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感染去世,读书人当学胡福明教育2023-01-03 01:012023年1月2日,又有一位老者因感染引发并发症去世。逝者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享年87岁。很多年轻人对这个名字已经很陌生,但是如果没有此人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许要经历更多波折。一篇厘清经纬的文章,即可让天地为之改换,可见文字和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有人甚至评价说,这是百年来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怎么出炉的呢?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做教师的胡福明和同事们一起,以饮酒吃蟹的方式来庆贺。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拨乱反正很难进行。胡福明认为,“两个凡是”( (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是阻挠拨乱反正的根本症结,只有将其破除,中国才能前进。他暗下决心,决定正本清源。1977年,《光明日报》、《哲学》专刊组组长王强华出差去南京开会。会上,请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据《党建》杂志社报道,1977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陪夜时,他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瞌睡了,就把几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醒了再看、再写、再改。五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8000字左右的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后来,其他一些同志参与研究修改这篇文章,数易其稿,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于次日全文转载。这篇文章一出,顿时引发强烈讨论,巨大的反响和指责几乎同时产生。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理论上是荒谬的、错误的,政治上的问题很大。身处漩涡中心的胡福明向好友说:“我已经做好坐牢准备。”关键时刻,邓小平站了出来。在1978年6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态度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尖锐地批评了那种违背实事求是,搞“照抄照搬”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开展。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发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谈话,进一步批评了“两个凡是”。到1978年的八、九、十月,全国范围就形成了大讨论的局面。 这篇文章以及这场讨论,不管我们赋予它们什么意义,都不为过。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深刻改变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认识,冲破了个人崇拜的禁区和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束缚,吹响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寻找自由的集结号,为推动全民思想解放、凝聚人心做了很好的思想动员,其历史意义堪比另一场五四运动。从此以后,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指导工作的信条。社会上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社会氛围日益宽松。东南沿海率先发展起来,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人们纷纷走出国门,去感受别样的世界,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中国气派。胡福明老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的莫大损失,也是南京大学的莫大损失。一所一流大学,一定要有几位大师,否则不足以担当这个名号。而大师的出现是很难的,不仅仅要有学问上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要具有真诚勇敢的品质。这种品质,于中国而言,更是弥足珍贵。人文社会科学似乎不如讲究实用的理工科更吃香,但是人文社科领域诞生的思想者,往往能引领社会,改变历史,给理工科更好的做事创业氛围。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透露,以前南大曾有一个理科权威看不起文科,认为文科不过是几张稿纸。南大一位文科副校长不客气地说:没有文科的胡福明那几张稿纸,恐怕你连做科研的机会都没有。后来,此人就此噤声。我们纪念一个人,往往因为今天依然需要其身上的品质。今天当然不是1978年,但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矛盾和迷茫,也是四十多年之最。疫情是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国际国内因素。当此际,又到了考验知识分子担当的时候了。是做复旦的张某人、人大的金某人,还是做过去的胡福明,或是今天的张文宏,尽在一念之间。今日中国,更需要知识分子集体振作发声,为民鼓呼。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社会供给他们最好的资源,就是要让他们成为国家栋梁和民族良心,让人民得到指引和教诲,让举国充满良知和正义。他们是负责在暗夜中给众人高举火把引路的人,有他们在,人民才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才能在黑暗中等来黎明。可是这三年,知识分子的群体表现,大家都看到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面前,涌现出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的读书人,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分子。读万卷书,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之所以热爱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壮丽山川,也不仅仅是因为广博物产,更多是因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忠臣节士不顾生死追求真理。因为他们的勇敢善良和澄澈清明,满是弹痕的天空才总有星光闪耀。读书人,当学胡福明。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勇敢挺身而出,站在历史一边,力推潮流一把,让苍生得太平。 如今,斯人已逝,但是真理标准从未消失,真理更是永存世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从来不缺勇敢者,这才是中国一直为中国的最大原因。往期推荐总结|2022:无法描述,不愿怀念,岂敢忘却逝者|“平民市长”去世,为何引发广州人集体追忆?国际|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为何能让我热泪盈眶教育|最富争议的校长被免职政要|听于幼军谈邓小平的遗产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