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沈从文:我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

沈从文:我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

公众号新闻


黄永玉在回忆这个“一生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的表叔时曾提到,“文革”高潮时,久未见面的叔侄俩某天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沈从文装作没看到他,擦身而过。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对黄永玉说了4个字:“要从容啊!”


在很多人看来,沈从文身上的这种淡然,很大程度源于他有一个强大的“自我”,知道如何判断自身与周遭的关系。


作为沈从文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沈从文传》作者凌宇在2018年接受《新周刊》专访时表示,在中国所有现代作家中,沈从文是坚守自我最好的一个。然而,这个一生忠于自我的人,内心或许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这不是怯懦或怕死,而是不愿有价值的生命白白耗费于人为的风雨中。


以下内容,为2018年《新周刊》对凌宇采访报道。


沈从文手绘的湘西图景

198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凌宇收到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你那本传记,有几处,老人家(沈从文)一再嘱我给你写信,坚决删去。”

张兆和信中提到的传记,即凌宇完稿于1987年夏天的《沈从文传》。同年10月,凌宇将打印好的文稿带到北京,送交出版社,同时面呈沈从文。一周后,凌宇心情忐忑地来到沈家,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传主本人的判决”。然而,沈从文只是轻轻地说:“很不错,很不错。”凌宇喜形于色,心里却起了一丝酸楚:“我岂不知沈先生的评语只是出于对晚辈的厚爱?”

凌宇翻开沈从文过目后的书稿,上面留下不少用铅笔校改的字迹,笔画已不中规矩,歪歪斜斜。沈从文自1983年病倒后,思维虽依旧敏捷,生活上却离不开张兆和的照顾,若写短文、短信,往往只能口述再由张兆和笔录,可见他在一字一句校改《沈从文传》时是怎样的费力。凌宇发现,沈从文除却对文稿中时间、地名、人名讹误处有所校正,“凡属可能牵动对传主整体认识与把握的地方,无论这把握是否准确,一处改动也没有”。

凌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但这本传记却给沈从文带来些许不安,否则他不会在几个月后嘱咐张兆和写信再提传记一事。

2018年年末,作为沈从文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凌宇对《新周刊》回忆道,信中明确列出要删去的内容,“全与沈先生本人的行状无关,只是涉及一些曾与他有过某种瓜葛的人士的毁誉”。比如,沈从文年轻时被一“白脸女孩”骗去卖沈家老屋所得的一千块钱,因而无脸见人,从芷江出走常德。凌宇将“白脸女孩”的名字写入《沈从文传》。“沈老嘱我删掉的理由是——听说这位老太太(当年的白脸女孩)还健在,不要因此给人造成损害。”

沈从文要凌宇删去的另一处涉及的那人,“文革”前曾得沈从文帮助,一再托人说要长远做他学生,“文革”中却无中生有,诬告沈家是“裴多斐俱乐部”,经常“举办黄色舞会”“听黄色音乐”,还曾当众指着沈从文的额头奚落说:“你过时了。”

即便内心深受伤害,沈从文依旧叮嘱凌宇在传记中“不要点名”,“写得太具体不合适,也无必要”。在凌宇看来,“沈先生宽容到极点”。黄永玉也说过:“从文表叔一辈子善良得不近人情。即使蒙恩的男女对他反噬,也是从不想到报复。”黄永玉觉得,这并非源自沈从文强大的自信,也不是他没有还击的力量,“只不过,把聪明才智和光阴浪费在这上面,早就不是他的工作习惯”。


在1949年春天自杀被救后,沈从文反倒“平静”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转入谧静”,他说要新生,“在一切毁谤和侮辱打击与斗争中,得回我应得的新生”。但沈从文也清楚,“在承受了新的社会要求的文学领域内,自己的落伍是注定了的。与其于己于人有害无益,不如避贤让路。既然实证生命价值的途径不止一条,文学创作已经难以为继,尽可以另外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沈从文找到的“另外的方式”,便是文物研究。1949年后,关于工作去向,他其实可以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但最后还是选了历史博物馆。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最初在历史博物馆的工作,是为陈列的展品写标签。那时,从香港回内地工作的黄永玉正寄居在沈家,见表叔在新工作上安之若素的神气,黄永玉心有疑问。“我为他那精密至极的脑子搁下来不用而深深惋惜。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粗鲁的逼迫有时使他生气。” 黄永玉说。

