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清华,梁思成称他比自己强10倍,这位大师不该被人遗忘!公众号新闻2022-12-19 00:12▲艺术、时尚、创意带你看遍全球艺术之美。在上海的西藏中路520号,有一座建筑伫立在车水马龙的路边,周围熙熙攘攘,它显得有些安静……这个地方是大上海电影院,和如今现代化的影院相比,它看上去陈旧、落伍,早已跟不上现代年轻人的喜好,像一个风烛老人。大上海电影院而在90年前,这里刚刚建成,在当时的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时它的名字叫做大上海大戏院,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前部有5层,外墙以黑色大理石贴面。大气简洁的外观,富有时代精神的设计,让它充满现代建筑气息,成为了当时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剧院。大上海大戏院(今大上海电影院)最特别的是戏院大门上方八根竖立的玻璃柱,里面装了霓虹灯,在夜晚会放出明亮的光。闪耀的光在夜晚熠熠生辉,远远地就抓住了人们的视线,这种设计在当时极度创新、大胆,甚至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大上海大戏院(今大上海电影院)它的设计者正是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童寯(jùn)。他是我国近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与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并称“中国建筑四杰”,是第一批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清华学子,参与设计了南京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金城大戏院、首都饭店等120件建筑作品,他还扎根于建筑教育几十年,桃李满天下。童寯毕业照南京外交部大楼金城大戏院而如今,他设计的建筑成为时代的印记,大部分仍在使用,他编辑的书籍仍在影响一代又一代建筑人。可知道他的人少,记住他的人更少。011925年,中国出了不少大事。其中就包括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工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走上街头,等待他们的确是冰冷的枪口。一场无情的屠杀从上海、青岛开始蔓延,无数工人被杀害、被恫吓,而呐喊声却更加震耳欲聋。世界正在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而那时,在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丰满羽翼,在不久的将来守护山河。童寯正是其中的一员。青年童寯那年25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公费赴美的资格,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杨延宝、陈植都曾与他同窗。可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中,童寯却显得与众不同。童寯毕业照童寯与同学合影他沉默、寡言,读书期间从不进入娱乐场所,3年就修满了6年的学分,成绩好到让同班的美国学生眼红。在校期间,童寯获得了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而他的竞争对手都是来自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最优秀的学子。童寯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新教教堂,1928年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童寯无疑是最受期待的新星之一。可毕业之后,他却选择了回国。梁思成邀请他来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甚至以系主任一职相让,童寯婉拒了职务,但是答应了梁思成的邀请,与他和林徽因成为了同事。作为同窗和室友,梁思成对童寯的评价极高:“他在学问上和行政上的能力,都比我高出十倍。”梁思成与林徽因然而“九一八”事变,日军攻占沈阳。日本的装甲车开进了沈阳的大街上,在墙头上挂上了日本的国旗。无数无辜百姓成为了待宰羔羊,任由日军烧杀淫掠。哭喊声、求救声,哀嚎声……回荡在沈阳的上空,而只有地上的鲜血在默默流淌……九一八事变资料照片怎会有人甘当亡国奴,可抗争被打压,人们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命。而童寯没有走,他第一时间想到并不是自己,他先将学生们保护在自己家中,又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学生们做路费;再想尽办法拿出了梁思成在英国买的400张教学幻灯片和其他珍贵资料。做完这几件事,童寯才踏上火车,他抢救出的资料一直不曾丢失,而是陪伴着他走过天南海北,并在多年后归还给了东北工学院,那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带它走过两万里,历经了20年,现在物归原主吧。”