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食机器人综合服务商「不停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德韬资本与李泽湘教授旗下的清水湾创投共同投资,甘洁教授创办的知行研习院一号基金跟投,高秉强教授跟投,老股东零以创投、汉能创投等均超额跟投。在「不停科技」背后,浮现出一个熟悉的教授团队——李泽湘、甘洁和高秉强。
带出机器人军团后,
关于李泽湘、甘洁和高秉强这一教授团队,最精彩的故事莫过于2014年三位教授在东莞松山湖联合创立了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至今孵化了60多个创业团队,养成了「大疆」「云鲸智能」「海柔创新」等一批硬科技独角兽,以及「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众多明星企业。作为XbotPark联合发起人的甘洁是硬科技圈所熟知的“超级教授”,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2018年,已经带出一批“机器人军团”的甘洁认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面临科技创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难题,科技创业者急需提升技术实力和商业能力。甘洁开始思考如何系统地支持创业团队成长,尤其在商业能力方面。思考的结果是,2018年,甘洁发起长江商学院与XbotPark合作的、定位为“MBA+工程硕士+创业孵化器”的METI项目(Master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科技创新创业硕士),针对智能制造人才给予工程、商学教育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创业支持。METI每期挑选30个团队,目前已举办三期,共孵化90个科技创业者团队,从中走出了「正浩EcoFlow」「微埃智能」「昂科技术」「EAI科技」等一众明星企业。不同于XbotPark以学生创业为主,成员企业大多处于打磨产品的阶段,METI主要面向科技创业者,企业集中于天使轮到A轮的阶段,产品已经成型或小规模量产。在辅导过程中甘洁逐渐意识到,科技创业者大多是带着已有的技术或产品开始创业的,对商业能力的“补短”更加迫切。因此在今年,甘洁成立「知行研习院」,聚焦商业能力提升,通过教练式课程、创业孵化以及融资支持全面赋能创业企业。此外,甘洁与李泽湘、高秉强教授共同担任创业导师。甘洁介绍,今年是「知行研习院」首次作为独立机构进行招生,共招募40位学员,此次获得融资的「不停科技」创始人陈锐正是其中之一。
“人们不可能看着世界冠军的视频
针对科技创业者的短板,同时基于在XbotPark和往届「知行研习院」共150个团队中提炼的商业痛点,「知行研习院」整理出“产品力+商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帮助学员快速理解创业的整体框架。“课程内容包括产品设计、To B和To C营销、组织管理、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这些可能是传统商学院课程不太会包含的内容。”「知行研习院」的名字反映出甘洁的教学理念。“商业能力的学习是非常需要‘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言行不一致,其指的是‘知之真切’便付诸行动,在‘行’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感悟,如此形成‘知’和‘行’的良性循环。”甘洁表示,人们不可能看着世界冠军的视频学会游泳,何况游泳有标准动作,而商业世界没有。无论是游泳还是商业,具备实践成分的学习其实都需要“知行合一”的方法。“「知行研习院」在第一节课就拉齐思维方式,强调要理解人性,从第一性原则去思考,这样才能触达本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技巧”,同时辅以教练式的授课,帮助学员应对商业实战中面对的挑战。例如在产品创新课上让学员不断“下水”演练,通过实践式的课程完成系统锻炼,理解产品本质,再回去拿自己的产品练习,定义需求,找准客户画像。AI技术公司「微埃智能」是在成立初期加入「知行研习院」的。2017年,创始人赵紫洲带着海归团队回国创业,发现实体制造业跟高科技可谓是两个世界,「微埃智能」的AI技术难以对接处于发展中的制造业,找不准应用场景。甘洁提醒企业“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找到合适的场景并坚持下去,“创业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甘洁的建议下,「微埃智能」开始做减法,最后集中到纺织领域。几个博士创始人坐着绿皮火车,奔波于江西纺织厂之间,在又热又闷又吵的纺织车间,最终诞生出“自络投纱机器人”,目前订单额已达三亿元。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三位创业导师长期活跃于大湾区,积累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和孵化资源,在大湾区的硬科技产业链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凭借强大的导师阵容,「知行研习院」可以帮助学员链接从行业客户到专门渠道、从打样测试到批量制造等各方资源。激光雷达传感器厂商「EAI科技」就在「知行研习院」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相当重要的合伙人,甘洁也笑称「知行研习院」像一个大猎头,“有时候团队之间会重组、结合,成员企业间互相支持”。在本次「不停科技」的融资背后也浮现了一个新基金——知行研习院一号基金。甘洁介绍,「知行研习院」会使用自有基金择优对学员进行长期投资,「不停科技」是其出手的第一个项目。李泽湘教授和甘洁教授作为GP的清水湾基金作为研习院战略合作伙伴,也在本轮对「不停科技」进行投资。另外,在「知行研习院」的合作资本名单中,更是集聚了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与「不停科技」相似,储能独角兽「正浩EcoFlow」成立早期融资主要来自李泽湘、甘洁、高秉强等多位科技领域专家学者。2019年6月,创始人王雷加入「知行研习院」(METI)二期班,成为了甘洁的学生,在为期两年的课程中完成从科创新秀到独角兽掌舵人的飞跃,「正浩EcoFlow」也成为储能赛道备受瞩目的一匹黑马。孵育了「正浩EcoFlow」「微埃智能」等一众科技新秀,见过数百个创始团队,甘洁坦言,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真正的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并不多。