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兔子好在哪里?
刚来美国的时候,偶尔在电视上看到美剧《人人都爱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立刻喜欢上,并借此机会学习美国的语言文化。
顺便说一句,在学习美国社会文化上,《人人都爱雷蒙德》绝对比《老友记》这种美剧强很多。《老友记》只是几个年轻人在一起的故事,好像更适合合租的都市白领看。
《人人都爱雷蒙德》则老少咸宜,说的是个三代的家庭,里面父子、母子、夫妻、婆媳、兄弟、爷孙等各种关系都有,可借此了解美国家庭的各个维度和相应的观念。都是人和家庭,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同小异,但是语言改变思维: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词汇,会对过去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更好的把握。我从此剧中了解到了什么叫sibling rivavly, 什么叫manipulation by guilt,以及其他各种过去熟悉,但是缺乏相应词汇而无从表达的现象。
家庭是社会的子系统。家庭和社会是分不开的。看久了,也借此知道家庭外面大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艺术、体育,等等等等。总之强烈推荐这部历久弥新的情景剧。
这个头开得有点长,算是买一送一,推荐一部电视剧吧。下面言归正传:
《人人都爱雷蒙德》里有个片段(文末链接中我添了油管上的链接,如果大家在别的渠道看到,能在国内看到的,请留言告知):家里的祖母玛丽在子女的鼓励下,去学艺术。成功地完成了一部雕塑作品后,她拿到儿子雷蒙德和儿媳德博拉家,一番奥斯卡般的感谢之后,她揭幕了这部抽象派作品。大家一看到都很惊诧,虽然也没看出门道来,但老长辈的作品,大家还是赞美了一番。
后来小儿子雷蒙德看看觉得不对劲,偷偷跟自己夫人说,这有点像那啥?他媳妇问是啥,他说像女人那啥。这么一说,她媳妇也觉得不对劲了。雷蒙德又跟自己哥哥偷偷说了说那啥,哥哥一看那啥,其表情之丰富,值得进电影艺术博物馆。
今年的兔年生肖,是黄永玉老先生画的一只身体是蓝色、眼睛是红色的兔子。社会上的反馈,让我想起上述美剧中抽象得还很不够的雕塑艺术。
有人表示喜欢。一般情况下,绘画的欣赏和不欣赏都是主观的,不见得大家都要喜欢或者都不喜欢。或许这兔子符合时代形象,但是在时机上不大对头,看了不舒服。放在展馆可能没啥问题,但作为邮票么?
据说经济萧条时,浪漫小说就畅销。大家需要提振精神,需要帮助自己超脱的东西。你可以反映现实,但是不要比现实还丑陋。
这画我不喜欢。不要以为画家是大师,就觉得他什么都是大作。作品和受众和社会都会有所互动,其成效也在这样的互动里。
黄老先生画的这兔子视觉冲击力极强——看了要做噩梦。要说有什么隐喻吧,信息也模糊不清。除非说要表达的是活见鬼。
当然也有人从各种角度琢磨它的深意,比如蓝色是不是防护服。手里拿的笔是不是阴曹地府的生命簿。邮票面值么,居然是120. 高,实在是高!不愧是大师!
但这些或许都只是他人的穿凿附会。黄老绰号是老顽童,或许只是又被索稿,索性放飞自我地胡乱一画,匆匆交稿,喜看世人把各种标签附着上去,也算是游戏人间的一个行为艺术。
也许只是江郎才尽。
也许只是名不副实。
谁知道?
我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反馈上体现的文化心理。
我在微博上谈到此事,有人说我可能是没看懂。
就是这种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懂的心态,让雷蒙德的家人,在第一次看到玛丽的雕塑作品时之后夸奖不敢批评。
在不同的艺术门类里,人们面对文学翻译,批评显得高明。
面对抽象艺术,夸奖错了代价不大,批评错了,会被嘲弄浅薄。
也罢,我宁可浅薄。我自己也慢慢老了。老了几乎没什么好,少有的福利之一,是不必不懂装懂。是狗屁我就说是狗屁,不必像有些人那样,硬要分析它的芳香,和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
不要因为老人名气大就什么都找他。或许找个年轻新锐一点的艺术家来设计更好。这么大一个国家,不断制造机会给新人才是。老守着几个人吃老本,搞的这些有点故弄玄虚,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老艺术家都快100的人了,老找他干啥?就不能让人家歇着了吗?国内没别的艺术家了吗?我微博上有读者评论,一些学霸学阀,像大山一样,挡住了多少人的前行的道路。真是这样的。
负责的人只想求稳,找个名气恒定的“大师”,不敢冒险用新人。结果搞成这样。
换言之,你不敢启用新人,冒他们开创新路这个险,就要冒老人放飞自我这个险。
不知道约稿的人现在心里怎么想。可以想象,黄老交稿之后,约稿的人又不好不要,心里在想:“早知这样,还不如找韩美林!”
据说也有人问了韩美林,韩美林也老了,听说他夸黄老的手没有多抖。真会损的。
但谁知道?说不定批评多了,把约稿的倔劲给激上来,一气之下,明年还找同样的人来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