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妈妈鸡不动了:卷不卷一样进名校,为什么我们还要一路“鸡”?
近年来,教育的每一次变局,都牵动家长的心,也是他们“焦虑”的源头。
我认识的妈妈中--
有的疫情一开始,就把孩子从民办转到公办;
“双减”来了,又觉得公办学不到东西,把孩子转回民办;
疫情蔓延时,想着让孩子读完高中再出国;
但最近国内疫情持续,又想着让孩子早点去读美高、英高……
因为家长的焦虑,孩子跟着折腾不说,最后发现,可能变与不变并不影响结果。
顺义妈妈Zhiling的故事可能可以给你一点启发。她是我认识的北京家长中,少有的“不焦虑”的妈妈。
14年前,因为想给孩子换一条更以“成长”而非“竞争”为导向的道路,从一年级开始,她就把孩子送入顺义一所民办双语学校。
在K12的时光中,Zhiling从没有让孩子在课外补过学科,也没有“逼迫”他学体育和音乐,所有的学习和活动内容基本都在学校搞定,也从没有想过转学或者转轨,这在顺义妈妈中,可以算是“另类”。
她的佛系和淡定曾让周围的妈妈们不解,这样不“卷”,孩子进入高中能应对激烈的竞争、申请上理想大学吗?
事实上,已经毕业的老大Anthony用出色的成绩回应了质疑:
不仅 IBDP成绩42分,SAT1500+,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奥数培训、AMC数学竞赛成绩也一般的他,最终成功申请到纽约大学数学系,目前转入UCLA数学系读大三。
Anthony还组建过自己的乐队,是学校排球队队长……
△4年级、7年级、10年级的Anthony
“进入大学后,他的好奇心和自驱力仍然保持得很好,适应海外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成长为一个还不错的小伙子。
我看到过有一些从幼儿园开始就一路‘鸡血’到大的孩子,小学初中就把自己压得很紧。最后发现,其实他们和Anthony的去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Anthony的童年似乎更幸福,尽情地玩,也尽情探索了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Zhiling感叹。
如果“不鸡血”“反内卷”和“鸡血”“内卷”最后殊途同归,为什么不让孩子在一个更能培养自信和幸福感,更能发现自我的地方学习呢?
而Anthony去的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它是顺义老牌的北京市海嘉国际双语学校,一所出了名的“反内卷”但学生出路都很好的国际化学校。
▽滑动看海嘉环境▽
16年来六届毕业生纷纷进入了芝大、加州伯克利、纽大、帕森斯、威廉姆斯、帝国理工、多伦多、清华、港大等世界名校。
2021年,海嘉IB平均分达到了38分的高分,还有2名45分满分,40%学生的成绩在40分以上。2022年,在IB全球满分减少近一半的情况下,海嘉依然拥有满分的学生,成绩也比全球平均分高出近5分。
如今,Zhiling从幼儿园开始就把老二也送入了海嘉,目前就读于三年级。在海嘉,像这样的两娃、三娃家庭有很多,这也是家长对于学校的“用脚投票”。
目睹了国际化教育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疫情的不确定,Zhiling说,她从未想过改变过孩子的教育轨道。对她来说,初衷未变,周围的变化都只是一时。
像Zhiling这样的顺义妈妈到底如何思考孩子的教育路径?海嘉又是如何做到“反内卷”但仍然连年保持优秀毕业成绩?
想了解更多海嘉相关信息
可以参加10月22日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抢位👇
Zhiling是一个特别的妈妈。
别的家长择校时,可能更多关注学校的学术层面,但Zhiling一开始看重海嘉的,除了中英文均衡双语教育,还有给孩子安排的大量户外活动时间,小学的课堂也是采用“在玩中学”的方式。
Zhiling笑着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嘉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要求。
作为家长,Zhiling当然也关心孩子的学业是不是有稳定的进步。
✦
✦
▍打排球的Anthony
到了初中,海嘉的“慢教育”给了学生大量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Anthony和同学一起做起了小生意,而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对音乐的探索。
“7年级时,Anthony的音乐老师在一次家长见面会上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尝试着学习乐器?Anthony小时候曾学过两三年钢琴,但因为觉得枯燥放弃了,我开始有点担心,但老师鼓励他来试一试,每一种乐器都试一遍,总会有喜欢的。”
于是,Anthony走进了音乐教室,管弦、贝斯、吉他……把所有学校的乐器都玩了个遍,从排斥到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爱上电贝斯的他,和几个同学一起组成了“Shrimps N Bananas”的乐队,一直玩到了高中毕业,成为毕生的爱好之一。
除了探索,Zhiling觉得,海嘉还非常注重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亲子关系。
所以这个阶段,Zhiling并没有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业上,使劲儿“施压”,而是更关注亲子关系。这个看似“慢下来”的举动,却为孩子顺利进入高中奠定了基础。
而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慢”,进入高中的Anthony开始厚积薄发。
从小中英文双语的浸润,让他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没有参加过SAT、托福培训,仅靠官方资料的情况下,Anthony拿下托福112分,SAT1500+的好成绩;IB也选择了中文A和英语A双母语的课程。
对于音乐的喜爱,让他在IGCSE和IBDP都选了音乐课程。他还像“大管家”一样,带着队员到处排练、演出,从海嘉的校园,到各个国际学校的活动,从顺义区到颐堤港酒吧、三里屯酒吧。定做演出T恤、沟通各种繁琐事宜……全面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虽然没有上过任何奥数班,AMC竞赛成绩也一般,但这不影响Anthony对于数学的好奇。
在海嘉老师的启发下,Anthony先是接触到了经济学,研究了“中美智能手机行业市场结构差异”等课题,阅读、查找了大量数据;之后上了IB微积分的课程,进一步对数学理论进行探究。
最终他申请到了纽约大学、多伦多大学、杜伦大学等顶尖名校的数学专业。
Zhiling的话让我很感慨,我知道一些小时候奥数拿奖的孩子,长大后却再也不想碰数学;一路“紧绷”到大的孩子,往往再往上就失去了动力。
而一路舒展、被给予很多空间的Anthony,自驱力一直被被保护得很好,有持续的好奇心和动力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因而更有后劲。
有了老大这个先例,在老二的教育上,Zhiling更加从容。
