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东南亚,中国企业是如何突破日韩包围的?| 品牌新事

在东南亚,中国企业是如何突破日韩包围的?| 品牌新事

公众号新闻

 
 文 / 云生 
 

2022年,东南亚、南亚国家成为全球增长明星。


随着先一步走出疫情,许多国家预计将实现超越中国的高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也曾传来消息:3月份越南出口额347亿美元(约合2200亿人民币),近乎于国内出口第一大市——深圳(1200亿人民币)的两倍。


再一次,“制造业外流”“产业链转移”的言论甚嚣尘上。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东南亚国家此刻的高增长,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而中国未来的持续增长,也少不了来自东南亚的一份助力。



 

我们先从宏观来看。


一方面,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接近30%,而东盟十国只占4%。



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6%,而后经历20年高速发展——年均增长超过10%,才有了今天的体量。


东南亚制造业要取代中国,哪怕能够实现同样的高增速,也需要20年以上,没有谁能一口吞下。


另一方面,2000年到2021年,剔除物价变化,全球GDP增长了38.4万亿美元(2015年不变价),其中中国独占13.0万亿。


也就是说,过去20年,全球超过1/3的经济增长来自中国。



这固然是一个傲人的成绩,但反过来看,如果增长红利主要由少数几个国家获得,我们该如何让其他国家相信,全球化对它们是有益的,中国的崛起对它们是有益的?


因此,我们一直在说: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


制造业溢出就是其中一环。国际产业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又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德国,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内地,中国固然体量巨大,但也不可能如貔貅一般只进不出,外溢是必然趋势。


而最好的目的地就是东南亚。


如同美墨加自贸区是美国的基本盘一样,未来,基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东亚、东南亚自贸区,也会是中国的基本盘。


繁荣稳定、互利互惠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益无害。


我们再从微观来看。


2021年12月,泛亚铁路中线的中老铁路(昆明—万象)通车。今年11月,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的雅万高铁(雅加达—万隆)开始试运行。同月,中国和越南开始推进铁路并轨事宜。


雅万高铁


2022年上半年,中国成为越南第四大投资来源地,而前一年中国排在第七。投资领域也从前几个时期的小规模生产,扩展为火电、矿业、工业园等大型投资。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将东南亚纳入产业链互补的一部分,以及区域性大市场的一部分。


东南亚国家可以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同样可以搭上此刻东南亚高增长的快车。



 

只不过,等到高增长出现再部署业务,就迟了。一些高瞻远瞩的企业,早已深耕东南亚多年。


长期以来,这里盘踞着不少日韩大型企业,如今,中国企业正在一步步抢占日韩企业的市场。


以海尔的表现为例,2017年,在泰国的冰箱市场,海尔的份额只有5.1%;空调的市场份额只有2.9%;洗衣机的市场份额只有2.4%。


而2022年迄今,海尔在泰国冰箱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4.0%,空调市场份额达到13.7%,洗衣机市场份额12.0%。


五年时间,突出重围,全部从others跻身行业前三。甚至2022年泰国家电行业整体下跌了15%左右,而海尔逆势增长20%。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简单来说,中国企业更“卷”。


其一,产品线更丰富。以海尔泰国的冰箱产品为例,2017年是40多个SKU,而目前是100多个SKU,以每年二三十个SKU的频率上新。


其二,产品迭代更快。海尔泰国的冰箱产品总监西姆森·奥萨瓦,此前在日企工作,来到海尔之后才发现,一款产品可以在五年之内4次迭代:“你能想象和一个型号使用10年的日系品牌相比,这有多快吗!”


其三,产品多,迭代快,源自中国企业更重视本地化的需求。


例如,泰国地处热带,民众对用冰的需求较高,于是海尔冰箱从单门到T门,都增加了制取冰沙的功能。


同时,因为天气炎热,东西容易腐坏,就需要大容量同时单独区分的空间。一般的冰箱只是区分冷冻和保鲜,而海尔的某个T门冰箱系列,可以实现干湿分储,干货、果蔬、肉、冰等等全部区分开来。


这一系列,在疫情期间销量翻了五六倍,其中一款冰箱销量全行业第一名,也引来了日韩企业的效仿。



又如,泰国民众使用空调的频率很高,空调内部就更容易积灰尘,更容易脏,定期请人清洗空调,花费颇多。


针对这个用户痛点,海尔开发了自清洁空调,减少人工清洗频率,在泰国申请了专利。同类的日韩产品,都没有这项功能。


其四,海尔在泰国能够实现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泰国当地设有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相比之下,一些日韩企业认为东南亚市场太小,不够重视,低端产品贴牌生产,而高端产品直接从本国出口。这样,针对本地化需求的多样产品、根据市场反馈的快速迭代,都无从谈起。


