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的人》最精辟的6句话,真正的人间清醒
点击下方“有书”,关注【视频号】
专属直播好礼等你来拿
文 | 有书六月安夏 · 主播 | 安东尼
2012年,57岁的莫言登上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舞台,捧起了诺贝尔文学奖奖杯。
铺天盖地的赞誉,瞬间将他推上神坛:夸他是“文学旗帜”,称他为“传奇作家”。
可渐渐地,印刻着“江郎才尽”,“诺奖魔咒”的利剑,也从四面八方直指而来。
因为,就在获奖后的数年,莫言一直没有新作问世。
哪怕嘲讽喧嚣尘上,他也依旧罕言寡语。
直到又过了8年,小说集《晚熟的人》亮相。
莫言终于用作品回应:沉默的背后是蓄力,迟到的真相是晚熟。
他曾这样诠释“晚熟”:厚积薄发,大器晚成,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这6句晚熟中顿悟的箴言,藏着值得所有人深思的智慧。
人的幸福还真不完全是因物质的积累和职位的升迁或名誉的叠加所决定的。
在这本小说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就是《火把与口哨》。
这个篇章里的宋老师,是全村最有文化的人。
因为三观接近,趣味相投,他和公社笔杆子杨结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两人会在破旧的宿舍里,用煤油炉子烧水沏茶,品尝难得的六安瓜片。
杨结巴还会偶尔掏出一包名贵香烟,和好友分享这来之不易的好东西。
他们聊艺术,聊书籍,聊戏曲,聊电影。
兴起之时,还会手舞足蹈唱两句。
而一旦杨结巴开嗓,宋老师则会拉响京胡,行云流水地配合起来。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可这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景象,让莫言每次想起,都羡慕不已。
尼采曾说:
“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人到中年,愈发觉得:比起功名利禄,繁华璀璨,朴实而平淡的幸福,最是弥足珍贵。
不必让俗世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真真切切地活一回。
生命中每一个微小而温馨的幸福,都值得我们珍惜喝彩。
我们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
成名后回乡的莫言,被儿时伙伴夸赞:
“你也是晚熟品种中的杰出代表。”
11岁辍学,回家放牛放羊;21岁入伍,在部队中艰难历练;29岁北漂,彻底踏上文学道路。
此后虽然笔耕不辍,但多年过去,一直未有轰动性成果。
直到2012年获得诺奖,他的名字才被所有人知晓。
乡亲们纷纷震惊:这个出身贫寒,看似木讷的小伙子,居然能有今天。
莫言则笑着感慨:“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菜根谭》中说: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如同脱壳而出的蝉,隐忍过暗无天日的蛰伏,方可振翅蜕变,享受新生。
人也只有攒够跬步千里的积累,才能拥有横空出世的惊艳。
所以,不必执着于寻找结果,更无需着急证明自己。
拿沉默的时光去沉淀,用焦虑的精力来努力。
人生是一场持久战。
谁笑到最后,谁才算笑得最好。
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
在《红唇绿嘴》一篇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叫覃桂英的老乡。
这人伶牙俐齿,反应机敏,几句就要到了莫言微信。
可在她离开后,身边人纷纷出言提醒:千万小心她。
原来,覃桂英看似体面,实则是不折不扣的赖皮。
她曾有过提干机会,但因为逼死过老师,最终没能如愿。
于是,她开始四处作恶,兴风作浪。
她携全家胡作非为,把别人逼得束手无策;她骄傲“得网络者得天下”,并为散播谣言而沾沾自喜。
表哥的儿子好心去劝阻她。
不曾想,却因此被缠上,工作受阻不说,甚至被逼到想要远走他乡。
想起知乎上的一则提问:“你被现实教会过什么道理?”
