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一个微缩的中国发展样本
1月底,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关停的消息开始流传,听闻消息的人们纷纷来到太古里东侧这条不足三百米的“酒吧街”打卡留念,不少自媒体公众号也推出“三里屯酒吧街的最后一天”等文章,来追忆这条街承载的过去,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在,以及按照主流设计所指向的未来。
2月3日,笔者在三里屯现场了解到,虽然腾退的最后期限已过,仍有不少商户在营业,但不同于以往的熙攘与热闹,店内冷清萧条,空无一人。几家照常开门营业的酒吧工作人员拒绝回答问题。据悉,目前不少商户因赔偿问题正在拉锯中。
三里屯酒吧街腾退商户的消息看似突如其来,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北京过去几年明显加速了城市总体改造,拆除天际线、开墙打洞等陆续展开,今次三里屯改造,目的也是“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另一方面,除了“破旧立新”,北京也在加速存量转移和新区新城建设,比如通州城市副中心大纾解、通三示范区建设等。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听闻“关停三里屯酒吧街”不免惋惜,但不得不说,这条临街房屋有近30年房龄的酒吧街,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整个风格也与一街之隔的三里屯太古里格格不入。2022年,该街面房屋被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为D级危房,安全性已不适合继续开展经营。因此,在租期已满后不再续约,进行抗震加固等整体改造工程。
虽然整体风格格格不入,但三里屯酒吧街不仅是城市记忆与文化的一部分,也像极了一个微缩的中国发展样本。上世纪九十年代,三里屯因紧邻使馆区和北京核心地带而快速崛起成为娱乐中心,酒吧街也应运而生,当年的酒吧街包括南街、北街以及后来的“脏街”,巅峰时期酒吧数量接近100家。虽然发生在之类的故事各异,但混乱,草莽,浪漫,以及传奇,是起步阶段人们对它共同的印象。
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样态与底色。经过十年文革的停滞与消耗,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也几乎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进入八十年代,被禁锢的头脑开始遭遇各类思想碰撞,自下而上的创业热潮和大建设热火朝天。1985年在三里屯街道工体北路2号开业、由邓小平亲自提写店名的兆龙饭店,展示着中国逐渐深化的对外开昂的态度。这样的社会激昂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虽然看似混乱、草莽,却也浪漫、传奇,不仅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普罗大众笃定“比今天过得好、对明天有希望”,而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亦在向好发展。
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既属于三里屯酒吧街,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必然经历的阶段。但就像一个人一样,不可能永远草莽、充满激情,已过而立之年的三里屯酒吧街正在告别过去,从声色犬马走向静下来的“慢性友好街区”,加入咖啡、图书馆等文化要素,对于首都北京乃至整个中国而言,经过四十余年的狂飙突进,也在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各个层面的正规化、常态化将继续展开。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