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话说当年英国的清教徒移民们,在北美大陆打野发育,和土著们斗智斗勇,花了一百多年时间,争下了13块殖民地,就是美国最初的13个州。这段时间,大英帝国对移民们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态度,不管不顾放任自流,你们爱咋咋地,打下地盘就是你们的,我什么也不要,甚至连税都不收。
后来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当世界老大,狠狠干了好几架。战争玩的就是烧钱,英国政府为此欠了一屁股债。这里顺口提一句,《货币战争》里被传的神乎其神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差不多就是这个时期崛起的,这些金融家族借钱,让欧洲国家打来打去大发战争财。
每天被金融家债主逼得差点要精神崩溃的大英政府,某天一拍大腿,想起老子在北美不是还有块殖民地嘛,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于是在1765年鼓捣出了三个税案,分别是《糖税法案》、《茶税法案》、《印花税法案》,收税的刀子瞄准这些日常必需品,准备向北美殖民地伸手要钱。
问题是清教徒移民们都来这一百多年了,天高皇帝远的,从来就没交过税,现在突然说要交,当然很不开森,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于是纷纷跑到街上去闹事。
大英一看收税这事确实有点操之过急,担心激起民变,于是只留下了量最大的茶税,把其它税暂时都废了。由于只剩下茶税这棵独苗,为了多收税,英国政府规定茶叶必须在伦敦拍卖登记,再转运到北美销售,这大大抬高了成本,导致茶叶的价格非常高。
一般这种情况,有点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一样,必然会触发走私。很多茶叶贩子直接去荷兰拿货,然后直走北美,根本不鸟伦敦,反正大西洋这么宽,你能奈我何。走私贩子们赚了大钱,遵纪守法的东印度公司却亏得爹妈都不认识了。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的摇钱树,不能不管,所以英国政府在1773年搞了个《茶叶法案》,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北美直销茶叶,还能全额退税。
一通骚操作下来,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比走私货还便宜一半,形势完全被逆转。
财路被断的走私贩子们当然是很生气,于是一边买通报纸媒体说英国政府的坏话,一边找机会暗中搞破坏。
1773年12月,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商船在波士顿停靠。茶叶走私贩子亚当斯和汉考克两人,带着60个当地的古惑仔,化妆成印第安人,摸上一艘东印度公司商船,将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倒进大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很多人把这件事,看成了美国走向独立的导火索事件。
因为经此一事,大英觉得是时候好好管教北美殖民地了,这样下去简直要翻天,而移民们也感觉大英要动手,所以开了大陆会议商量对策,两边就此走向正面对抗。而这一事件的源头——茶叶,却受了无妄之灾,被愤怒的美国人针对,成了英国暴政的象征。最开始也不知道是哪个逗比传的,说谁要是喝茶,那就是给英国人缴税送子弹,是妥妥的英奸,和英国人是一伙的,大家要把他揪出来踹几脚,顺便问候他全家。绝不喝“茶”这个“叛国者饮料”,成了当时的政治正确,谁也不敢踩线。但不能喝茶,总得要喝点什么吧,喝酒很多人不习惯,那年头也还没有可口可乐,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让咖啡这个男女老少皆宜的东西,成了美国人的国民饮品。时至今日,咖啡已经成了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美国国家咖啡协会发布的消费者调查,18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有66%的人每天都要喝一杯以上的咖啡,总量比包括自来水在内的其他任何饮料都要多。美国人每年喝下的咖啡量,占了世界咖啡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美国,几乎每个街角都会有一家咖啡厅。大家看好多的好莱坞电影,剧情就是在某个繁忙的早晨,或男或女的主角,从拿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急匆匆地走进一栋办公大楼开始的。据说,执行第三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飞行途中曾经发生过一次关乎生死的故障。当时地面人员为了安慰航天员,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加油,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归来!虽然前面说了,当年的美国人为了反抗英国抵制喝茶改喝咖啡,是美国现在咖啡文化的源头。但在我看来,经济链才是影响万事万物的本源。当年的事件,肯定对美国咖啡文化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是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不管当初多么强的抵制情绪,经过时间的作用,总是会平静下来。甚至我都怀疑,美国人当年抵制喝茶,到底坚持了几个年头。