高赞回答:
“遇到垃圾人和垃圾事,赶紧远离。”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群人,心理扭曲,满身戾气,对世间一切怀有憎恨。
如果与之沾染纠缠,注定会被拖进泥潭,愈陷愈深。
倒不如选择绕道,做好自己,反而能无牵无碍,及时止损。
有些事是忘不了的,而忘不了的事之所以忘不了是因为它有被记住的价值。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这个意思吧。
莫言当兵前,带母亲去看病时,恰巧遇到了陪床的覃桂英。
不同于自己的寒酸,那时的覃桂英已是工作队副组长。
而更让他感到羞辱的,是两位病患的区别待遇:
打针时,护士对母亲横眉怒视,却对他们极尽小心谄媚;
吃饭时,母亲只有窝头和豆角,对方则享用着满桌佳肴,主食也是热气腾腾的白馒头。
后来,母亲终于痊愈,莫言也靠着勤学苦练,被破格提拔成军官。
别人夸他上进,只有他知道:每每想要放弃时,他就会想起当年的冷眼,以及那顿令他自惭形秽的饭。
不阅世情,终难悟道。
人这一生,总得碰几回钉子,来戳破可笑的无知和幻想。
历遍了人情冷暖,荣辱得失,才会洞悉现实,迎来觉醒。
尝够了意外磋磨,苦难鞭笞,方能汲取力量,蜕变成熟。
世界上的事儿就是这样,无论多么高的山,也有鸟飞过去;无论多么密的网,也有鱼钻过去。
莫言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讲述过自己爷爷的故事:
小时候,他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
不幸在归程时,遇到了呼啸而来的旋风。
年幼的他大惊失色,问那是什么。
爷爷却淡淡地回答:“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风越来越大,为了保住车子,爷爷紧攥车把,双腿颤抖,佝偻着身躯,在大风中艰难伫立。
哪怕衣服被风撕破,他也纹丝不动,如雕塑般,稳住了那架车子。
后来,风终于停了,爷爷慢慢直起腰,手指因蜷曲过久,都已伸不开了。
但即便如此狼狈,他依然成了莫言心中的英雄,因为风来时,爷爷没有退缩。
林海音曾说:
“人生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要走许多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眼下的你,也许正在低迷的人生中苦苦挣扎。
但请相信:天空再暗,总会有放晴的时候;日子再难,总会有变好的一天。
别退缩,别气馁,再扛一扛。
真正的强者,无一不是历经浩劫,冲破黯淡,才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之后,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再恃才傲物,不再咄咄逼人。
前阵子,《十三邀》里一段许知远对罗翔的采访,火遍朋友圈。
视频中的罗翔,举止优雅,谈吐从容。
尤其在被许知远问“你怎么看待,自己在网络上走红这件事”时,他更是谦卑地回答:
“我认为这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自己的个人能力使然。”
网友们叹服,这才是强者的姿态。
殊不知,早些年间,由于北大毕业,又颇有才华,罗翔也不知收敛。
他在节目中回忆:
“自诩读了一些书,谁我都瞧不上,懒得搭理人。”
直到有一次,他机缘巧合,从车祸中保住一命,才忽然明白:命运面前,自己其实怯懦而又普通。
也是从那以后,他收起傲气,变得低调内敛,最终一步步走到今天。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达克效应,它是说:
一个头脑丰盈,认知开阔的人,往往更谦虚。
反而是那些无知之辈,身上总有着盲目自信。
人生就是这样:越成长,越清醒,越谦卑。
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便会对世界多一分敬畏。
有人这样评价《晚熟的人》:
“它是莫言的《朝花夕拾》,却也是人生的百态图卷。”
虽说笔触简朴平实,但书中的字字句句,都镌刻了对现实深重的思忖与感慨。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迷途中,跌跌撞撞往前走。
如同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尝够悲欢离合,看尽酸甜苦辣后,终于找到各自的宿命。
三毛曾说:
“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 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
的确,晚熟的人,似乎总是更难过,更坎坷。
但只要时机到来,破茧蜕变,余生终将渐入佳境。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