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那些给人生做减法的人后来怎样了?

那些给人生做减法的人后来怎样了?

广告创意

少即是多

一种“高级的克制”


1928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理念。如果了解20世纪建筑学的局面,更会觉得它说得在情在理。那会的人们,早已见识过几百年前的技术,例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流派之类,这些曾代表着过往时代的艺术高峰。但问题是,眼下到了20世纪,倘若还把房子设计得“雕梁画栋”“繁花似锦”就没什么意义了。当技术不成问题时,炫技就成了“犯罪”,在有思想的人那里,这多少已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密斯·凡德罗就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的,他反对过度的修饰。他的意思是,建筑设计要注重“更少的表达”、涵盖“更多的想象”。原因很简单,当装饰变得没有节制,事情就跑到了它的反面:精美绝伦和花里胡哨有时只是一步之遥。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之一


密斯·凡德罗的话有点像禅宗的偈语,一下子让建筑界开悟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嘿,收着点”,别“用力过猛”,别总想着“给得太多”。许多年过去了,没谁能准确地说出密斯·凡德罗的影响力有多大,但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感慨地认为,这句格言改变了世界三分之一城市的天际线。


少即是多,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境界,也有人称之为“减化”主义。它要求去繁就简、应物而变,摒弃那些无用的细节,回归事情的本真与纯粹。密斯的这句话后来很快就“破圈”了,原因在于,世界这么大,绝不止建筑界这么“无节制”。


现代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是刷手机。人们总是在事后懊恼地发现,手机刷得有点多了,早前怎么忘了“克制”。但问题是,不只是手机,每个人都有许多其他的时间黑洞,一不留神就掉进去了。例如有的人在“讨好人”这件事上耗费了太多精力,有的人则是在“自我责备”或者“责备别人”上陷入了痴狂。如果说刷手机的后遗症是“时间都去哪了”,那么这些事的后果则是“精力都去哪了”。


刷手机就像时间黑洞,吞噬了现代人的很多精力


2017年前后,网友们评选出了许多的中式宽容或中式原谅,其中“来都来了”“给个面子”“为了你好”实至名归,喜提八强。无数的人表示,这些话术太神奇了,它们总是能让人觉得言犹在耳并且血压飙升。这些话当中没一句是横眉立目说出来的,但多是夹藏在软绵绵的温情里让你“多考虑考虑别人”。


一个人,一时考虑下别人并不难,难的是处处都得考虑别人。这届网友不是吃素的,当他们发现精力一点点都撒在“顾及别人”的方面上,他们也学会提醒自己“嘿,收着点”,别“用力过猛”。当有人再去对他们“好言相劝”时,他们也会说,“一边去,瞧把你给正能量的”。


没有证据表明现代人比以往更不爱顾及别人,友情、亲情和大局观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东西。他们只是慢慢学会了去保持“有生力量”。少一点周全,多一点精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热情温暖。



集中有限热情

投入有效生活


当一个人没有时间精力去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时,这就是人们与极简主义相遇的最佳时刻。想想“少即是多”的妙处——克制一点,总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人生做“加法”总是容易的、不由自主的,而“减法”则需要一点点智慧,它是一种“高级的克制”。


极简主义从来不是说越少越好,它只是帮助我们应对那些容易“超量使用”的东西,例如时间、精力、能量和专注力。以交友为例,如果一个人太过专注于维系交情,生怕辜负了周遭每个人的心意,以至透支了他的能量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件事情他做得有点“过”了。


要学会丢掉身上不必要的包袱,这样才能少点痛苦。图为韩剧《恩珠的房间》剧照


起初,这并不算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是不妙的事还在后面——道理十分简单:一个人的精力与热情总是有限的,这里投放一点,那里施舍一些,最后就会所剩无几。而极简主义此时如同一把剪刀,帮我们去除掉那些浪费精力的“项目”。


在这个意义上,生活里那些给人生“做减法”的人,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在一档节目里,大张伟曾对那种“超量”在意他人看法的情形评价道:“不在乎别人就能睡着了,放弃所有人对你的期待。”而他那句“不讨好冷漠,不辜负热情”,则代表了一种极简的“能量经济学”:集中有限热情,投入有效生活。


生活总是需要一点“分寸感”的,而“少即是多”就是生活的精妙所在。当人们莫名地感到精疲力尽,发觉没以前那么有能量时,多半是因为他们已处于一种“贪图过多”的状态里。此时不妨做一点减法,情况便可能会有转机。


学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人生做减法,也是一种智慧。图为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剧照


让我们再次温习一下那个流传甚广的鸡汤故事吧。教皇问米开朗基罗,“你雕刻出了大卫雕像,你的奥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的回答是:“我只是剔除了那些不属于大卫的部分。”这个故事糟糕的地方是,它从来不是真的,就像华盛顿砍樱桃树、爱迪生救妈妈一样,只是后人杜撰的万千名人轶事之一;但好的一面是,它仍然启发了我们去思考生活中“什么是必须的”。


人生在世,身外事十之八九都与我们无关,却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它们不是我们的“必须之物”。此时挥刀斩乱麻,剔除掉它们,是明智的。如果说极简主义对我们有所教益,那就是:对于生活的精力与热忱,我们应该学会“按须分配”。