弃文而研究坛坛罐罐,在很多人看来,是沈从文逃避且无奈之举,但凌宇认为,沈从文后半生倾心古文物研究,并非以消极隐退的方式求自保,“他只是在一种不做广告、不事声张、旁人迷惑不解、自身也默默无语的状态中,开始了向另一片天地的艰难跋涉”。

上世纪50年代,每天清晨,天安门前的一个角落里都会瑟缩着一个五十出头的矮个老人。三九寒天时,他穿一件灰布棉袄,一面跺脚一面将一块刚出炉的烤白薯在两手间倒来倒去取暖。过往的行人,谁也不会料到,这个正等候博物馆警卫按规定的上班时间将门打开的老人,就是沈从文。

为了这份崭新的事业,沈从文简化了自己的生活。因为怕耽误时间,他中午从不回家,经常拿一块手绢包两个烧饼在馆内填饱肚子,下午继续工作。几年时间,他以惊人的毅力,成为文物史方面几乎“富甲天下”的专家。“在沈从文身上,命运仿佛有意在做出一种持平的安排,让他以知识上的富有,去弥补生活中的败北。”凌宇说。

1934年编辑天津《大公报》副刊的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图源受访者


如凌宇所言,在由千千万万文物筑成的历史迷宫中徜徉,沈从文游刃有余,但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人事风云,却令他一筹莫展。当年,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浪费展览会”。一批由沈从文经手购买的文物,被当作浪费的典型拿到展览会场陈列。沈从文也被通知去参观,接受教育。他默不作声,眼前的景象只让他感到滑稽。

历史博物馆新馆落成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应邀参观,沈从文被指定为陪同讲解。吴晗一行来到馆内,沈从文正待上前,见吴晗与几位馆内领导在文物前侃侃而谈——吴晗虽是一位历史学家,对文物却并不十分在行——不愿扫他们的兴,沈从文悄悄转身离开。事后,馆内立即召开批评会,称沈从文失职及无组织、无纪律。沈从文不作声。有人揪住不放,继续发问:“你为何中途来了又跑?”沈从文无奈,只好说:“你们见他鞠躬如也,他见了我也是鞠躬如也。”人们方才知道吴晗曾是沈从文的学生。

“沈先生深知人情世态大率如此,许多事是无需辩也无从辩的。”但凌宇觉得,对任何人而言,由意志支配的豁达并不能完全抑制下意识里的软弱。常年埋首于坛坛罐罐的那份寂寞,也培养着沈从文的孤独感。一天,郑振铎来博物馆看望沈从文,见到这位30年代即相熟的文坛旧友,沈从文有许多话讲,却不知从何说起,他只是握着郑振铎的手叫了声“西谛”,眼圈便红了。

沈从文信札一组

但沈从文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觉得从事文物研究对整个中国而言,是一件“急得不能再急的事”,他容不得自己无端耗费生命。在给黄永玉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要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永远地、永远地拥抱着自己的工作不放。”


但沈从文和他所热爱、拥抱的文物研究工作,却一次次卷入社会风暴。

在学者张新颖看来,沈从文的后半生如同一个漫长的绝境,而他日复一日以创造事业的方式对抗着这个绝境。1949年的那次自杀,对沈从文而言或许也是“因祸得福”,已经“死”过一次的人,如同在绝境中重生了一次,以至于他在此后经历如此多的磨难、风波、屈辱——无论是“文革”中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还是倾注大半生心血完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历经16年才得以出版——他都能淡然处之。

据黄永玉回忆,“文革”高潮时,久未见面的叔侄俩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沈从文装作没看到他,擦身而过。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对黄永玉说了4个字:“要从容啊!”

在很多沈从文研究者看来,沈从文身上的这种淡然,很大程度源于他有一个强大的“自我”,知道如何判断自身与周遭的关系。凌宇甚至认为,在中国所有现代作家中,沈从文是坚守自我最好的一个。

1958年,在一次文艺界庆祝反右斗争胜利的会议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当场宣布,老舍很忙,准备让他多做一点全国文联的工作,北京文联主席想请沈从文担任,举座一片掌声。沈从文立即站起来说:“我还是做我的文物工作,我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人。”此事就此搁浅。

