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广深妈妈圈,一起探索大湾区教育难题
如果你也在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的中小学教育,那你肯定会见到过下面的新闻标题。👇香港教育局近日公布新一份《2021/22学年学生人数统计报告书》,按去年9月开学时,中小学各级学生人数,跟同一批学生在上一学年就读年级的学生数目作追踪对照,例如本学年小六与上学年小五人数比较,推算出过去1年本港学童流失率。数据显示,中小学在过去1年合共流失25,376名学生,小学流失10,749人,流失率由前年1.6%,至去年扩大至2.99%;中学则流失14,627人,流失率由2.84%扩至4.32%。高年级学生流失率较高,小六为5.53%,中六更高达7.01%。小学流失率三甲均属名校区,以九龙城8.44%最高,其次是中西区(6.66%)及湾仔区(5.83%)。中学以荃湾区9.40%最高,其次是湾仔(8.51%)、离岛(6.96%)及中西区(6.41%)。有报道称,九龙城区某小学校长指出,过去一年有约一成学生因为离开香港而退学,以高年级占多数。香港教育局官方称,“中小学学位需求受多项因素影响,除本港适龄学童人口亦包括跨境学童及适龄新来港学童数目等,由于预计未来学龄人口持续下跌,是结构性而非过渡性,跌幅可能比原先估计大”。而从我们这些在港个体的微观体验来看,转学、离港这些话题,好像比之前提及的更频繁了。以前只是在每学年快结束的时候,学校会发一张问卷,调查孩子们下一学期是否还会留校就读。而这两年,身边很多朋友,几乎每个月都在开欢送会,也时常听到小朋友说,班上某某同学,下周一开始不来上学了。那学生们都去哪里了呢?除了教育局提到的结构性的人口下降原因,这两年的两大因素,凸显了这个情况。在Lisa看来,人口流出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港宝回内地上学。2020年疫情开始,边境封闭,很多跨境学童以及本身是内地背景的学生家庭开始举家迁移回内地。
香港家庭移民离开香港。2020年英国推出的BNO签证,以及其它国家针对香港的优惠移民待遇,促使很多香港人离开。
外国人或者原本就持有海外护照的香港人,离开香港回到护照所在国。这一部分的流动其实每年都有,不过因为疫情封关,造成了流出大过流入的情况。
Lisa:广州暨大硕士毕业,曾任世界500强公司12年销售管理,8年前来到香港,熟悉香港的各类安家之术,金融之术。
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了持续的封关政策,让近3万名香港跨境学童成了“家里蹲”,部分有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家庭会安排家长专门赴港陪读,但大多数家庭不得不面临选择。于是我们见到大量的跨境学童选择了暂别香港,回到内地读书。从数据上看,也能见到在有众多跨境学童就读的“大西北”地区元朗、屯门及北区,小学生均见大幅流失,达800至1,200人。除了跨境学童,香港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港漂跨境家庭,很多都是一人在内地,一人带着孩子在香港。疫情期间家人无法团聚,为了不让父母错过孩子们的成长,很多两地家庭选择了居家搬迁回内地,进入专门为港人开设的学校就读。于是我们也看到类似培侨书院深圳,南沙港人子弟学校等专为在内地的港人孩子设立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左)和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右)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22学年,有6500名港生经申请入读当地中小学。有人说这是因为“香港不再是原来的香港了”,但是在Lisa看来,如果你真的接触这些普通的香港人,跟他们聊过,你会发现,真正的原因,或者说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次,英国给的移民条件太太太优惠了,实在难以拒绝。仔细看过之后,扪心自问,我也是动心的。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无法拒绝的,只针对老香港人的Offer——BNO签证吧。BNO护照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的简称。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标志着香港主权移交尘埃落定。其后英国在1985年颁布了香港法案(Hong Kong Act),规定了香港居民在1997年7月1日后,不会继续享有英国属土公民的地位,没有英国居留权,也不可以继续使用英国属土公民护照。但是为了能够让英国在此之后仍然能够和香港居民维持某种程度的联系,英国决定开放香港居民登记英国国民(海外)国籍。只要在1997年6月30日或之前出生,并且已归化为英国属土公民的香港居民都可申请,申请与否全属自愿性质。而申请成功后便可获得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不完全统计,因为可以同时持有香港护照和BNO护照,因此当时90%以上的人,都申请了BNO护照。于是可以简单的来说,1997年6月30日之前出生的香港人,90%以上都拥有BNO护照。BNO Visa是英国政府为持有或者曾经持有过BNO护照的香港人而设立的一个特殊签证。只要曾经持有过BNO护照,无论是否过期,都可以于2021年1月31日开始申请。也就是说基本上25岁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都可以申请。以BNO签证入境英国,逗留五年即可申请无限期居留权(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再逗留一年可申请入籍。也就是5+1,一共6年,即可获得英国护照,而基本上不需要有任何投资的要求。对比英国发放的其他诸如旅游签证,留学签证,访问签证、工作签证等,BNO签证有太多的优点:
无论申请人现时在香港还是在英国当地皆可申请,即使现时是以其他签证居留在英国亦可转换到此签证;
持有此签证的人士,可带同家属于签证有效期间自由地在英国工作或读书,虽然不可以领取社会福利及援助,但中小学生仍然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BNO签证持有者居英5年后(每年离开英国不超过180天),可申请永久居留权,在英国再居住一年,申请入籍成为英国公民。同时,申请者可选择在英国逗留2年半或5年期间可无限次申请延长签证,直至在英国居住5年。