“Anthony曾经和我说,觉得自己10年级之前就是‘傻子’,真的到了某个时间点才会开窍,对于知识的吸收水平会更高,进入一个高阶的水平。
这是孩子们必经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不着急,只要孩子在持续进步就ok。而海嘉也从不会给学生竞争压力,愿意慢慢陪伴孩子成长,逐渐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
“反内卷”背后
是对教育的大量研究
听了Anthony的故事,你不要以为这样的“慢教育”是简单的放任或所谓的“快乐教育”,其背后是海嘉对于教育大量的研究、创新。
比如让Anthony找到音乐、体育等爱好特长的海嘉课外活动体系,在这几年,已经升级成了更系统的“学生生涯成长规划(BIBA Ladder to the Future Program)”项目。
升级后,海嘉学生生涯发展中心主任、毕业于剑桥和斯坦福的Katie Rupasinha告诉我,海嘉把课外活动按照六大职业领域进行分类,包括:
理工科技、艺术、传播与信息系统、环境和农业系统、公众服务和资源、商业营销和管理、健康科学。
学生们可以选择多个模块进行探索。
👇点击下方图片👇
看海嘉“学生生涯成长规划”详情
特别是到了中学,海嘉还会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进行职业分享,已经邀请过的人士有营养师、检察官、前航天员大队长、CGTN新闻制作人、投后人力高级经理、口腔医生、北京环球度假区副总裁等等。
未来,海嘉还会给11、12年级的高中生提供更多在企业的实习机会,Katie说,目前海嘉已经联系了阿里巴巴、Dior、安永、腾讯、抖音、德勤、联合利华、雅诗兰黛、中国平安、奥美等业界大牛,可以为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市场、研究、数据分析、金融等实习职位。这阵容,真的让大学生都羡慕。
此外,海嘉还对校内升学指导体系进行了升级。
此前,Anthony在完全不依赖其他外部顾问、全靠升学指导的情况下,申请到名校,已经可以看出海嘉升学指导的厉害,而据Katie介绍,近几年,海嘉还成立了专门的牛剑俱乐部(Oxbridge Club)、开展EPQ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的升学帮助。
像剑桥毕业生Katie和另一位牛津毕业的老师发起的牛剑俱乐部,就是希望帮助学生多了解牛剑及其他英国顶尖大学的申请。
△牛剑俱乐部活动现场据Katie介绍,9-10年级时,她会向学生介绍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成功申请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11年级,她会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程和大学、提供牛剑的阅读清单、如何写个人陈述等。
而到了12年级,她会指导学生完成个人陈述、UCAS申请,以及以过来人的经验,提供入学考试和面试的指导。
还有EPQ项目,海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申请添上最有力的一笔经历。
去年,海嘉就有学生做过类似“团队型多人游戏中,评分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研究”,以及“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应用T-OLED显示技术,实现抬头显示功能的机械和商业可行性”。是不是很酷?
集学校之力,
研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这些持续的升级和创新凝聚着海嘉老师们的用心。
Zhiling说,她最喜欢海嘉的地方,就是老师们都很热情。
Anthony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向老师寻找帮助和寻求资源,他知道老师不会拒绝他们,这份安全感和归属感,是12年来积累下来的信任;而校内老师提供的资源就已经足够好,也让他不需要再在外部补课或者寻找资源。
△海嘉的老师们海嘉中文学术校长伍丹履这么说:
老师们的共识是,“鸡血不能支撑一生”,不能仅看重短暂的知识习得,而不重视知识的创造。
“海嘉要做的,是保护孩子对知识世界的探究欲,让他们有更持久的内驱力,以及对事物本身的热爱,而不是满足于短期的考试成绩,和一两次拿奖的‘糖衣炮弹’。”
这是海嘉所提倡的“慢文化”背后的本质所在。
△海嘉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艺术作品
当然这种“慢”,也并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无论如何,教育教学质量都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
为此,海嘉专门成立了“教育研究院”,就好像一个企业的研发团队,给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伍校长介绍,海嘉小学部的所有中外老师以及部分中学部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海嘉还会帮助老师们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会直接应用到课程;加上大量的教师培训,从老师的知识升级开始,惠及所有海嘉的学生。
「 写在后面的话 」
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
遇到教育变局,
我们到底要不要变?
要不要卷?
其实海嘉的实践已经给到我们答案,有时候慢下来,在童年阶段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可能比一路狂奔,随时绷紧着弦,对孩子更好。
而收获一个自信、有幸福感的娃,是很多家长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初衷,只希望在一片“剧场效应”之下,家长们还能记得这个初衷。
Zhiling的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她说,从家长的角度,我们不能控制孩子是不是幸福,可以做的是不给他添加不幸福的因素。
而海嘉能做的,是不起到反作用,用宽容、支持,提供孩子们成长的平台,成为家长们不惧怕变化和慢下来的底气。
想了解更多海嘉相关信息
可以参加10月22日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抢位👇
目前招收班级:幼儿园小小班(2岁)至高中12年级
招生范围:中国籍和外籍
班型:18-22人/班
课程体系:在中国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引进IB先进理念和框架。学习中、西教育的精髓,形成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
上课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民大街1号
咨询电话:8041039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