开阔的大自然里徒步、放松,孩子就变得爱说了,和父母的关系好像也拉近了。
👉专项体育课,让孩子成为了抗挫力更强的人
除了爬山,我们还有专项体育课。
最擅长的是跆拳道,已经练了6年,我办了俱乐部一年1.8w的年卡;
排球才摸球一年多,每周练4小时,600块;
之前还练过花样游泳,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后来放弃了。
陪孩子练这么久,我发现,所有运动天赋还可以的孩子,一定要鼓励他们多尝试去比赛。比赛才能让孩子看到差距,激发出斗志才会让孩子更加上瘾。
一比赛,就把孩子的兴趣点、斗志给勾起来了。尤其像跆拳道这种,比赛就是穿着护具“打架”,刚开始真的是被打得很惨,但坚持下来以后,孩子会很有自驱力,慢慢就开始打别人,赢比赛,成就感就来了。
排球也要参加比赛,从“被虐”一步步成长起来。
今年女儿和两个小伙伴去漳州参加比赛,被人打得很惨,回来后都鼓着一肚子气,除了在俱乐部苦练,也开始小区里努力练球。
△Rose写的一篇关于排球的essay
我也发现,多年的体育运动,对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有非常高的提升。
尤其是抗挫能力,让孩子变得不怕失败。当别人比我厉害,我自己先分析一下,如果有能力超过他,就加把劲去超过;但如果实在超不过,那我当个第二也不错,心里不难受。
对学习也很有好处。因为打排球的时候,以及跆拳道对抗的时候,你要有极其集中的注意力,否则会真的被球砸、被人踹,对专注力的训练非常好。孩子运动完去学习,也就特别能集中精力。
这些都是我坚持让孩子搞体育后,得到的意外收获。只要一直还有人和女儿打这两项运动,我们应该能坚持到高中毕业。
「 写在后面的话 」
采访完Rose妈妈,我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优秀孩子的父母,反而最经常说“我们什么都没做”。
在他们的家庭,看不到苦大仇深的“鸡娃大战”,更多的是全家人一起阅读、一起运动,大家没有互相内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当他们发现孩子确实不喜欢、不擅长某一项,会懂得适度放弃,允许孩子探索更擅长的事,成为更丰富立体的人。
与大家共勉。
采访的时候,Rose妈妈特别强调女儿爬山并没有耽误学习,反而提高效率。孩子们爬完山回来学习,速度都特别快,心情也好。
刚好我们之前做过一期讲座,毕业于北大心理系、在协和医学院30年间接诊10万“问题儿童”的心理学家杨霞老师也详细分析了“爬山为什么对学习更有好处”,戳这里可以读)。
本期福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