如此低的门槛,确实是很难不动心的。尤其是对于香港中产及以下的家庭,对于之前高达1000万港币的移民门槛,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一次移民英国的机会。我认识的很多香港家庭,很多是夫妻二人,一人留港工作,一人带着孩子们去英国,租个不大的房子,孩子们免费入读公立学校,稳定下来之后,另外一方再辞掉香港的工作过去会合。我儿子班上,就有4个去年赴英的孩子,仍旧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跟香港的朋友们保持着很好的沟通,也会聊聊他们在英国的生活。从他们的言语里,见不到太多的兴奋,反而是对香港的挂念和对英国各种不便的抱怨。香港中小学生的流逝,也为跟我一样的港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名校似乎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更多的工作岗位也开放出来可以申请,也带来更多港漂融入的机会。站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当下,学会用乐观和积极的眼光看待变化,可能是我们能够交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能力了。昨日是普通的一天,香港确诊人数近1万人,在微凉的铜锣湾街头,傍晚时分仍旧人头涌动,沿路两边的霓虹灯仍旧将整个街区照亮得宛如白昼。除了脸上的口罩,香港似乎跟3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跟你擦肩而过的路人中,多了很多讲普通话的新港人。有人离开,也有人进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9日,发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公布多项吸引人才新举措”(点击阅读),让“香港优才”又一次大火。
我们来读读官方对于“优才计划”的定义,这样才能理解人才筛选时候的底层逻辑:“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是一项设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藉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获批准的申请人无须在来港定居前先获得本地雇聘任。” 优才计划于2006年2月23日公布,6月开始实施,每年配额为1,000个,2020年增至每年2,000个,2021年再增加至每年4,000个。2021年,成功获批优才的人选中,93%来自中国内地。△历年优才计划申请及获批人数
优才计划没有行业限制,合资格的申请会获提选至“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作进一步评核。咨询委员会透过严谨的甄选程序,把优才计划的名额分配给适合本港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所有申请人均必须首先符合基本资格的要求,才可根据计划所设两套计分制度“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的其中一套获取分数,与其他申请人竞争配额。“综合计分制”就申请人的年龄、学历或专业资格(及是否由著名院校授予)、工作经验(及是否具有相当于学历水平/专业资格的国际工作经验)、语文能力和家庭背景进行评分,最高为225分,最低及格的分数最新适用的为80分。当然,在实际筛选过程中,也并不是分数越高就一定能通过的。通常130分以上,成功率就相对高了。△特区特首李家超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里,放宽了对优秀人才留港/回港就业的要求(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当然,有特殊才艺的人才,可申请要求极高的“成就计分制”。这个主要针对曾获得杰出成就奖(例如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的申请者,或者如果申请人可以证明其工作得到同业肯定,或对其界别的发展有重大贡献,那就直接可获取225分了。郎朗和汤唯,就是成就积分制来港的代表。下面是一些2021年综合计分制获批的不同维度百分比,给大家做个参考:△2021优才获批人群类型分布
香港身份,至少可以解锁3条升学路径,让子女读书有更多的选择,从而让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不再那么“卷”。
首先是香港高考DSE,持有香港身份证+回乡证的香港永居学生,可以通过DSE报考内地129所高校,其中包括清北等名校,同时还可以用DSE的成绩申请香港和海外的优秀大学;
其次持有香港身份证+回乡证的港籍生,还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上内地本科院校,而内地招收联考生的高校达300余所;
第三条路,还可以参加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两校联招。实行“3+X”考试形式,中国语文、英语、数学为必考科目,另加一科选考科目。两校联招的考试,因为科目可以进行选择,相对就更为简单一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所有升学路径,都是要求考生持有香港永居身份证同时拥有回乡证。这就意味着父母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参加各类高考前已经拿到了永居身份,而且考生是一定要放弃内地户口的。 用“一窝蜂”来形容今天的优才趋势,一点不过分,所以自然也带来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只想拿个身份,却又不为香港做贡献的人。可能真的要三思。因为7年的时间里,变数还是挺大的。
幼小初高全站式国际化教育资源、国内高校&海外名校双轨制路径规划选择,上万港宝家庭互相交流,讨论香港择校、升学……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广深妈妈圈
给最挑剔的广深家长
最优秀的全球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