2017年以来,海尔泰国工厂的供应链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空调产能增长了一倍,达到200万台,冰箱产能100万台,产销同步迅猛增长。


几年之前,海尔的产品进入泰国本地的大型卖场,只能在少数门店落地,无法得到广泛认可。如今,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海尔的产品都能进入。


这就是正在东南亚发生的产业故事。



 

实现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我们问海尔泰国的成员,这些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说,中国人更拼。


受自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都比较佛系,节假日更多,周末不习惯加班,日常的口头禅就是“慢慢来”,对于“中国式高增长”的目标未必认同。


他们甚至会宽慰海尔中方人员:日韩企业来到东南亚,也是用了几十年才达到如今的强势地位,慢慢来。

 

位于泰国巴真武里府的海尔工业园


虽然日韩企业也流行加班文化,但他们等级更多,流程更严,其实无形中拖慢了节奏。中国人可能在准备好60%之后就开始向前走,而日韩习惯先做到100%准备就位。


举例来说,将新品引入家电卖场,日韩企业是拿成熟型号去和销售终端谈,进多少家店,展示多少产品。而海尔的产品五年4次迭代,很多时候是一边和渠道方互动,一边持续优化,实现了超越日韩企业的反应速度。


再根据这个承诺,一步步推进流程,实现目标。


而面对当地员工,中国企业给予了更多的激励,或是晋升空间。“日韩企业等级更森严,有很多繁文缛节,而我们机会更多。”一位海尔泰国的中方管理人员如是说。


挑战确实更大,但成绩也会更大。


中国市场广阔,但只占了全球不到20%,出征海外是必然的一步。美国制造业当年就是犯了故步自封的错,认为国内市场够大,不向外突破竞争,最终被席卷全球的其他品牌攻破本土,难以为继。


中国制造,应该向全球开枝散叶。而中国制造与东南亚的未来,不需要我们担忧,相反,是让人“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刚宣布对华免签的东欧小国,美到无需加滤镜,物价低过东南亚,却不足1%的国人去过!听说,中国VC包围了东南亚,投资人多了个新标签柬埔寨:东南亚最古老的国家,为何如今却沦为东南亚最穷国?四渡赤水出奇兵美国将3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唯品会宣布进军东南亚丨Going Global现场 | 出境游热延伸到南亚,中国游客回归危机后的斯里兰卡。香港暴徒冲击中国驻曼切斯特中国领馆,西方媒体指鹿为马。疫情下,整理收纳订单为何能增长200%? | 品牌新事咨询师、教练、创业者、自媒体人等个人品牌打造者,如何突破定位和变现瓶颈?智能客服企业卷到东南亚,能否卷出个未来?中国高铁的速度、中国企业的精神、中国制造的意义——这些海外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我去了趟东南亚,看到了“信心”和“力量”年轻人旅游过年图鉴:去不起20万一晚的三亚,“白菜价”东南亚来凑深耕中国百年,一家跨国医疗企业如何引领创新范式 | 品牌新事地摊经济新玩法:年轻人和他的后备箱集市 | 品牌新事在被中国同学包围的美国名校读书,我时常恍惚自己出国了没?2022 05 德国自驾环游 ~ 黑森林连硅谷都创新枯竭,中国还能如何突破?我在东南亚做社交电商,一年0到19w+用户,月GMV1000w+美金这3亿人催生的4000亿经济,新国货品牌这样深耕 | 品牌新事二十大高尔夫球场评分项目(採点)暑假中的《茜茜公主》《英雄联盟》今日切换代理商:拳头亲自运营东南亚,大哥大代理台服我在东南亚做社交电商,一年0到19W+用户,月GMV 1000w+美金出境游热从东南亚延伸到南亚,中国游客回归危机后的斯里兰卡新加坡制造业是如何东山再起的?中国企业为海外品牌带来充满希望的未来,让品牌站上更大舞台 ——这些海外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蒋凡的2022:走访东南亚、欧洲各国,心思都在C端上;安踏人事巨震,成立东南亚国际业务部丨Going Global中国企业特别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全球化思维,搭建起文化桥梁——这些海外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戴笠一眼识破日本女间谍的方法!就看身体三个部位,从没失过手观潮周报|视频号直播将投入50亿流量激励;唯品会在东南亚推出出海项目2023英国新精彩,享受被快乐包围的感觉春节期间国际航线密集增班!东南亚日韩先行从东南亚到日韩,蜜雪冰城的出海之路中国的工业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最恢弘的论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