因为纵观历史,类似这样的抵制事件,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但绝大多数的,很快都会因为真香定律而败下阵来。所以,咖啡最终能统治美国饮品市场,应该是有着更加根源的原因。先来看咖啡是怎么被发掘的。咖啡豆最早的原产地是非洲东北部,就是现在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交接的那一块。当地人发现嚼这玩意可以让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亢奋,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所以没事嚼几颗,就像现在湖南人嚼槟榔一样。时间一久,发现把咖啡豆先烘干再磨碎,然后加热水制成饮料,风味更佳,这就是咖啡了。因为这里离阿拉伯半岛很近,时间一长自然就传了过去。阿拉伯半岛是欧亚大陆枢纽,所以咖啡最终是传遍了整个世界。非洲土著们喜欢嚼咖啡豆,是因为咖啡豆有提神的功效。而美国从世界这么多的国家中间,成为世界第一的咖啡消费大国,我认为应该不仅仅是历史因素导致,而同样的也是因为咖啡的功效——提神。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美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因为种种因素,取代他的宗主国大英,成了第二代世界霸主,也成了世界头号工业国。对工业化比较熟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当时的美国人有非常多的搞钱机会,只要你足够努力,大多能过上好日子。但一个人的精神总是会下降的,不能一直维持好状态。一边是大把的搞钱机会,一边是精力的下降,所以咖啡这种能让人提振精神提高工作效率的饮料,受到美国人欢迎就很好理解了。这里有个反面案例,那就是巴西。巴西是世界第一的咖啡豆生产大国,产量世界占比34%,人口也不少,有两亿多人。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巴西人应该更容易喝到咖啡。但你从来没听过巴西是咖啡消费大国,原因就是巴西算是个农业国,没有那么多的赚钱机会,大家也就没必要提振精神,这一点和俄罗斯人爱喝酒是同样的逻辑。而且从美国人喝咖啡的风格,也能体现这一点。咖啡树很多地方都能种,每个地方的口感风味也有所不同。而冲咖啡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日本人喜欢手工冲泡,过程特别繁琐耗时。但美国人就没那么多讲究,大多是买罐装或袋装的研磨咖啡粉,放到咖啡机里面随便冲泡几下就成了。他们讲究是快速和便捷,追求的也是咖啡最本质的功效——提神。欧洲人就讽刺美国咖啡是牛仔咖啡或洗碗水,说美国根本就没有咖啡文化,但美国人根本不鸟。有一说一,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比较追求实用主义。所以,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曾经处处都是搞钱机会,促使着美国人想方设法提振精神、提高工作效率,而咖啡恰好能够满足需求,这应该才是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咖啡消费大国的本质原因。因为美国人喜欢喝咖啡,在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东亚几个国家也流行起了喝咖啡。在咖啡刚刚进入中国的那个年代,中国人蜂拥去咖啡店,不过大多是赶时髦。他们对咖啡的理解就是咖啡,用什么地方的豆子做的,什么样的口味,大家既不懂也不在乎,搞得当时有些中餐店都兼卖起咖啡来。“老板,给我来一个爆炒肥肠,再加一碗米饭一杯咖啡”,这是当年常有的一幕,听着是不是满满的画面感。这种因为跟风而来的潮流,如果产品本身没有真正吸引人的特质,那必然就真的是一阵风,吹过了就过了。但咖啡不一样,展现出了特别顽强的生命力。现在哪怕是十八线的小县城,一般也能看到三五家咖啡馆,更别提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咖啡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一路走高,且增速要大大高过全球市场。2021年我们的咖啡市场规模在3817亿元,近五年增长率都在 25%以上,而全球市场的增速,只有 6%-7%。尤其是上海这个中国包容性最强、最开放的大都市,每万人咖啡馆数量是2.85家,已经和伦敦、纽约、东京等这些城市是同等水平了。2021年,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经达到67%,接近美日韩等成熟咖啡市场消费水平。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如果仅仅是美国、日韩流行文化的影响,短时间还好,长期是根本推不动的。咖啡市场在中国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大,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源动力。我认为源动力和美国人当初喜欢上咖啡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好,给国人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所以大家会有提振精神、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而咖啡能够满足这个需求。根据我的观察,我身边的咖啡消费人群,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中年人。他们一般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喜欢喝咖啡来提振精神,缓减疲劳。