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专家任国玉:特大城市会成为极端气候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
由《商业周刊/中文版》主办的TheYearAhead展望2023峰会于2022年12月8-9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盛大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两天,我们携手多位来自政界、商界、学术界、文艺界的大咖嘉宾,前瞻经济趋势,展望新一年的商业变革,共同探索商业世界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专家任国玉在主题演讲中,就大家非常关心的“极端气候事件是否增多变强、原因及未来会有什么变化”作了分享。极端天气气候每年都会发生,可以形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过去的60余年,中国大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增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增加得更为明显。
什么因素导致我国和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发生变化?任国玉介绍,大类因子可以分为自然因子、人为因子。其中,自然因子包括火山爆发、太阳辐射变化和自然气候变率。人为因子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气溶胶气候效应和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特殊表现形式。
任国玉表示,当前学术界有个共识,全球变暖或极端气温的变化,主要还是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人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和中国地区极端高温热浪不断增多,低温寒潮不断减少。但气候系统中的海洋部分,对全球特别是区域尺度的气候自然变率有很大影响,也会引起个别地区甚至全球极端气温的长期变化。
此外,任国玉认为,“我们的气候观测系统还不健全,目前获得的历史气候观测数据还存在各种误差、偏差,其中最大一个偏差来自观测站数据中的城市化影响。城市化主要是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作用,使得我国的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显著上升了,气温日较差明显下降。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在全球各地,特别是东亚地区、澳大利亚、北美大陆也都很明显,造成过去70余年热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快速城市化,引起了更强的气流辐合抬升,造成城市区域短时强降水事件更多。城市化还造成特大城市城区的小雨明显减少,主要和城市化引起云底高度抬升,小雨运行路径加长,城市上空的空气更干,雨滴更容易蒸发有关。”
对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目前研究最多的还是使用气候模式进行预估。这种预估表明,随着全球继续变暖,极端气温事件频次将继续变化,高温热浪将不断增多增强,极端低温寒潮将不断减少减弱。模式预估表明,未来降水量和强降水量总体有增多,特别是中高纬度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将增加。多尺度自然气候变率也会对十几年到几十年的降水变化产生影响。任国玉认为,华北地区目前可能已经进入了相对多雨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还会持续至少十年到二十年。城市化因素继续对未来城市地区极端强降水、高温热浪和低温寒潮等频次造成重要的影响,特大城市会成为极端气候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
演讲最后,任国玉以上海暴雨内涝为例介绍了监测和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艰巨性。未来十几年,上海极端气候变化会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等;在大区域尺度上,东亚夏季风出现了变弱趋势,这可能会引起降水量和强降水量减少;流域尺度上,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河口地区流量、水位和城市洪水内涝频次的变化;对小区域尺度,在长三角地区,强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染物排放,会影响上海市的极端气候变化;最后是更小区域到局地尺度,城市化发展还会造成城区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强度改变。在这些因子综合作用下,未来上海的高温热浪和短时强降水事件将继续增多增强,变化态势不容乐观。
任国玉强调,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监测、研究和应对极端气候变化,需要考虑多重时空尺度驱动的协同影响。目前看,城市化因素的影响是最强烈的,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
-市场推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