青年童寯离开沈阳后,童寯来到了上海。随着1843年上海开埠,许多设计洋行的国外建筑师在上海滩大兴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他们在外滩得意洋洋地指着自己的作品说道:“好的建筑都是我们洋人建的。”中国建设师们怎么可能服。童寯、赵深、陈植合开了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仅打破了洋人对于行业的垄断,更加证明中国建筑师的水平丝毫不逊于外国同行,甚至比他们更厉害。童寯与陈植的合影南京民国外交部大楼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02当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进入全盛时期,淞沪战争爆发了。日军的屠刀再次举向了无辜百姓,一时间尸体堆积,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到处都是痛失子女的老人……被炸的南火车站,处处都是死者的残骸,人间炼狱不过如此,而活下来的大部分人都成了难民。童寯无可奈何又辗转来到了四川。因为这两次战争之苦,让童寯对日本人深恶痛绝,看到这些外国入侵者,他更加知道他要守护的是什么。虽然他接受西方建筑学院派的教育,崇尚现代化的建筑,但是他骨子里却爱极了中国园林,是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第一人。那时山河风雨飘摇,传统文化遗产被忽略、被破坏而面临凋零。童寯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感觉自己身上有个担子,他必须挑起来。童寯用了6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国,写下了《江南园林志》,开拓了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这也是美院研究生考试必读的两本书之一。《江南园林志》而1970年代末,童寯接待欧洲的外宾时,其中有人说,中国园林是从日本园林脱胎而来的。童寯决定要告诉全世界,什么是中国园林。为此他决定用英文写下了《东南园墅》。直至晚年,他病重在床,依旧坚持修正书稿,甚至要求医生打点滴时其他地方随便打,就是不能打手,因为那样的话,他的手就不能写字了。1983年3月,童寯躺在病床上,已经无法动弹,却坚持用口述来完成《东南园墅》的结尾,孙子童文负责记录。这本书从起笔到成书,整整花了50年。晚年童寯0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斗争史。童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趟过那黑暗的时代,被裹挟、被淹没,却用自己的理想、学识去守住漫漫长夜里的一盏灯,而他更把殷勤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人,坚信“后人总比我们聪明”。50年代后,童寯不再进行建筑实践,开始在南京大学建筑系任教,专注建筑教育。而在这之前,梁思成曾写信热情邀请他来北京、进入清华大学,但是童寯却拒绝了。晚年,童寯偏安一隅,低调得像个隐士。他没有官职、不慕名利,眼前只有一本书、一张桌、一群学生。晚年童寯他与妻儿住在他自己设计名为“陋室”的屋子里,每天风雨无阻走路去学校授课,直到他快80岁了还是如此。校方考虑他的年纪,又敬重他的身份,提出为他安排专车接送。童寯却马上拒绝:“汽油宝贵,不要浪费在我身上。”校方只好提出为他配一辆三轮车,可童寯说:“我最看不惯别人哈腰卖力气,自己却坐在车上!”在校方一再坚持下,童寯答应了,并指定了给他蹬车的人——自己的儿子50多岁的东大电子系教授童林夙。童寯故居在学生的眼中,童寯不不苟言笑,严厉又严格。面对学生不严谨的论文,当面斥责,直接把学生吓哭了……学生们“害怕”他,却又敬佩他。在学校的阅览室,童寯永远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随时向他请教,他知识的渊博与细致,让人惊叹,堪称“活字典”,而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他甚至会回去查阅资料,等到下次再详细解释给对方听。晚年童寯看童寯的照片,几乎都没有笑容,永远一脸严肃、认真——这就是他的个性,倔且直。他一旦认准的事,不会发生任何动摇,对于建筑如是,对于爱情也如是。童寯一直认为爱人关蔚然是因照顾他引起过度操劳而去世。他没有按照妻子的遗愿再娶,始终孑然一身,家中的摆设也与妻子在世一模一样,甚至让人把妻子的棉毛衫改成男式的,一直穿在自己身上。童寯一家而是看过童寯的画,便可以更加看清他的内心。他的画作之中全然不见匠气与呆板,而是一派鲜活与灵动,温柔与细腻,自有一番清亮、开阔的精神天地。童寯水彩画童寯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他象征着一群人,浓缩着的一个时代。他们迎风执炬,奔赴理想,撑起了华夏脊梁,堪称为国之栋梁。除此之外,名与利只是他们的心中浮云。童寯曾说:“我的逃名避利思想是由欣赏元朝绘画和晚明文学而来。如倪瓒的山水画,从来不见一人,只二三棵枯树,几块乱石,有时加一亭子,我就是陶醉于这种画中的人。”文人风骨,不过如是。而“陶醉于这种画的人”不该被这个时代所遗忘。参考资料:《长夜的独行者》张琴著《“中国建筑四杰”之童寯先生》《童寯 不屈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