信息过载时代

如何寻找至简服务?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以诗意的方式道出了“少即是多”的奥义。生活总是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到这一点。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极简主义大师,相反,我们常常是“超量”的专家。人生有三种执迷:一是给的太多,二是要的太多,三是想的太多,每一个都与“超量”纠缠不清。但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极简主义与我们形成了缘分,它提示我们考虑一下“何为必须”。


个人是如此,服务机构也是如此。作为一家国内头部的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多年来推出并积淀了众多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当建行手机银行APP一经发布时,建行也希望将这些服务“和盘托出”。但这立刻遭遇了一个问题——过多的功能,容易将用户淹没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中。


当代人很容易淹没在各种手机应用带来的信息过载状态中


当转而从用户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时候,建设银行意识到,没有人喜欢这种“超量”。于是,它选择了真诚的克制。日前,建行手机银行升级为2023版,以“少即是多”的极简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功能优化。这是一个全新打造的系统,也是一次刀口向内的自我革命,目的是让流程变得更“少”一点,让用户的方便更“多”一些。


这种极简主义原则,最直接地体现在APP界面上。升级后的“建行手机银行2023”提供了全新的“AI版”,只需在首页下拉即可进入。在这里,各项功能会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分类排序,避免了众多功能的密集填充。就如同一位老朋友,当你向他提议到哪里搓一顿时,他不会掏出一张美食地图让你海选,而是建议吃那家常去的饭馆。


建设银行,正是希望成为懂用户的老朋友,提供用户想办的业务,而不是银行希望用户办的业务。因此,此次升级,建行还砍掉了原先臃肿的操作步骤,精简了重点高频功能。如今它力争在五步完成90%的交易,一切只为让用户体验更加顺畅。


此外,建行也在安全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此次手机银行升级,建行借助智能风控大脑,实现了毫秒级风险识别与决策,并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解决方案。安全校验的环节变得更少了,但防护仍一如既往的坚固,因为建行深信,最高级的安全是无感的守护。


种种使用体验的优化,散见于“建行手机银行2023”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智能语音服务,用户只需一句“班克班克”,就能唤起它的响应,让常用金融业务办理更加得心应手;又如智慧扫码办功能,用户甚至不需要带上银行卡和存折,就能在网点办理存取转账等近三十项业务……


对于建设银行来说,服务可以有无数种方式和数不尽的创意,但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变万变,唯有“人民性”才是国有金融的第一性原理。而在未来,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升级与服务优化也会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建行将继续遵从“少即是多”的原则,为用户打造至简、安全和温暖的陪伴。这并非服务质量的减损,而是在意识到“何为必须”后,让金融服务回归到了本来的样子。


建设银行手机银行2023,致力于给用户提供至简的陪伴


一百年前,当密斯·凡德罗说出那句回味无穷的话时,建筑设计界已饱受“超量修饰”之苦。一百年来,人们也慢慢尝试着理解,生活需要举重若轻。总有一个时刻,让我们的人生与极简主义相遇。是它教会我们,分清什么是“超量”,什么是“必须”。


少即是多。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至简”方案,重新调整每一份精力的权重。让生活更加专注向前,回归它的本真与纯粹。让向往,有力量。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幽幽之默

图片来源丨建设银行 视觉中国 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内蒙古那些被转运的大学生,现在怎样了?因为80元,四川女子被婆家罚下跪:那些女孩后来都怎么样了?“那个挥向妈妈的拳头,跟了我20年”:无法愈合的创伤,后来都怎样了?第一批被选为“超级人类”的小孩,后来怎样了?「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那些不生小孩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图)红色出墙那些扎堆创业做品牌的人,现在怎样了刘亦菲带火的云南小镇,后来怎么样了那些从小没被逼过作业的孩子,后来怎样了?小思考 |给欲望做减法《死亡谷》名字吓人,景色动人心魄那些选择去泰国陪读的妈妈们,现在都怎样了?林帅的后人:两女儿后来现状怎样了?原配夫人102岁还健在那些每天一杯晚安酒的女孩,后来都怎么样了?爱吃甘蔗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那个割肝救子、创造医学奇迹的武汉妈妈,后来怎么样了?2023年,每一个企业都要做减法第一车模“兽兽”遭摄影师男友报复,丑闻全网皆知,后来怎么样了?“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那些不生小孩的人,后来怎么样了?2022刷屏的普通人,后来怎么样了那些转行运维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那些穿“束腰带”的女生,后来都怎么样了?!看完我震惊了...那些被妻子家暴的男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图)眼对眼选择灵活就业的职场人,后来都怎样了?那些中招艾滋病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国家知产局《关于施行修改后专利法的相关审查业务处理暂行办法的公告》【我的莱】茄子怎么做不吃油——暴力茄子7岁“微笑女孩”意外爆火全网,父母婉拒百万签约,后来怎么样了?那些“三年翻倍”的基金,后来都怎么样了?一夜变黑户!当年那些被取消f1签证的50名中国留学生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早恋辍学、离婚背债!真实跟踪记录,那些没能上大学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当年被美军凌辱的北大女生,后来怎么样了?十月的两件事和一个提醒那些被结扎的男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