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后一个周三好,我是LEO在哈佛读书的两年里,我因为几件事而显得特立独行,有时不太合群。最不走寻常路的一件事,是我没参加过任何公司的招聘宣讲会,没投递过任何简历,没参加过哪怕一场校招面试。甚至,连99%的同学都会使用的哈佛专为MBA学生量身定做的应聘网站,我也压根没注册过。另外,我是个特爱往河对岸跑的人。什么意思呢?哈佛的校园被查尔斯河一分为二,商学院和以本科生院、法学院、医学院等为代表的更广大的校区,在河的两端,分属波士顿市和剑桥市的辖区。在商学院求学的两年里,我不想被“MBA标签”和商学院的生活束缚,更想探索哈佛大学更广阔的活动、结交其他院系有趣的灵魂。往河对岸的校区跑,我能逛到藏书量丰富的主图书馆,藏有高更和梵高真迹的艺术馆,还能体验本科生们吃的食堂(无限供应的冰淇淋很棒)。还有两点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一是我请过长假,且不止一次。第一次是被哈佛录取后,因当时国内工作需要,我直接申请延迟入学一年;第二次是MBA一年级学业完成后,恰逢《少年的你》等公司项目如火如荼、牵扯精力不少,所以我再次请了一个gap semester(间隔学期)、推迟开始二年级学业,也因此比同届的大伙晚半年毕业。另一点也有意思——“Leo在中国是个网红,有几百万粉丝”。嗯,虽然我对“网红”这个词不排斥,或者更准确地说,认为它是个中性词,但在别人看来就不一定了。有人认为它是褒义词,觉得“网红”很酷,也有人对“网红”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别人怎么想,与我无关;我怎么做,也与别人无关。总之,上面几点看下来,你大概也会认为我是个不太一样的哈佛学生吧?确实,我的哈佛两年与众不同,and I feel great about it.我读MBA不是为了求职跳槽,更不是为了找对象成家。我到哈佛上学的考量特别纯粹,就是1)我想念校园生活了,想再当一回学生;2)本科的所学我自认还不够,想在HBS学到更多知识和本领,以成为更有能力的商业参与者、创业者。所以,这两个出发点反而让我成了一名非典型MBA学生,在校期间从未随过大流。有人问:哈佛商学院的求职资源如此丰富,全世界最一流的公司都排着队来招人,你就没有动过心吗?毕竟,那些大企业、大厂的brand name(知名度/名牌)闪闪发光,待遇也优越,不少公司给哈佛MBA都能轻松开出20万美元以上的基本年薪……这个问题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没有动心。起码在读哈佛的那两年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想过投简历赶面试、继多年前的高盛经历后,再次成为一家大企业万千员工里的一分子。当然不是因为在大公司学不到东西、得不到成长,而是从入学MBA前参与的创业项目,直到今天的工作,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并且仍有不少期盼和奔头。我清楚地知道,每天早晨睁眼起床的那一刻,我都会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心怀期待,经常还有迫不及待的兴奋感。如果一份工作能让你持续拥有这样的正向情绪体验,就证明它至少不会消耗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不但喜欢这份工作,还能不断从每天的工作事项里有所长进、结交优秀同仁、同时获得不错的物质回报,那么你就是一位幸运的职场人。读哈佛前、读哈佛时和毕业后,我一直是这样的幸运儿。所以,我的MBA之旅不必和找工作挂钩,我可以充分享受重返校园的每一天,享受哈佛给予的课堂内外的一切。周五午间做一场直播,在视频号上,聊聊英语学习和海外求学的故事。大家可以一键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