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人大国发院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四期): 全球不稳定性加剧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能源安全
全球不稳定性加剧背景下的
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能源安全
2022年11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人大区域国别论坛(第十四期):全球不稳定性加剧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能源安全”内部讲座于上午9:00-12:00通过ZOOM线上方式以中英双语举办。
本期活动特别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荣休教授、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彼得·德莱斯代尔)作为主讲嘉宾,旨在结合本月举行的G20峰会、中澳两国领导人会晤以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系列外交活动,展望中澳关系的合作前景,为促进中澳两国经济领域的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特别讨论当前区域经贸合作、能源转型时代的能源安全以及国际供应链脱钩的问题。
Peter Drysdale教授首先指出习近平主席与阿尔巴尼斯总理在G20峰会上的会晤为中澳两国关系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奠定了未来两国关系更加积极的走向。然后,从当前全球形势入手,深入分析了东亚地区、美国和中国以及RCEP、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全球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Peter Drysdale教授认为,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内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如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都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速了国家间政治分裂和经济脱钩。为了应对挑战,东亚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来维护多边主义,并积极参与到全球机制改革中。同时,美国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国家,让美国重回多边主义的轨道至关重要。而RCEP和CPTPP两个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对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助推全球经济体制改革充满了潜力。在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中国可以发挥建设性的领导作用,推动构建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最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合作将有助于各国经济转型和国家间合作以及建立全新的地区合作框架。
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主持。来自中澳两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基于Peter Drysdale教授的主旨演讲内容,对“RCEP后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能源转型时代的能源安全”、“国际供应链脱钩的成本”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
围绕“RCEP后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日本研究中心和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Shiro Armstrong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冯俊新展开深入研讨与互动点评。其中,冯俊新副教授作了“中澳经济合作的潜在利益”的主题报告。本环节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荣休教授、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Peter Drysdale主持。
围绕“能源转型时代的能源安全”议题,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所研究主任、国际能源转型研究学会会长施训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克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旭展开深入研讨与互动点评。其中,王克副教授作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转型的安全注意事项”的主题报告。
刘旭从能源转型的宏观视角分享几点有关国际能源趋势的看法。
围绕“国际供应链脱钩的成本”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朱乾宇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互动。戴稳胜教授作了“脱钩、‘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全球供应链脱钩的可能性与未来”的主题报告。
朱乾宇从全球供应链演变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本环节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日本研究中心和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Shiro Armstrong主持。
在讲座结束时,许勤华教授和Peter Drysdale教授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发言。许勤华教授代表人大国发院和国发院领导严金明教授,希望人大国发院与澳国立东亚经济研究所在未来有更多的学术讨论和合作。Peter Drysdale教授表示,感谢中澳两国专家学者精彩的点评和发言,期待双方未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本次讲座活动氛围热烈、内容充实,中澳两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就中澳两国、东亚地区以及全球的经济合作、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彼此受益匪浅。本次活动是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紧随本月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元首外交而举办的学术活动。特别鸣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的指导,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以及合作期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的支持。
中澳种子基金项目介绍
主讲嘉宾简介
人大区域国别论坛简介
文稿来源:人大国发院
作者:杨凡欣、潘昱熹、白京坪,图片提供:潘昱熹
审稿人:许勤华
微信编辑:马晓琴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