什么样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在甘洁看来,首先创业者需要具备追求极致的强大意志,心里有一团火,“这个火不是由于外在原因燃起来的火,而是发自内心的,能够支撑他熬下去,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其次,创业者需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不论在顺利还是困难的时候都能够不断精进,快速成长;最后,创业者需要踏实做事,“我觉得社会上有一种心态,叫‘做事的不是老板,做局的才是’,这是个大忌。创业者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可能雇一帮人来帮你做。”这也是甘洁筛选学员的标准,“我们的招生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每个愿意交学费的人都会收,而是要找到能给予帮助并且值得帮的团队”。甘洁曾坦言,自己在为「知行研习院」的财务兜底,学员的学费实际上并不足以支撑研习院的运营费用。她希望能够扶持一批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从「知行研习院」中走出来,他们有资源、有技术、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不要相信创业神话近年来,硬科技领域的神话光环不断被放大,吸引了资本和人才的注意,催生出一场硬科技创业潮和融资潮。甘洁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及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新机遇:中国有成熟的技术供应链、中高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以及巨大的制造业市场。此外,不同领域技术的突飞猛进地发展,在技术上提供了一个集大成的可能性,这是时代赋予创业者的契机。她认为,只要还有创新创业的机会,热潮就会持续下去。而在某些时间点上,追求短期利润的资本集聚涌入某些细分行业,泡沫随之产生。“这种泡沫对于创新创业是有害的。它会扶持很多不应该扶持的公司,引起恶性竞争,也不利于初创企业保持平稳心态。在融资的时候,团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融完天使着急融VC,融完VC融Pre-A、A轮,在创业阶段就想着几年内上市,估值节节升高,产生过高的预期,不利于企业脚踏实地。”明星企业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智能制造领域更是如此。「大疆」早在2006年就已经成立,直到2012年底发布第一台无人机整机“大疆精灵”,无人机和品牌「大疆」才开始走进大众消费市场为人所熟知;「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在2015年毕业后即进入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历经3年才研发出拖扫一体机器人“小白鲸”,扫入千万消费者家中。甘洁表示,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但资本期待的是相对短期的回报,这也是资本与制造业的矛盾。面对短时间的热潮,甘洁提醒创业者不要相信神话,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以往孵化初创企业的过程中,甘洁总结出三个创业者容易踩中的大坑:一是缺乏对市场的观察,辛苦打磨的产品实际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无法踏实做事,在创业早期团队尚未成型时,从工商注册、人才招聘、日常管理到财务管理、客户拓展等,创始人需要保证落地执行,有时不得不亲力亲为;三是不能及时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管理好资金才能获得活下去的机会。“科技创新周期很长,科技创业需要的要素很多,科技创业者更需要生态体系的支持。”正因如此,无论是XbotPark还是「知行研习院」,甘洁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体系,能系统地帮到创业团队。她笑言:“走捷径提供‘PPT’式授课的人很多,但也恰恰因为这样,这件事情(建立生态体系)更值得做,否则我可能也没有兴趣做了。”甘洁将在XbotPark中总结的经验应用到「知行研习院」的课程中,再将「知行研习院」中所提炼出的、经过验证的商业经验赋能到XbotPark的孵化中,形成从产品打磨到商业落地、资本支持的孵化闭环。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业氛围浓厚,这归功于大湾区的产业链之成熟和创新创业资源之丰富。但甘洁也直言,粤港澳大湾区在工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不明显。根据2021年广东省人社厅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人才缺口近20万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大湾区创业氛围最为浓烈的城市之一深圳为例,深圳重点院校数量并不多,本土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要加速科创湾区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大量年轻科技人才。以甘洁为代表的教授们正越来越多地走出象牙塔,亲自下场孵化创业军团。机器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教授成立「固高科技」,并开创“导师+学生”的天使投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半导体芯片专家高秉强教授成立的Ping's Club搭建了一个完整的芯片生态体系,为创业团队在芯片技术方面提供深度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前教授、博导朱晓蕊则带领博士生孵化了「速腾聚创」「大道智创」等独角兽和后备军。活跃在创投一线的教授们凭借各自本领养成一批科技创业者,布局硬件产业生态,打通一条独属于大湾区的硬科技科研成果转化通道。与此同时,教授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独角兽进化论”,并且还在持续迭代中。而XbotPark、「知行研习院」等“创业引擎”的出现,更是为大湾区批量输送了兼具技术实力和商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教授导师团的带领下,一批硬科技人才已经在这里蓄势待发,独角兽们正等待被唤醒。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