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寒冬全剧终? 一切才刚刚开始!
2022年尾声将至,回首今年,点击率最高的词不是“活着”就是“难”。
根据清华大学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其中310万左右个体工商户注销。
再来看企查查的数据,2019年,全国企业注销总数为280.31万户。
然而,截至12月1日,2022年全国餐饮企业注销吊销49.6万家;零售企业注销吊销190万家;儿童相关企业注销吊销2万家,光这3个行业的注销量就已经超过2019年全行业的85%,可见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之深。
受影响的行业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旅游业、交通运输行业、制造业和线下零售业。
其中,线下零售业、尤其是线下实体零售为主的企业,承受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停业商场:大洋百货重庆店、新世界百货云南昆明店、西单商场新疆乌鲁木齐店、百盛连关两店、伊藤洋华堂成都春熙店、金鹰南京竹山路店;
超市卖场类:家乐福三个季度闭店50+,退出河南市场;永辉超市关闭多家门店;沃尔玛持续关店+关闭大陆首店;京东七鲜7FRESH连关两店,退出长沙;每日优鲜关闭全国门店;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净关370家店;宜家关闭贵阳、上海门店;居然之家济南北园店停业;红星美凯龙关闭5家门店。
项目动态:海底捞火锅上半年新开业18家,关停26家;贤合庄火锅全国门店数量腰斩;电台巷火锅全国门店数量腰斩;喜茶降价、关店、结束品牌;卡乐星关闭所有直营店;时萃咖啡全线闭店;味千拉面半年关店超9%;虎头局渣打饼行放弃部分区域,放弃直营。
零售、配套类:GAP多地撤店,出售中华区业务;Tesla关闭中国首店;Off-White连续关店;滔搏运动关店850+,裁员8,000+;太平鸟半年关店559家;美邦服饰净关闭351家;李宁销售点较去年底净减25家;美宝莲关闭线下门店;莎莎关店超过50%;一条生活馆全面退出线下。
最近,连背靠实力雄厚上市公司“口罩第一股”稳健医疗、开业之际曾轰动业界的PureH2B津梁生活也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关闭线下所有门店。不免令人唏嘘,生不逢时却又无力翻盘。
成功的企业都是类似的,倒下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大疫三年,对每个生意人来说,是放大镜也是加速器。有人看到了机会,苦练内功;也有人无所适从,黯然退场。在这种进退之间,市场竞争格局已然剧变。
这几百万倒下的企业,不仅仅是数据,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和一个个家庭的生计;
这些数字背后,是失业大军、老板、业主、供货商以及政府的损失;
这些数字背后,也是中国经济浪潮曲折涌动的方向,是不确定性中的坚持与探索。
把目光聚集于这些经济现象,我们最终会发现,是那些绝不躺平、绝不放弃、绝不认输的创业者、管理者和企业家们,为这时代提供了确定性,让中国经济即使挑战重重,也能充满韧性。
所以,无论他们坚持了多久,这份坚持与倔强都值得我们铭记。
随着各地管控的放松,多重利好接踵而至,很多人欢呼疫情终于过去了,其实,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以新加坡和日本为例,他们在开放后确实有一波报复性消费,比如旅游、餐饮、会展等,但也就是一两个月时间,接着又陷入了瓶颈,因为大多数人只出不入,兜里全空了。
这也是给我们自己提个醒,当下一切利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向和信号,都具有阶段性特征。
要知道,三年大疫,绝大多数家庭的财富已经被严重透支,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弹性已经濒临极限了,即使政策策略得当,想做活、做多消费市场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要修复市场信心,恐怕需要比这个冬天更漫长的时间来填平。
疫情以来,有些行业已经打断骨头断了筋,无论怎么用力都不可能恢复到生机勃勃的样子;
还有些行业全产业链条都已经生锈,需要很长时间来充电、休养生计,比如文旅行业,短期内人均消费也不会有大幅增长;
更别说,有些行业已经捆绑了大量生产要素,如今不得不萎缩,比如与“口罩”相关的发横财行业,这些行业释放出来的失业及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视。
所以说,所谓的经济转折点没这么快来,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一定伴随着风险和波动。这不是什么丧气话,是最真实的现实研判。
(欢迎参加水木然的线下学堂,很多真相只能在线下说)
所有的“靴子”落地,哪怕是众望所归,产生效果也不会是药到病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发酵和消化。
消费的前提是收入,而收入恢复&商业活动恢复都需要时间和过程。
不可能昨天还在ICU躺着,今天就出现在KTV,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还有些朋友认为解除了管控,房子就会涨价,房地产市场肯定要回暖,现在应该赶紧抄底。
