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这大喜的日子,我们来聊聊恋爱脑
今天是520,一个被消费主义构建的赛博情人节。在这个谈情说爱的日子,我们来聊聊“恋爱脑”。
当女性公众人物步入恋情时,“不要恋爱脑,要搞事业”,这类“助人”言辞会时不时出现在她的社交账号评论区。“恋爱脑”这个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指向性的标签,就这样打在了一个又一个女性身上。
从渴望“浪漫爱”,到视之为可以坠入的深渊,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时代的发展与意识的演变。在传媒大爆炸的当下,人们意识的更新迭代尤为迅速。而女性意识的提高,自然伴随着自我发展的强烈需求,以及对未知的不安与警惕。只不过,舆论在此过程中选择以标签对抗风险,甚至在某些语境中走向极端。
但另一方面,包含荷尔蒙的松驰感、身体接触带来的安全感,交流得到回声的陪伴感——亲密关系的缔造在人生体验中又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恋爱也是一次可以深度探索自我的珍贵机会,它使人直面内心,也使人暴露真实。当恋爱脑与风险挂钩,是否意味着就要放弃体验?我们能否挣脱标签的桎梏,构建属于自己的叙事?
爱是从偶然到命运的过渡,考量胆识,前路未卜。讨论会陷入混乱与摇摆,理想与现实也会反复横跳。但或许只有不断地追问、探索、创造,才能有靠近神话、唤醒革命的瞬间。
本期书影音
···············
Francesca Cancian,
《Love in America: Gender and Self-Development》
作者在这个关于美国社会的爱情与性别的研究中指出,伴随着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经济转移的过程,人出现了两性之间的分化,妇女专长于爱情与照料他人,男子则专长于工作以及自我发展,她将这一过程称作爱情的女性化。在传统婚姻中,爱情被视为女性的责任,而自我发展则被视为男性关注的问题。
···············
[美]珍妮斯·A·拉德威,《阅读浪漫小说》
“在理想的浪漫小说中,男主人公都被塑造为具有中性气质的人。虽然这些女性都毫不掩饰她们对于男主人公惊人的男性阳物权力(masculine phallic power)的着迷,但在她们主动发表的评论和显而易见的偏好中,她们强调了他温柔与体贴照顾人的能力也同样非常重要。准确地说,她们既渴望由前俄狄浦斯期的母亲所代表和应许的悉心抚育,同时也向往与俄狄浦斯期的父亲有关的权力和独立。在我看来,阅读浪漫小说是在仪式性地重述为女性建构的传统异性恋关系的心理历程,与此同时,它的存在似乎又是对异性恋在本质上无法满足它在女性身上所触发的欲望的一种抗议。”
···············
[德]韩炳哲,《爱欲之死》
“随着所有生活领域出现的种积极化趋势,爱情也被驯化成一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风险,不考量胆识,杜绝疯癫和狂迷,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舒适的感觉和无须承担任何不良后果的刺激取代了痛苦和激情。人们满足于追求同好者的那份舒适,放弃了对他者的渴望。被追求的是一种舒服的、最终缓慢沉淀在意识之内的熟悉感。超验性在当今的爱情中不复存在。”
···············
[法]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
“爱是这样一个时刻:事件洞穿生命。我承认相遇的奇迹,但是我认为,如果把这种相遇孤立出来,如果这种相遇并不引向需要一点一点地加以辛苦劳作来建构出爱的真理,这种奇迹所凸显的就是超现实主义的诗学。在这里,‘劳作’应该从正面来加以看待。有一种爱的劳作,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奇迹。必须坚持不懈,必须同时注意自我和他人,必须将自我和他人放在一起。必须思考,并且行动,从而有所转变。”
《伦敦生活》第二季
你有过恋爱脑的经历吗?
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