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往事
建国初期,新政府以三里河为中心兴建了各大部委的办公地,由于很多同志是拖家带口入京的,为了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这一带便修建了若干个机关大院。
这些机关大院后来成为北京“大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里河的众多大院中,有一个大院历经坎坷却人才辈出,先后走出了多位领导人,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家计委大院。
1949年政务院初创之时,在各部委之上设置了三个“委员会”,分别是政治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其中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全国的经济工作。
1952年底,政府机构迎来了一次巨大变革——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计委这个概念最初诞生于苏联,之后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效仿。
在实施计划经济的国家中,它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行政机构,被视为心脏部门;像“一五计划”等重要工作,便是由国家计委来主导编制实施的。
按照最初的定位,国家计划委员会是一个和政务院平行的机构,有“经济内阁”之称。
当时的国家计委下辖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燃料工业部、建筑工程部、地质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等多个部委,实际上掏空了政务院经济管理的职能,取代原财政经济委员会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最高决策部门。
这种“双内阁”的状态持续了约两年。
随着人事变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国人大通过《国务院组织法》,该法正式把国家计委列为国务院下属机构,由副总理李富春兼任国家计委主任(不再称国家计委主席),计委重新归到国务院门下。
人民大会堂春节军民联欢会,1964年
介绍完计委的大背景,下面讲述几位具体人物的沉沉浮浮。
马洪是当年的国家计委委员兼秘书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大批干部被派往东北,年轻的马洪也在这一时期出关,到东北局冀察热辽分局下属的宁城县担任县委书记。
1947年冬天,来冀察热辽视察工作某位领导发现了马洪的才干,从此带在身边做秘书。
之后他的仕途开启了快车道,先后担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委员兼副秘书长等职,一直到1952年出任国家计委秘书长。
改革开放后,五十年代受到波及的他重新出山,担任社科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开拓者。
自述早年经历
2005年,携夫人一起看完住院的马洪
与从东北入京的马洪等人不同,同在国家计委担任领导岗位的薛暮桥是新四军和山东解放区出身的经济专家。
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便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工商局局长、省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厅长等职。
在革命年代的行军途中,薛暮桥写下了《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等著作——这两本书在革命者中广为流传,曾被指定为干部读物和学校教科书。
1947年,作为经济专家的薛暮桥来到华北局,出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秘书长。
建国初期,华北局的同志几乎成为新政府的班底。
薛暮桥身兼数职,担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是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经济官员。
作为新四军和华北局时期的老部下,1966年薛暮桥受到强烈冲击,被污为“经济学界反动学术权威”,一度深陷漩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