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生,光是复原唐代御用妆品,就用了300多个日夜。她还花了将近5年,还原从汉代到清代的35件中国妆品。“言美女又工妆饰,傅着脂粉,面白如玉,黛画眉,鬓黑而光净,又施芳泽,其芳香郁渥也。”她还原出古代女子梳妆台上的石黛、脂粉、朱唇...让人仿佛穿越千年。小时候在老家辽宁朝阳,根本没有卖化妆品的店铺,她只好偷偷涂着大姨的过期化妆品。
作为中医的外祖父知道后,便带着六岁的王一帆一起“做实验”。爷孙俩来到山上采集材料,用紫茉莉的种子做成珍珠粉,又将茜草根制作成胭脂,不亦乐乎!经过外祖父的耳濡目染,古代妆品在王一帆的内心发了芽。外祖父是她的“启蒙人”,还引导她通过古籍来研究妆品。所以,学生时代的王一帆经常翻阅古籍,领略中国不同朝代的妆品之魅力。2000多年前的妆品如果复原出来,会是怎么样的呢?2015年,大学刚毕业的王一帆,放弃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上海“闯一闯”。为了复原妆品,她一边翻阅古籍,一边找了份化妆品的研发工作。
《中国古代妆容配方》这本书,就像是王一帆的圣经一样。机缘巧合下,该书作者李芽老师,正式带着王一帆进入学术复原中国古代妆品的阶段。经过名师的指导与她不懈的积累,王一帆逐渐掌握了古代妆品的系统知识。例如在古代女子的妆台上,通常有澡豆、妆粉、胭脂、眉黛、唇脂几大类。一到节假日,王一帆就跑遍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翻阅了大量古籍,甚至找到了相关出土文物、古代壁画、复原雕像等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研究。2015年开始,王一帆陆陆续续复原了35件中国古代妆品,包括武则天曾使用的“玉女桃花粉”!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记录的“玉女桃花粉”,颜色如桃花般美艳动人,传说是武则天用过的妆粉。《事林广记》里只记载了需用益母草煅烧、捣碎、晾干等六个步骤,完全没有提到需要的时间与原料的比例。原来,是古代妆品匠人特意没有详细记载,以此保护自己独门秘籍。生涩难懂的《事林广记》益母草煅烧难度特别大,烧得不好无法呈现桃花色,只能报废。王一帆只好从无数次试验中掌握经验,一次次调试原材料,一次次控制每个步骤的时间,最终成功复原这“武则天用过的”妆品。“复原妆品为大家了解中国历史,了解我们国家提供的另一个视角。”先不谈古籍中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妆品制作的原材料与步骤也十分复杂,只能靠王一帆一步步推敲实验。无论是高海拔的西藏高原,还是尼泊尔的高山,都有她的身影。王一帆说最危险的那次,就是在尼泊尔寻找原材料苏木:“坑坑洼洼的土路泥泞而又狭窄,只够一个人勉强行走,陡峭的山路下就是奔腾的川流。”有人不懂她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直接在网上买材料就好了?“原材料,对于复原古代妆品至关重要。就算是同一个产地,不同季节的材料也大不相同。”王一帆解释道。确定成分、配方和功效,做实验,测试后做对比,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以唐宋时期,唇脂的珍贵材料“甲煎”为例,是最为复杂的。王一帆陆续研制了2年,失败品已经装满了整整3大箱。在复原时,王一帆要将香罐放在油罐之上,再往外层裹泥再埋于地下,然后用米糠烧制油罐三天三夜...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制作期间,王一帆要一直坐在炉子边。半夜闹钟一响,马上要起来查看火候,十分折磨人。还好,经历几百次失败之后,珍贵的甲煎终于出炉了...图片来源现代快报为了更好地呈现她复原的妆品,王一帆把2000多年前的审美搬回现代。电影《花木兰》中,王一帆还以为木兰的妆发,会成为华夏文化在国际荧幕上的高光,结果却受到各界的争议。王一帆反复查阅古籍,发现电影妆容确实出错:把“花黄”和“额黄”混淆了。图片来源:王一帆微博
木兰的“花黄”
她花费半年时间,运用多种当时妆品和化妆工具,把正确的“对镜贴花黄”呈现给大家。王一帆还用她复原的妆品石黛,还原汉代宠妃赵合德的“远山黛”眉妆。据《汉书》记载,“远山黛”眉如远山含翠,因其秀美,世人争相效仿。图片来源来源现代快报
还原的石黛
“远山黛”是苍翠色的,像是古代的水墨画,十分有意境。图片来源王一帆微博
东汉时期为诱惑而生的妆容 用石黛眉笔画眉
“东汉时期画眉主要用的是石黛,先将石黛眉笔在配套的砚台上来回摩擦几下,然后用石黛笔轻轻地给眉毛上色。”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隋唐时期,王一帆又是如何用复原妆品,还原当朝女子妆容呢?王一帆通过研究发现,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妆容也十分大胆。于是,她结合了复原的红蓝花胭脂与朱砂唇脂,还原了唐代的桃花妆。
就这样,王一帆通过复原不同的妆品,并将其运用到妆容上,让观者更加清晰了解中国古代的妆面特色。
她写了一篇论文《中国古方胭脂与妆粉复原研究》,引起巨大反响,论文还入选《第七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很多人问过王一帆:又苦又累,做古代妆品复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条路本身是没有尽头的,复原人就是行进在路上的人,前进比达到巅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