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为什么构建韧性社会最重要?| 主编推荐
后台回复【商论入群】即刻入群体验两周主编深度领读!
《经济学人·商论》2021-02-10
Hear, hear
巴托比
你听,你细听
成功倾听的秘诀
“别人说话时,你要从头听到尾。”海明威的这句话对许多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个很好的指导原则,希腊哲学家基提翁的芝诺(Zeno)的格言可能也是:“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少说。”因为人们喜欢被倾听。
有些公司使用一种名为“倾听圈”的方法,鼓励参与者开诚布公地诉说自己面对的问题,例如与同事的矛盾。在这样的圈子里,每次只能有一人说话,而且不会被打断。《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引用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雇员,参加过倾听圈的雇员在此后的社交中焦虑感更低,对工作事务的担忧也更少。
韧性社会需要强调平等。布伦纳梅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概念:“韧性平等”。也就是每个人面对同样的风险,是否有类似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是否都愿意冒险来抓住机会?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韧性平等的差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选择从哈佛退学创业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相反,如果是一个家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即使看到全新机会,他选择退学创业的几率也会很低。这就是韧性不平等的表现。问题即答案。如何解题?
关于平等,推荐本刊的一篇书评:《达沃斯人》痛斥超级富豪。《达沃斯人》是对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全球显贵的辛辣批评。达沃斯人指代全球精英阶层,达沃斯论坛是他们设置议程,讨论全球议题的场域。但光鲜的表面之下掩藏着什么?就好像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Greenwashing(染绿),达沃斯人是不是很享受镁光灯下的作秀?当然,他们不会放过任何社交勾兑的机会。
《经济学人·商论》2022-02-19
“Davos Man” is a passionate denunciation of the mega-rich
彼得·古德曼(Peter Goodman)是资深记者,曾为多家报纸撰写经济报道,驻全球各地采编发文。《达沃斯人》(Davos Man)写作上乘,报道详实,全力揭露他称之为“弥天大谎”的虚假说法——即帮富人变得更富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为了揭穿它,古德曼将亿万富豪阶层的奢侈生活与工人阶级社区的场景放在一起相对照——乘坐游艇的快时尚界巨头和失业的纺织工人;去太空旅行的贝索斯与超负荷工作的亚马逊包裹分拣工。
这些文字在怒火中颤栗。一开始,本书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愤慨令人不快,但读着读着就越来越容易被感染。激起愤怒的原因不仅是富豪们积累财富的方式(这甚至不是一个主要原因)。触发古德曼厌恶情绪的更多是体操技艺般闪转腾挪的避税操作、时不时出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缺乏同理心和自知之明,以及极端富有与可怖不幸并存的滔天不公。所以怒火被发泄在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头上。在古德曼的描述中,这个论坛就好像是对亿万富豪的心理治疗:他们到那里自我安抚一番,让自己相信他们是社会弊病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所在。
《经济学人·商论》2022-12-14
The West’s proposed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is no magic weapon
自从今年2月俄乌开战以来,西方世界一直陷于两难:该如何打压俄罗斯的化石燃料收入,同时又不会让全球石油供应下降,以致进一步推高通胀,损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欧洲最早谋划禁令时,曾威胁要重创俄罗斯的石油现金流。长期以来,欧洲的保险公司和船运公司牢牢控制着能源市场。全球95%的油轮财产与赔偿保险都是由英国和欧盟的公司处理的。这似乎是西方控制俄罗斯石油全球销售的一根操纵杆。
《经济学人·商论》2022-05-09
How would an energy embargo affect Germany’s economy?
📢
想要阅读更多主编推荐内容?
现在后台回复【商论入群】
即刻入群体验两周主编深度领读!
帮你更好理解全球大趋势、学习新知,拓展视野!
✓每个工作日早晨总编辑吴晨带来《经济学人·商论》精选文章分析解读
✓与商论总编辑就最新经济、商业、科技话题互动,参与讨论,拓展视角
✓“周末主编推荐”推荐全球财经科技新书或者一周点评总结
3000+中英双语原刊文章 2000+BBC主播原声朗读音频 《经济学人》双语纪录片系列
加入订户专享主编分享社群,每日获取主编晨读推送 编辑精选《经济学人·商论》阅读指南
商论直播对话系列 优先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与主编面对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