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最冷的一年:2022年注销1400多家GP
本期导读:
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汇聚,一级市场面临空前的挑战,加速行业洗牌。而另一方面,这也为市场规范化运营,以及价值回归创造了基础条件。
受全球经济动荡、疫情反复等多方因素,刚刚过去的2022年,堪称最冷的一年。
据母基金周刊统计,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新备案数量为2021年71%,但新备案基金规模与机构LP出资次数仅达到2021年的50%左右。
同时在监管影响下,行业出清进一步加速。相比2021年,注销的管理人数据增加近1倍,此外,出现经营异常的基金数据也引发行业关注。
1月3日,中基协发布“2022 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提出多条优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机制。据中基协数据统计,2022年注销私募管理人2217 家,其中,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为去年同期的 2.2 倍,“出大于进”的结构调整趋势进一步巩固。
母基金周刊通过进一步分析,注销的管理人类型中有1400多家属于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类,占比超60%,其中主动注销的有900多家,占注销总数近66%。此外,只有不到70家管理人成立时间是2018年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注销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类管理人仅有不到800家,且主动注销的管理人比例为45%。2022年注销的管理人数量整体比前一年高出近1倍。
而越来越多管理人注销背后,不仅是监管下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出供给端下滑带来的行业压力,正在加速出清步伐。
结构优化,打击行业乱象
事实上,不仅是管理人注销数据引发行业关注,据企查查数据统计:2022年经营异常的基金及管理公司超5000家。通过梳理,处于经营异常的基金超2000支,经营异常的管理公司近3000家,其中不乏未备案登记的基金和机构。
具体来看,经营异常的基金中有近83%的基金没有投资行为,有1笔投资行为的基金占比近12%,仅有1.2%的基金有5笔及以上投资,其中有10笔以上投资行为的基金仅占0.6%。
从地域上来看,广东、山东、浙江、上海、河北、江苏等地异常基金数量占比较高,与各地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成熟情况形成了正向对比。
而从经营异常的管理公司注册时间上来看,基本是2018年及以前注册成立的,比重超过94%,也侧面印证了资管新规之前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近年来,私募股权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层出不穷的合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包括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不履行登记备案义务、错综复杂的集团运作、资金池运作、自融自担等问题逐步显现。因投资等问题产生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包括此前钜洲资产案件等,备受行业关注。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要重视私募基金行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最近两年,政策和监管层面不断出台相关举措,加强行业监管,推动私募股权行业有序发展。
其中在“2022 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中,中基协指出优化登记备案,便利合规展业;推动风险化解,强化投资者保护等举措,其中在优化登记备案中提出优化登记备案标准和流程;坚持扶优限劣,解决一批疑难问题,并明确多项举措,包括:持续推进私募基金差异化自律管理;持续打击买“壳”卖“壳”,严厉打击黑中介等。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规则体系,优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日前,中基协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进行修订,更名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并起草配套指引。
中基协指出: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多而不精、大而不强、鱼龙混杂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真私募与“伪”私募并存,两极分化严重,小、乱、散、差业态明显,违法违规行为和风险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现行《办法》出台于八年之前,难以应对、处理行业和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并更新登记备案材料清单,梳理登记备案核查要点,持续公示典型案例,在明确业务标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关标准仍散落在碎片化的文件中,未能以自律规则形式集中对外明确。因此,有必要对试行的《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在基础自律规则层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回应,进一步提升规则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办法》修订后共六章、82条,主要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明确登记备案原则,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回归本源;明确管理人登记标准,适度提高行业规范要求;明确私募基金业务规范,促发展与防风险相结合;完善登记备案信息变更,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丰富自律手段,实现全流程自律管理。
在紫荆资本法务总监汪澍看来,新《办法》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1.对市场主体而言,标准清晰可量化,便于预期管理。无论是拟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还是基金产品备案,对相关主体提出的要求均非常明确和具体,当然相关的标准可能较为严苛,但至少在预期管理上是较为明确的。
2.提高了行业整体合规水平的要求,强化了相关主体的合规责任,有助于市场机构重视合规建设,打造行业积极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3.对自律管理机构基金业协会而言,丰富后的自律管理手段多样,适用情形广泛,可操作性强,便于其在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过程中灵活把握,对加速肃清整顿行业乱象颇有助益。
4.系统、全面、框架完整,逻辑严密,为后续进一步修订其他配套自律规则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构建更科学的自律规则体系。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对私募管理人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不仅对私募基金设置了资金规模要求,同时对私募基金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关键主体也均作出了规范要求。
据悉,本次《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最低实缴出资不得低于1000万人民币或者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虽然对专门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预留了放宽条件的空间,但目前可以放宽到什么程度暂未明确说明。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对资金规模的明确要求,在进一步打击“壳基金”等乱象问题之外,对中小型基金管理人的募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速行业出清,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监管层逐步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而中基协对管理人备案门槛的提升,在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结构优化方面也将起到进一步的效果,同时也将加速行业出清步伐。
据中基协数据:2022 年,管理人登记办理通过1280 家、中止224家、不予登记 2 家;基金备案方面,私募基金备案办理通过34348只;办理通过产品重大事项变更 53714 单、基金清算15902只。
截至2022 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 23667 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同比下降4.7%。管理规模为零的机构占比8.6%,较去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
而百亿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268 家,同比增长 3.9%,管理规模达6.6万亿元,占总体比重48%。少量头部机构管理着市场一半的资金,也募走了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机构头部化加剧,募资结构两极化的趋势愈发显著。
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汇聚,一级市场面临空前的挑战,加速行业洗牌。而另一方面,这也为市场规范化运营,以及价值回归创造了基础条件。
一方面,私募股权行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据悉,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创业投资基金新增投资中,前五大投资行业均为战略新兴行业,合计项目数量和本金占比超过70%,半导体投资增长尤为突出。注册制以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私募基金支持率分别为89%、57%、100%。
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之后,行业得到大幅整改,加快迈入规范化发展时代。数据显示,2018年之后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只有较少部分出现经营异常。
与此同时,现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出台这八年,也正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八年,见证了行业的变迁,也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监管持续改善与完善,私募股权行业不断在规范中有序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市场行为更加秩序。合规运营管理也将成为机构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引导行业回归本源,让股权投资成为更有价值的投资工具。
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球经济动荡、疫情反复等多方因素叠加,行业活跃度下滑,LP出资更为谨慎,抱团趋势明显,市场一度跌至最低点,堪称是GP寒冬。
不少悲观者选择躺平或另寻他处,而乐观派却早已抬头寻求破局之道,在“悲观”市场中依然能持续创造价值。
利空虽还未出尽,但经历过2022年之后,不少GP和LP对2023年充满期待。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也为市场带来极大的信心。虽然2023不一定是最好的一年,但至少不会是最坏的,依然满怀期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周刊|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