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在群聊发语音,吃过亏才知道,新型财产诈骗盯上留学生
长到离谱的60秒语音一定会把人惹恼,但现在无论是哪种即时交流软件,都一定拥有语音选项,有人把这些视作多余甚至讨厌的功能,因为他们只想快速浏览文字,对他人发来的不明语音气泡本能地产生抗拒。
而语音除了让人烦躁之外,还可能变成骗子的新工具,今天菌菌就要说出大家的心声,没事儿别发语音了!不仅别人的浪费时间,还对财产安全有威胁!耐心看到最后,这会关乎每个人的荷包。
你能坚持听语音多少秒?超过一分钟,已经有人觉得它很长;超过两分钟就是地狱,多半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些浪费时间的八卦或笑话。
语音的喜好者和反对者之间完全不能互相理解,是我们老了吗?这是年龄带来的代沟吗?
专门从事数字实践的法国临床心理学家 Vanessa Lalo 说:“最年轻的一代已经完全适应了语音信息。而我们这一代还是倾向信息以书面形式出现,我们怕不是必须要接受这个趋势。”
1►
喜欢发语音,但讨厌接电话
新生代的年轻人对于普遍对电话恐惧和过敏,他们越来越觉得电话是侵入性的打扰,当我们接到电话时,通常无法预判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这侵犯了我们的边界感。
更何况电话一接起来就不知道多久才能挂断——有时候可能会被拉住持续听两个小时。
但就是这些怕听电话的年轻人,很热衷录语音信息,巴黎 ISC 专门研究数字应用的社会学家和研究员 Catherine Lejealle 分析道:因为在电话里的临场发挥是无法演习的,不能经过深思熟虑,可能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想法,把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这会让人感到后悔和焦虑。
所以发语音就显得安全很多,说错了还能修改和撤回重新录制,而且语音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语气和情绪,传达幽默讽刺的意味和效果,这是文字很难做到的。
而且,老一辈人已经开始爱上语音,他们眼神不好,或者拼写有障碍,不够熟悉输入法。
2►
语音只对亲密关系敞开
大家普遍更愿意接受来自非常亲密的人的语音信息,通常会讲述更私人化的内容,社会学家Catherine Lejealle 来说,语音信息的功能早就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她认为:我们用发送语音的方式来显示自己或者对方的独特性、重要性,这是一种比文字更加个性化且充满情感的交流方式,所以它必然是局限在一个小规模的私人领域之间,而不是普通的关系里。
怪不得随便给别人发语音会很像一种让人讨厌的装熟行为。
3►
千万别用语音办公
语音是一种小小的,但不能滥用的特权,特别是在工作和专业领域。
如果你有一个歇斯底里的老板,每天用语音布置工作,而且不知道如何把内容说得简洁明了,你必须反复听这些语音,记录重点,才能搞明白,换谁都会疯。
毋庸置疑,书面文字更适合职场,因为这样会留下痕迹,内容可以更容易地归档和转发。
4►
牵扯太多精力
对于现代人来说,听语音可不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为了避免内容被公放,可能需要找到耳机,为了听清楚内容,还得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坐下来被动地听完,甚至要听几遍。
语音牵扯了如此多精力和注意力,热衷发语音的人是否想过,自己的社交优先级有没有这么高呢?
当然,只要经过互相同意,对方愿意把你的语音当播客听,那就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5►
警惕!你的声音会变成诈骗工具
现在微信诈骗早就不限于文字聊天,对方还能利用你过往的声音制作语音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感,耳听不一定为实,很多骗子已经用这种方式得逞了。
一些骗子盗取微信号后,发送借钱语音,受害人听到“声音差不多”的信息,便会信以为真,转账汇款,最终落入圈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骗子从微信里发过的语音中提取个人声音生成假语音。
网售语音包和语音软件可以生成任何嗓音和内容的音频。从技术上来说,只要有样本,就能模拟出新的内容,甚至能模仿恐惧、哭泣等情绪。
实际上,如今只要花十几块钱购买一个语音包,安装之后,语音包通过篡改程序,就可以让用户发送录制好的录音文件,也就是说,哪怕你收到了语音,也不能代表对方是真实的。
在此要提醒海外的留学生们,尤其不要在多人群里发语音,你的声音会变成有心之人的作案工具!
- END -
Ref: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