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武汉伢的青春时代,谁的DNA动了?
当死去的千禧记忆
突然开始攻击我
2022年的夏天,互联网掀起了一波“考古”热。
王心凌屠榜QQ音乐、古早台偶剧轮番上热搜、0713快男再就业、周杰伦演唱会线上重映、歌手TANK宣布复出......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满载着青春的记忆碎片,朝我们裹挟而来。
恍惚间听见有人在发问——
“今夕是何年?”“明年是2008北京奥运会吗?”
一夜之间,我们好像坐上了一台可以回到过去的时光机。
那里有摇晃着憧憬和期待的未来,也有无所事事着一整个夏天的年少。
武汉版回到过去“考古”指南,拿好再出发。
对于90后的孩子来说,青春里应该都有“非主流”的一席之地,念旧的人家里或许还藏着一沓泛黄卷边的大头贴。
在司门口户部巷,我们发现了一家还保留着十几年前样子的“大头贴”店。
店里的橱窗上满满“岁月”的痕迹,古早的元素疯狂充斥着眼球,桌上还放着一叠厚厚的册子。
翻开一看,里面颜色各异、造型各异的边框设计,按照编号排列其中,有火星文语录的,有文艺小清新的,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明星合照的。
比如你可能会成为SHE组合第四人,也可能会是飞轮海神秘编外人员,还可以是本山大叔的“酒搭子”......
老板还会贴心地给你美颜磨皮,让本就像素不高的相片,蒙上一层更加神秘莫测、难辨真假的朦胧美。
总之,千禧年代的大头贴合照,绝对是证明情比金坚的利器,挤在同一个边框里,摆出最“妖娆”的姿势,然后贴在手机后盖,或是夹在钱包内侧。
古早的“抠图”技术在这里简直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回过头想想,这不就是现在我们爱玩的滤镜特效贴纸吗?
相片或许会褪色,但过去那些珍贵的瞬间永远不会在记忆中褪色。
千禧年代,充满着未知与魔幻色彩,社会的加速更迭,唤起了人们对未来乌托邦式的幻想与憧憬。
这十年也被称为文娱产业的“黄金时代”,夸张独特的彩色浪潮,前卫时髦的时尚元素,让舞曲和霓虹灯成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前线。
年轻的人们在动感又热情的舞池里翩翩起舞,肆意挥洒着青春的自由。
汉阳的铜锣湾溜冰场,直至今日还保留着一条人尽皆知的店规:周一男士免费,周二女士免费。
且不说这么多年来涨价与否,至少在仪式感上,有着相当一份的浪漫了。
迷幻的灯光和舞曲下,脚踩着溜冰鞋驰骋在场道里,周遭的身影和墙上的壁画在眼中一圈一圈地绕。
不知道过去那些纯粹的飞扬瞬间,有没有击中你。
武胜路的巷子背后,百老汇舞蹈会所看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天下。
舞厅里还是保持着十几年前老上海歌舞厅的装潢,这些年一直也没重新装修过。
阿姨们衣袂翻飞,张扬的裙摆随着一首首老歌一起,将过往的青春岁月,封存在彩色的霓虹灯下。
那是千禧年代的武汉人,最灯红酒绿的夜生活。
记忆中的千禧年代,夏天好像总是很热,大马路上车子很少,人也不多,只有夏蝉的鸣嚎响彻街头巷尾。
少年们在空地上踢足球,又一头扎进青少年宫玩水,头发和衣服总有一个是湿涔涔的。
在还没有手机拍照打卡的年代里,所有特别的时刻、值得纪念的瞬间,都被记录在一个小巧的“傻瓜相机”里。
相机里藏着一卷深棕色半透明有韧性的小胶片,对着光,能看到若隐若现的人影,像是“电影幕布”,古怪地复刻着回忆里的点滴。
一卷胶卷只能拍摄36张照片,所以每次按下快门,都要在心里默默计数,还要小心翼翼地掌控好取景和角度,唯恐浪费。
于是冲洗照片时,也就多了一层开“盲盒”般的惊喜与激动。
在泰宁街旧货市场的一家二手旧货店里,就有着满满一面墙的胶片相机,内屋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碟片、CD和游戏手柄,以及蒙着旧旧薄灰的小人书。
这些旧货和胶片机大多来自十几二十年前,有的还贴着那时候最流行的“酷儿”贴画。
随着时代的更迭,胶片相机早已不是主流,但依然有不少人着迷于它自带磨皮和颗粒感的独特质感。
但我想更令人着迷的,应该是冲洗照片时瞬间涌上心头的,拍照那一刻的喜悦与回忆吧。
///
王小波说,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快乐是后知后觉的。
就像今天,我们觉得再也没有一个时代能像千禧年代那样,闪烁着彩色的光,蓬勃又有朝气了。
但其实,我们现在经历着的,又何尝不是无法复制的呢?
爱当下,过好当下,我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那些当下制造的快乐
无法复刻才是它的意义所在啊
编辑 / 金柯小辣椒
摄影 / 杨杨
设计 / 青山秀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