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科女生,消失在考研之后

文科女生,消失在考研之后

其他


如果要评选最近一段时间“心情最复杂的人”,你会提名谁?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答案,概可以分为两种不是球迷,就是考研人。

或者再具体一点:

不是西班牙球迷,就是文科考研人。

前者,是钱包和心情都七上八下;后者,则是在经过漫长准备和各种消息的轮番打击下时常感觉“在线历劫”。

各大社交平台上,“考研会延期吗”“考研成功率低于本科录取率”“考研房遇圣诞部分酒店价格暴涨”等话题不断登上热搜榜。

关于文科生考研的话题,也几乎没有歇停。

不知从何时开始,“文科生考研”正在成为考研困境的代名词,每每提及,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其背后的困境——

“文科考研的意义在哪?”
“文科生真的好卑微,如何跨专业?”
“文科生比较好的出路是什么?”
……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文科生们需要思考的还远不止这些。

文科生考研,卷中卷中卷

近几年的考研潮,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显然已经不足够。

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57万。

从2011年的151.2万,到2022年的457万,全国报考人数在过去12年里实现了3倍跃升

而在这场抢跑中,文科生,无疑是公认的“最容易被挤下水”的一群人。


首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僧多粥少”,是文科考研人避不开的问题。


每当提起文科考研,不少人的印象关键词都是:“准入门槛较低”。


不考数学、就业广泛、跨考生多,是人们关于文科考研的普遍印象,那一句“学文科背就行了”,更是流传多年的文理科热梗。

在一则“跨专业考研的人最想考哪些专业”的调研中,位列前五名的新传、中文、教育、心理学、历史,都是“不考数学”的文科或文理科兼收型专业。

即使是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也出现了千人报考的现象。

图源:谷雨数

当然,考研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随着每年考研人数剧增,“史上最卷考研年”也准时上线。

过去10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

但其中招生量增长的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学科。

反观越来越卷的文科,“僧多粥少”之外,考研分数线仍在一年地往上涨。考研人中间流传一句话:“一个人努力可以提高成绩,一群人努力可以提高国家线。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文学考研国家线连续十年领跑第一。到了2022年,文学线已涨至367分,比前一年高出12分。


不仅如此,笔试线之外,复试线也在节节攀升。


在今年34所自划线院校中,复试线近400分的专业并不少见,其中常见于文学和经济专业。


有人带着“400分”成绩,把最后的希望放在调剂上时,结果发现:收文科调剂的院校,屈指可数。

对于文科生而言,考研,并非卷完上岸就行了,真正的挑战从未停止。

图源:小红书

尴尬的文科生,
研之后消失了

“我甚至觉得社会根本不需要文科生。”


在当下的主流话语体系里,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文科似乎被赋予了和理科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文科生和理科生被认为是“两个世界的生物”,理科仿佛生来就为“实用”而战,文科的意义却要显得飘渺一些——

“文科无用论”的基调大抵如此。

《围城》里曾有角色挖苦主人公:“在我们搞实际工作的人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没学,也差不多。”

对于文科生而言,如果说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也只是停留在“皮外伤”。

但真正致命的是,将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实际运转时,文科也总是被认为“低理科一等”。

毕业之后,职场上的薪资水平、用人需求,扩招专业里的虚无存在感,都在为文科“定价”。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十个专业里,文科占了8个名额,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历史学、教育学等都在其中。


在毕业后半年内收入最高的列表里,涵盖的专业则基本都是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热门理科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从市场需求来看,理科也是占优势的一方,对于文科的需求在缩减。

根据德邦证券的调查,在2022年春招中,互联网企业对于核心业务岗和技术岗的招聘增多,对于职能岗位的招聘减少。


自我价值被质疑和预期的缩水,也成了文科硕士难以绕开的症结:

在拿到远未达到预期的offer时,很难不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考研的价值。

图源:新浪话题


对于文科女硕士而言,这份质疑还要更明显一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调研显示:文史类专业中,超七成都是女生,社科类近六成学生也是女性,而在理工类,女生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可以说,比追梦更难的,是文科生追梦而比文科生更难的,是文科女生。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文科考研的意义,尤其是冷门文科,再加上女性的话,就业前景不一定有本科生好。”

在不少人看来,文科硕士往往更“水”


“说不准一不小心就成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困境重重,文科考研还有必要吗?




文科考研,
还值得一试吗?


