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之爱,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在《养育的觉醒》这本书中,张贵勇以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为主线,探讨了很多当下父母关心的热点话题。分享其中我颇为认可的几个观点。
1. 无为而治,育儿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里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古往今来,那些名家后代,能够取得成就的,往往出自教育环境宽松、有规矩又有自由的家庭。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如果你觉得养育孩子心累,很焦虑,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如何养育孩子。张贵勇在《养育的觉醒》一书中数次反思自己育儿过程中踩过的坑。比如,对孩子期望过高,心中总是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模样,并期望自己的孩子朝着这方向发展。一旦孩子与理想有差距,就会感到焦虑。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想法?你是不是已经发现,这样的方法行不通,常常会招致孩子的抵触?那么请试试“无为而治”的方法,这是张贵勇的推荐,也是我的育儿心得。我儿子现就读于长沙一所知名中学,他从刚入学的全年前 50% 的成绩,逐步提升到现在全年级前 5% 的水平,这其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巧用无为而治”。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养育上的内耗。孩子可以更专注于自身寻找改善的方法,而不是要分出很多精力来抵御外界的压力。“无为而治”并不是要父母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不做不必要的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亚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小众、非主流的文化。比如,动漫、网游、饭圈……当父母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好像洪水猛兽,想拼尽全力阻拦孩子与之接触?在父母看来,这些都是导致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坏东西。可是很遗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无法回避青春期亚文化的影响。为了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养育的觉醒》一书的作者张贵勇躬身入局,一探究竟。他去看孩子喜欢看的动漫,听他们爱听的歌,跟孩子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当他试着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转了一大圈之后,他释然了。“这和我们年少时爱听港台音乐,去游戏厅打游戏,爱看武侠小说有什么区别呢?”这不过是青少年个性张扬、追求独立的心理的外在投射。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渴望有独立的空间和生活边界。他们不想追随主流文化,希望有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江湖”,有他们特殊的语言,以此与父辈区隔开来。你“围追堵截”,他却偏偏要挣脱束缚,设置一个屏蔽场域,在这里释放他的情绪,追求他的爱好。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带着理解和善意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这种心态。自我意识的萌芽,正是一种内在力量的苏醒。只有这种独立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他们才有力量脱离原生家庭,开创自己的天地。我们应该庆幸孩子的这种发展,这表明他们正在长大成人。《与青春期和解》一书中说,一段关系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强势或者处于优势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更大。可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认为错不在自己,或者因为放不下架子,犯了错也不愿意承认。张贵勇说,与青春期孩子交锋,很像是在和另一个没长大的自己较劲。当他看到孩子的不好,比如学习不主动、爱好不能长期坚持,看上去很懒惰,做事没规划等等,感到无法接受时,实际上是接受不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我”。成人也会有惰性,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时候,也想随心所欲一下。但人们却不想面对自己掩盖懒散、消极的一面,就像不想面对不上进的孩子一样。那这种“小我”,或者孩子的不足之处,应不应该被接纳呢?答案是肯定的。人无完人,何况尚在成长中的孩子。所有的好和坏,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真正的父爱,是接纳孩子的所有优点与缺点,和孩子一起面对逆境,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我能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绪不稳定,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接纳他,而是他们非要和父母胡搅蛮缠。这种情况需要接纳吗?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儿子闹脾气,搞得我一时间也是火冒三丈。事后我劝导自己,发生争吵,双方都有问题。我要先冷静下来,接纳孩子的现状,晚上和孩子好好聊聊。到了晚上,我的确本着极大的诚意和孩子聊天。但没说三五句,儿子各种在我看来不着调的话又激怒了我,结果不欢而散。事后,我问同做教育的一位朋友,“我接纳孩子,孩子不接纳我,我有什么办法?”她认真地问:“你真的接纳孩子了吗?”“真正的接纳,是你预料到沟通可能会产生的任何后果,然后都能接纳。而不是只接受你想引导孩子的那个方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