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饭“糊弄学”十级学者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中微子和小二
年纪越大越能领悟糊弄的重要性。年纪轻的时候任务少,上学就是上学,考试就是考试,尽可以放纵自己的完美主义和仪式感,从形式到内容都精益求精。年纪大起来,每天一睁眼,带着各自期限的任务就从四面八方杀来,在一项工作上精雕细琢,后面的一大堆事情就都耽误了,所以合理的糊弄十分必要。抓住每项任务的关键不出差错,不重要的细节以最高效率糊弄过去,任务的上游和下游都满意,这才能称为“糊弄学”。如果糊弄的结果让所有人都不满意,那就不是学问了。
美食糊弄学的基本纲要就是“好操作,有营养,吃得下”。做饭一小时,吃饭十分钟,固然是一种享受独处的方式,日日如此也会觉得累。回家稍动一两个锅碗就有热饭热菜落肚,才是真正的休息。选择自己做饭,当然是因为对营养有一定的要求,想知道自己每天大概摄入多少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还要吃到多种应季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全面充足的维生素,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再有营养的搭配如果煮成浆糊或者烧成黑炭,难以下咽,那么前面的准备就全部白费了。因此,让我们来谈一点不搏眼球,诚实认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爸妈,对得起中国源远流长美食文化的糊弄学。
中国民间四大发明粥粉面饭,奠定了美食糊弄学的坚实基础。街边小店能在短时间内为成百上千的客人提供食物,不仅靠的是师傅手艺高超刀法麻利,他们所有的操作也精简到了极致。以面店为例,煮面的灶台上,所有能预先准备好的材料都各就各位。
客人点一碗面,师傅把面放在漏勺里浸入沸水,一两分钟以后提起,控去水分,倾入预先放好了葱花香菜猪油辣油的空碗,浇上一勺炖好有汁的肉类和少量卤汁或高汤,再点缀上客人要求的咸脆香辣的小料,美味的面就做好了。粥粉面饭这些平民快餐,擅长把普通平凡的材料用简单的方法变成人人称赞价钱廉宜的美味。虽然个人不必把开面店的全副本领学到手才能在家糊弄出一碗面,但是观察面店师傅的操作并举一反三,能大大提高糊弄学的效率和水平。
大锅炖鸡炖肉是糊弄的良好物质基础。周末有时间,做一大锅香菇炖鸡或蘑菇炖排骨。只要放了葱姜酱油糖和桂皮八角,汤汁够宽浸过肉(可以加半罐淡啤酒),炖一个小时以上,很难不好吃。炖好的鸡和肉既可以带午饭盒,配一些水焯过的蔬菜;也可以用小锅连卤汁一起加水煮滚,用来煮粉煮面,再加几片耐放的蔬菜比如大白菜或青江菜,连煮带吃,连匙箸都不必多用一副。讲究的糊弄学,炒香姜葱豆瓣酱后用一罐吉尼斯黑啤酒炖鸭腿,那就能吃到米其林级别的啤酒鸭面了。不想每天吃同样的味道,可以靠酱油,醋,香油,花椒油,辣酱,榨菜,豆豉,酸豆角改变调味。糊弄学的一个秘诀就是家中常备葱姜蒜,调料小料不怕多,排列组合就能变幻出新的味型来糊弄舌头,这些东西选择繁多,价钱便宜,反正也放不坏。
火锅是一种绝妙的糊弄方式:下馆子吃饭,材料都是生的,要自己动手,客人还吃得很开心。自己可以用火锅的方式糊弄自己,把现成的猪牛羊肉片分成一人份的大小包装冷冻起来,再储备一些冻豌豆,冻毛豆,冻蚕豆,冻玉米,冻豆腐,油豆腐,冰箱里常备大白菜。烧滚热水,放下葱姜提香,不问青红皂白先煮冷冻蔬菜和白菜豆腐,再下面条米粉,煮到七八成时才放冻肉片,肉片烫熟就可以吃了。不要担心味淡,蔬菜和肉片已经把各自的鲜甜暗暗渗进了水中,只须一点酱油榨菜腐乳韭花酱辣椒油,就可以吃出一人火锅的丰盛。
如果不想吃粉吃面,也可以用这个迷你火锅煮个豪华的泡饭。一个煮饭的冷知识:不必拥有电饭煲,微波炉加保鲜盒就可以煮米饭。大米洗好后放进保鲜盒,加水到一指节高,微波炉高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钟。
盐焗鸡是最简便的肉食。现成的盐焗鸡粉,用花生油调成糊抹在鸡腿鸡翅上,无论是烤还是蒸都很方便。而且盐焗鸡放冷了第二顿也不会难吃,随便配搭几样水焯过的蔬菜就是很象样的午饭盒。白水煮蔬菜蹭了沙姜和盐的香气,一点也不寡淡。比盐焗鸡更好吃的是盐焗鸭,低温慢烤,把鸭皮里的油脂都逼出来,烤得纸一样薄,很是香脆。烤盐焗鸡鸭的同时可以把土豆胡萝卜切成块,放在烤盘里一起烤,外壳起焦,内部软糯,几顿饭的碳水和蛋白质都备齐了。
如果你已经初通饭菜面条一锅出的美食糊弄学,想挑战更高的难度,不妨试试炒饭。专业美食家常说炒饭很难做好,那是因为他们要求太高了。糊弄学的炒饭一点都不难,只要把剩饭敞着盖子放在冰箱里过夜让米饭中多余的水分散去,炒之前用手将大块的饭团分开成颗粒,做出来的炒饭就会很好吃。
炒饭不必拘泥于蛋,爆香葱花以后,豆豉鲮鱼罐头,茄汁沙丁鱼罐头,午餐肉,虾仁,鸡胸,酱牛肉,烧鸭,榨菜,萝卜干,泡豇豆,豌豆,玉米粒统统都可以炒进饭里,可称包罗万象之饭。生菜是另一种在冰箱里可以万古常青的蔬菜,放得久了不敢直接吃,可以切碎炒进饭里,炒饭里掺进大量碎生菜就不必另加水,而且有了生菜的清香,吃起来也更健康。
一日三餐,始于糊弄。糊弄糊弄着,就成了收放自如的大厨。精通美食糊弄学以后,别人就不会知道你其实一直在糊弄了。
排版:树树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