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心所想,才会触动真心
我是00后,今年七月份入职第一财经,《年终讲》是我正式参与的第一个大型节目。我主要负责的是“青年路演”部分四位年轻嘉宾的稿件。从决定嘉宾人选开始,这项工作就不太简单。怎么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具有鲜明“重构性”的年轻人呢?当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在内部不断加固来化解风险,这似乎注定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时代。感谢互联网,我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寻找到的年轻人们分别在不同的方面有着闪光点,有着令人羡慕的强大主见和动力,但也是在大时代奋力前行的普通人。
不同的闪光点是由迥异的性格所决定的,这也意味着和每一位嘉宾都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史门杰是最和项目流程契合的,她身上有那种质朴、踏实的新农人气质,我们提出的需求她总是非常及时地配合,像对待自己种的植物一样。但听了她的故事,会觉得这层气质背后是强大的、更大层面上的主见,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体现为一种叛逆的精神,有那么点“认死理”的劲儿。施嘉俊、龙雨蓓像是很典型的“复旦人”,有着十分鲜明的生活态度,就如同他们的“野”校训: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他们对于自己的演讲稿有非常强的主见,追求一定要非常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当我想像高中写议论文一样往里面加入一点所谓“升华”时就受到了明确的反对,这也让我开始对“演讲”这一表达方式有了一些反思:追求“深度”和自然性、有趣性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平衡?
龙雨蓓的演讲稿经过了几番调整,最后还是很贴近初稿“原生态”的模样,就如同她骑着外卖小电驴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般。她并不想批判一些什么、弘扬一些什么,只希望像风一样自由。施嘉俊的稿子拖到了录制当天的凌晨三点才发给我,面对日复一日的催稿也不紧不慢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写,最后的成稿和表现却是非常惊艳,没有大风大浪,但有一种内省的力量。他总是说自己太过普通,不过是去辞职创业罢了。初听有一些“凡尔赛”,但我相信这种自谦也是源于对自我的剖析和思考。用餐时,他说我给他的建议:直白表达、言之有物,很有启发,我很高兴。
林西也很有意思,她做主打情绪价值的工作,但在交流时感觉她并不是非常擅长在日常里泛泛抒情的女孩,反而是透露着一种理性、精致的感觉。她从小喜欢拆家电、玩游戏,可能是有一点点男孩子气。线上彩排时,她无意间描述了一位客户的略带悲情的故事,却是透露出了平时不太表露出来的伤感与感性,导演顾老师也很敏锐地告诉她:就是这种感觉。她的性格也与自己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些关联:并不张扬地抒发情绪,只是静静地把它们装裱起来,一种内敛的纪念。
我们希望他们的讲述可以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和思索,对生活状态与态度可以有一些反思。当一些大的东西被解构,微观层面上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我们才能不断往前走。这也是城市人最缺少的东西,每个人不得不去找,如果节目能提供一点思路,就有了意义。
做节目当然也有遗憾,我太过内向,碰见有趣的人也总是躲在“业务交流”的舒适圈里,很难在短时间里交上朋友、有更深入的交流;录制期间的工作难免冗杂,有些冲淡了对节目本身的思考,但总体对节目制作的整体流程还是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希望以后也可以常常遇见这样认真讲述的节目、常常遇见愿意认真做节目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