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写文章其实是个辛苦活,有时几个小时都能忘了眨下眼睛。尤其是没有写作灵感时,特别的痛苦,精神也特别容易疲惫。这个时候如果能喝上一杯咖啡,真的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说实话,我第一次喝咖啡也是因为跟风。那时候看电影里面的画面,看到人家在咖啡馆喝咖啡,感觉那样子非常高雅,所以我也想要去装一下。但是喝第一口咖啡时,差点没吐出来,觉得这是个什么玩意啊,又苦又涩的。后来喝得多了,才越发觉得咖啡真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干我们这一行的,有时连夜赶稿子,一晚上都要喝上好几杯,才能维持足够的精神状态。之前有一阵子,我甚至搬到咖啡馆去办公,为的就是随时能喝上热咖啡。不过这两年的疫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经常需要居家办公,咖啡馆也老是停摆,有时连外卖都没发送,咖啡瘾上来了也只能强行按下。好在近段时间眼看着这趋势要开放,外卖终于正常了。但外卖即使恢复正常,也总是会有不方便的时候。而且有时候送货时间太长,咖啡都冷了。要知道咖啡这东西啊,就是要热热的才有灵魂。后来一想,为啥不直接买台咖啡机,直接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呢。而且如果放公司的话,不仅是我,小伙伴们也能随时喝上。想到就马上去做,于是我先仔细想明白我的真正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去选品就行了。首先价格要适中,咖啡馆的那种专业倒是专业,但是又大又贵,没个大几万块钱拿不下来,而且即使买来了,也总有大材小用之感;其次是外观要好看一些才行,没办法,我是个颜控。第三就是使用要方便,最好是那种傻瓜式操作的,是个人都很快学会的那种。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咖啡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最后就是功能要尽可能多,能调制出多一些的风味。毕竟办公室十几个人,每个人的喜好可能都不一样。本着这些个需求,一个咖啡机进入我的选择范围——苏泊尔半自动咖啡机。刚把这台小机器摆进办公室茶水间,就吸引了很多小伙伴的注意。工业风的外形,金属拉丝的机身搭配同款杯子与木制托盘,再配点绿植,这块角落就成了妥妥的“ins风”,简直就是一个办公室打卡拍照点。用起来也不算难。虽说半自动咖啡机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部分比较多,但跟着说明书初次尝试以后,我发现小白也能很快上手。从拿出豆子那一刻开始,咖啡的香味就开始蔓延了,再把一系列磨豆、压粉、萃取的动作完成。这一分钟其实相当治愈,很有成就感。我自己最喜欢是它打奶泡的功能,苏泊尔用直出式的蒸汽系统,不需要什么技巧,就能打出绵密的奶泡。看着奶泡逐渐上升,专注地调整拉花杯的高度,然后把温热的奶泡倒进萃取好的浓缩中。兴致好的时候,我会尝试做拉花,不过可能是我天赋不太够,前几次尝试往往达不到想要的形态,练习时一口气会做好几杯,直至能够做出口感形态都满意的正宗卡布。研究了几天,我终于摸清了门道。这款半自动咖啡机按研磨粗细程度分成了11档,从细到粗精准把握。一款机子配了四套粉杯,入门的有两款增压粉杯,专业级也有非增压粉杯可选。简单来说,就是每个能影响咖啡口感的环节,我都能自己调节,同一款豆子能做出好几杯不同风味的咖啡。而且这款机器也很符合家用的最大需求:快速方便。它的豆仓和水箱都很大,过滤器的手柄设计也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清洗手柄只需要在水槽简单冲一冲,底部接水盘也可以拆出来冲洗,很省事。有了这个小东西,我们这小小的办公室里也拥有了coffee break,办公室常常弥漫着阵阵咖啡香,DIY的咖啡特调也屡屡给大家带来欢乐。自制的椰云拿铁用料十足,改良的薄荷美式一杯抖擞到半夜,暗黑的榴莲厚乳频频让同事口嫌体直,复刻的佛手柑美式高级到喝出前中后调。用15分钟放空和享受,头脑和精神都能缓缓松弛下来。一杯咖啡时光过后,回去工作时又能重振精神了。苏泊尔原本就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我家的第一款电饭煲就是苏泊尔的。如今从电饭煲到咖啡机,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反应速度都很快,能紧跟消费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前面说了,美国人喜欢喝咖啡,是因为曾经的美国工业制造业很强大,给国民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机会,大家也就有了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而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产业继续升级,中国的发展会继续向前,国民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咖啡产业和欧美日韩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换句话说,咖啡相关的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器生产和出口国,牢牢掌握着技术与供应链,完全有机会把家用咖啡机这个市场做大做强。中国消费者更讲究性价比,也有独特的审美和口味需求,中国制造乘着这一波发展浪潮继续进步,相信会有更智能、更优质的产品出现。因为有着世界第一的工业,有创造力的人民。再创一个工业神话有何不可? |产品服务均由品牌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