首先,房住不炒的理念在疫情之前就倡导了,那个时候房价就已经刹车了,三年疫情只是让刹车的步伐加快了而已。
虽然以前每逢房价调控放松都会迎来大涨,但这一次,再度大涨的可能性已经极低,因为房价已经失去了大涨的基础。
即使明天就没了疫情,我们的房价也会在正轨上,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房地产企业依旧是优胜劣汰,说不定还会加速淘汰劣质开发商。
属于房地产周期历史洪流的力量,最终或许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就像我在《中国主导的新周期即将到来,3年内结束经济萧条》一文中说的,当下,我们正处于第五波康波周期里的萧条期,而这波萧条期还有三年才见底。
理解周期、敬畏周期,永远是我们要学习的最重要一堂课。
不过,就在前几天(12月6日),一支由浙江省级商务部门带队的队伍开始了为期6天的欧洲行,后续还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10000+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
这也告诉我们,经济复苏已经在路上了,只是不会那么迅速,我们要多点耐心,等彻底放开之后,真正的考验才正式开始。
过去三年,党和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在百姓面前筑起一个大坝,把疫情的洪峰挡了三年。
不过这个大坝不是永久的,是人民子弟兵用石块、用沙袋甚至血肉之躯跳进去挡住的,人力、物力总是有极限的。
这3年受到的影响,落实到现实宏观经济和基本面上来看,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还需保持一定的理性和谨慎。
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以及真正的政策拐点出现的时间点,现在西方国家总想卡我们脖子,这种时候,我们绝不能自乱阵脚,必须保持节奏,同时防止民粹主义。
第二,解决积累的问题。比如房地产适当增加流动性,适当把一部分地方债剥离出来,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性不足,使老百姓的活力得不到释放。如耕地保护、产能控制、减碳减排等,未来应该将各类约束性指标通过市场化方式加以归纳简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第四,中国国家经济韧性和新冠病毒后续发展变化之间的平衡,何时能够真正实现,还需在现实中,经过时间检验和过程考验。
第五,部分年轻人丧失先进科学技术和理念的学习能力。想进步就必须开放学习,国家竞争越激烈,越面临围堵,就越要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才能后来居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还没有迎来全面放开复苏,仍然需要坚定、坚守和坚持的日子里,只有接受不确定性是市场常态,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才会创造安全感。
逆风前进时,咬牙坚持住,把事做好,顺风期也不追求过度透支的数据增长。保持这样的节奏,有确定的聚焦点,对动荡市场周期的企业增长和管理尤为重要。
比尔盖茨就曾经对员工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非常时期,身处特殊年代,企业必须永远对市场、对用户保持敬畏之心,遵守商业法则。
同时打破常规,转变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颠覆自我,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更好地生存发展,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请点击购买)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
我们这一代人,早已不是一穷二白,在攀登高峰挑战巅峰的当下,既有自身体量规模带来的挑战,也有外部竞争和噪音造成的干扰,但与此同时,国家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也接踵而至。(下一篇会详细讲解)
尽管情况错综复杂,但各方都在努力纾困和突围,无论大小企业,无论企业家还是打工人,都在辛勤劳作创造财富。
全新的2023年值得期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提前预判,建立认知,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黑夜终究会过去,黎明必然会到来。
祝愿每一位坚强的国人、每一个即将熬过实体商业漫长黑夜的企业,都能披荆斩棘,重新焕发生机,春暖花开,一起穿越寒冬!
水木然的直播请关注
水木然个人微信:ylzs523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
水木然有很多话,但是只在这里说!
欢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识星球
这里是认知的情报局
1:长按图中二维码,付费后下载“知识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学社”进入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