2023年考研尚未开始,在某社交平台,2024年考研的分组已经建成,讨论区里满屏的文科生。

在为什么要考文科研究生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原因。


有人是出于焦虑和迷茫:“大学伪学霸了这么久,终于生活给我暴击。除了考试,好像啥都不会,所以我得有方向。”

有人是出于喜欢:“本科是二本,没有文学氛围,想真正体验重点高校的学术环境。”


图源:b站@杨宁老师


而在“学历通胀”顾虑下,通过考研,让自己的未来“多一份保障”也成为了许多人想继续考研的重要因素。

“别人有的学历,我也想要,总能用得上。

至少,文科生在考公考编方面也还被认为有一定优势。

图源:《请回答1988》

面对毕业后的“洪水猛兽”,时常处在争议中心的文科考研,在想要“上岸”的人看来,仍是想要把握住的出路之一。

如果此时再问:文科考研是否还值得一考?

报考时,由于门槛低,文科是无数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放榜时,文科专业每每因为录取率低、分数线高霸屏热搜。


成功上岸的文科生,自然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里的胜利者,被赋予鱼跃龙门、顶级学霸的光环。


这或许是文科与文科生,最光鲜亮丽的时刻。


上岸后,教学内容中没有“技术”,毕业后面临就业难、薪资不高,许多岗位的替代性高,被认为“谁都能干”……极端的竞争,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成了无数文科研究生的心结。


社会待遇或许无法改变,或许,弄懂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文科生走出内耗的唯一解。



如果想要的只是硕士文凭,那一纸证书已经得偿所愿,“研究生”这段经历的使命已然完成。


如果对文科心怀热爱,却受困于“文科无用”“学了这么多年,只挣这么点钱”的社会评价,或许可以参考王小波开出的药方:


“假如你相信智慧是好的,就应该从善如流,不该反过来问智慧有何用处。……假如此门学问里真的包含了智慧,想着有意思,那无论如何也要弄下去——我不信会饿死。”


当然,这段话还有后半句:“假如这个学科本身毫无智慧,尽在那里扯淡,就不如早散”。


不仅文科,任何学科都是如此。


“热门”如计算机、旅游管理,会遭受冲击;“天坑之一”的生物,会遇到适合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法向学习求得一个确定的回报,你能确定得到的,只有学习和知识本身。


在了解这个前提之后,再做出是否考研、选择专业的决定,就像《无问西东》里的那台词: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1]《考研,卷进400分》,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2]《秋招中的文科硕士:找一个上岸的支点》,谷河青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望京,消失的韩国人月薪8000的人,已经消失在朋友圈了五百年一遇的女子那些消失在二本学校的寒门学子打破985校史!她以独作身份投中顶刊,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科研之路也“坎坎坷坷”……那个怪女人,消失了。丧字源考474万人考研!弃考率太高!2023年考研是“捡漏”的一年,还是最遗憾的一年?奶奶最后3天的记录,陪她慢慢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史上最惨考研季!今年考研梦碎的同学申请海外研还来得及吗?今日开考!474万人考研:报名人数是6年前两倍多,多次考研成功率持续下降2023考研不延期!考研留学双保险机制, “普通考研人”冲击名校的新思路!医科女生劈腿偷情,跟闺蜜吐槽对方“好小”“自戴绿帽”,杀妻骗保450万:消失在“私奔”路上的妻子,让人细思极恐…...美国Top 10文科女,自学转码,反内卷2个月进了LinkedIn阳着的考研人,在考场上煎熬我,专科女生,曾是地铁职工,转行两次成外企白领“双一流”大学生考研却瞄准“双非”高校:“逆向考研”为哪般?烟酸与皮肤41人,消失的地产富豪揪心悬案:女背包客奥克兰离奇被害案全披露!死因不明,凶手未知,消失11天后才被发现!我,哥大纯血文科女,转码半年勇闯硅谷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消失在山野深处2023考研不延期! “普通考研人”冲击名校新思路!今年的考研党为了上岸,有人选择在考前故意感染…南周写作营 | 如果故事不被记录,就会消失在历史尘埃里“阴阳”考场,抱憾缺考…最特殊考研年,考研人何去何从?【寒露】悠悠岁月,我听见了冬天的脚步声【庭院种菜】在美国北方,茭白怎么过冬?经济学文科生,也能成为Startups收割机!强迫孩子们互相举报后,老师消失在了课堂里....我,哥大文科女转码,半年上岸真香了!经验大放送 | 一战复旦二战中科大,两年应统考研之路——绝途还是出路?一个普通北大文科女博士的33次求职考研、公考密集开始!各地可设考研核酸阳性考场,两省份省考必须要有核酸阴性证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