黄永玉1947年为沈从文小说《边城》所作木刻



这些年人们在谈及沈从文时,多会偏重其温厚、宽容、隐忍的一面。他能耐住困苦和寂寥,不为时代所裹挟,在不公的命运面前,有挣扎,有苦痛,但也能避害躲灾,在困难的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凌宇在与沈从文长达10年的交往中,从未听到他恶语向人,“间或也听到他无言的叹息,但那只是一种对人心叵测的悲悯”。但凌宇总觉得,在这宽容与悲悯的背后,似乎又深藏着一种难言之隐。至于这难言之隐究竟是什么,他无法说清。

直到沈从文去世前一个月,正在积极筹备一场全国性沈从文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凌宇,在一周内连收两封由沈虎雏(沈从文次子)笔录的沈从文来信,信中措辞决绝:不同意召开这样一场有关他的学术讨论会。沈从文信中还提到凌宇的《沈从文传》,“还不能从深处抓住我的弱点”。

老年时期的沈从文与张兆和|图源受访者

“从字面上看,沈先生力图‘忘我’,几乎到了‘逃名’的程度。”但凌宇回忆与沈从文的交往,“他不是一个出世者,无论是先前的文学创作,还是后来的文物研究,都被沈先生视为证实生命价值的途径。”凌宇觉得,沈从文之所以如此“逃名”,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迫害感”。“他有着太多历史与现实的负累,仿佛身后有一片巨大的阴影在追逼着他。他极力要逃离这阴影,却始终逃不出去。这不是怯懦或怕死,死并不可怕,活着反而艰难。”凌宇记得,1981年沈从文访美期间有台湾作家问他是否相信命运。沈从文答:“我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时间可以克服一切。”在访美期间,沈从文还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社会变动过程太激烈了,许多人在运动中都牺牲后,就更需要有人顽强坚持工作,才能留下一些东西。”

沈从文书法四屏立轴纸本

“沈先生不愿意有价值的生命白白耗费于人为的风雨中,他的担忧与恐惧,从大处看,是为民族;从小处看,是为自己,同时也为别人同样宝贵的精力与生命。”沈从文去世后,凌宇在一篇怀念文章中,援引了沈从文写于40年代的一句自我预言:“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命定的悲剧性。”

2018年是沈从文去世30周年。凌宇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沈从文研究,“既是向一个作家的作品贴近,也是向一个作家的灵魂贴近”。然而越贴近,他就越觉得无法捅破阻碍心灵沟通的最后那层薄纸。他忽然想到,沈从文一生其实都在呼唤、寻求人与人心灵的沟通。

凌宇记得,沈从文逝世后,灵堂悬挂的遗照上写着他生前的题词:“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灵堂里回荡着的贝多芬《悲怆》乐曲,不只是沈先生一生命运的写照,也是他所意识到的人类灵魂的宿命象征。”


作者:罗   屿
排版:李润筠
运营:李靖越
监制:罗   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孟德尔松的《以利亚》国际观察|阿拉伯世界为何不相信美国涉疆谎言?沈从文:幼年逃避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翡翠鸟四川人不相信东北麻辣烫2023,请温柔以待!投资上升为信仰,才能坚持到底!97%的股市收益都来自这…请相信时间的力量学中文视听99篇《美丽的安大略湖》台积电与中芯国际最终命运,巴菲特购买台积电股权之谜如何在给女生发短信时适当地使用表情符号为什么我不相信傅政华的忏悔邮差送信时总会给狗狗带零食,然后他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32段沈从文的经典文字,总有一段可以激活你的心郝景芳: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是相信的张鸣:我不相信野蛮会战胜文明永远不要信运,要相信命龙卷风健康快递 222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是相信的如何照顾自己?-Take time for self-care春天, 去看一个人 —— 沈从文体验过加拿大教育后,我不相信孩子会有突然开窍的一天!9种不同的人生命运,你会是哪一种?沈从文:前半生交给文学,后半生交给文物口德决定命运,聪明人绝不说这3种话悉尼亚裔女孩患罕见肿瘤,医生诊断永远无法行走,不信命坚持康复锻炼,现已出院重回学校沈从文讲文物:被时代改行后,他用后半生书写中国文物沈从文:生活不必慌慌张张体验过北美教育真相后,我不相信孩子会有突然开窍的一天那个因感染新冠被爸爸打的女孩,我不相信她长大后会孝顺三姐妹的命运,就这样了吗?霍华德·马克斯最新撰文:市场大不相同了我不相信,这明星丑闻真的会反转1944-1950的中国命运,如果只读一部书,读这本就够了开票|坂东玉三郎再现乱世宫城女性命运,歌舞伎新片月底就看上!“我一生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 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稻盛和夫: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的5个思维方式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