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中国文化!提携中国学生!打破世界记录的法国大佬!
几周前,小编曾向大家介绍过为华人争光的中国姑娘张天舒。
这位多面手身兼多职,不仅是法国顶级的古典画天才,也是优秀的壁画修复师,跟随好莱坞剧组四处奔波的美术工作者......
无论是临摹名画还是个人创造,天舒都得心应手,正因如此她成为卢浮宫最得意的人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发现天舒才华并提携挖掘她的“伯乐”——爱德华·帕拉迪(Édouard Pallardy)。
这位影视圈与美术界赫赫有名的大佬是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法国影视圈首席画家。
其战绩包括:1993年因创作世界最大广告牌(1500米)打破世界纪录;因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女孩》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提名......
不过人们有所不知的是,爱德华十分痴迷中国文化,他多次提到中国文化就是他生命中的第二文化,让他受益匪浅。
不仅如此,爱德华还喜欢提携中国年轻人,为大家提供学习与发展的良机,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彩,没有什么是比埋没人才更令人惋惜的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的法国人。
第一次见面爱德华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明辉煌成就无数却毫无架子,习惯照顾大家,抢着买单,极其聪明情商高,积极乐观,大气开放,喜欢夸奖他人,堪当绿叶捧对方......
事实上,爱德华是地地道道的巴黎人,因此他具有很深的浪漫主义情怀。他表示最初与美国人合作时,对方身上缺乏浪漫主义令他倍感吃惊与不适,身为艺术家缺乏这种美妙的东西可谓硬伤,于是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培养大家的浪漫情调。
“美国人办事干脆,擅长商业化,但缺乏法国人的细腻多情。”
这便是文化差异罢,单看两国影视作品就十分明显:美国人擅长拍大片吸睛敛财;而法国人即便是小成本制作也能拍得细致入微,擅长刻画人性。
一个微表情,一个布景小装饰物,都是深思熟虑,万均笔力。
爱德华笑称自己一生都是在酒店度过,因为满世界飞,居无定所,人跟着工作走。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意味着高调度工作数周,比如接到好莱坞剧组的邀请,需要搭建绘制场景与导演要求的画作,前者也许是18世纪贵族豪宅,也许是世界名人居所,也许是法国国王的寝室,一切皆有可能,爱德华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力求完美。
(窗外的景色其实是画出来的)
你绝对想不到喜欢的好莱坞大片里出现的场景其实是画出来的,其背后蕴藏了爱德华与同事们勤劳的汗水,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
第二次采访中,在爱德华的带领下小编参观了世界一流的法国电影学院La Fémis,他是这里的全能手导师,正统专业是美术,但其实爱德华什么都教。
(La Fémis校内样貌)
虽然什么都会但分身乏术,因此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他不仅是大家的良师亦是益友,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爱德华都帮忙解决,他时常一人带领上百人团队,照顾所有人的衣食住行甚至个人情绪。
在一个大如仓库的屋子里,几个20岁出头的法国姑娘唱着自编的歌曲,蹦蹦跳跳,“地毯,地毯,我爱地毯!”,她们跟着导师爱德华一起搭建医院场景,窗外的景色出自张天舒画作。
“女孩们都很酷,独立有主见,20岁出头什么都会,男孩们做不到,很讽刺!”爱德华无奈地笑了。
(团队办公室,姑娘们很飒,爱骑摩托)
爱德华直言干这行活到老学到老,要有团队精神,不能拖后腿。自己负责的内容再累再苦也要尽全力近乎完美,别惯自个儿,别找借口,吃苦就对了。整个团队人员要在一起相处数月,人与人之间产生的联系很重要也很微妙,因此需保持活力,向他人传达积极乐观的脑电波。如果没有文化精神的交流机会,就主动创造,早起约大家喝杯咖啡或吃个饭培养感情。
他补充道,紧张焦虑可以化为向前冲的动力,也可能压垮你。有些人的创造力是压力挤出来,逼出来的,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爆发多大的潜力,所以压力未必是坏事。
2022年爱德华只休息了5天,平日里忙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平均睡眠3小时。高压与庞大的工作量,对家人的思念与孤独感都是心灵折磨与考验。
“疲劳也是一种挑战,我每天至少喝10杯咖啡,”爱德华无奈地笑道。
既然这么苦,是什么支撑爱德华过五关斩六将走到今天呢?
无论爱德华本人还是同事们都直言他们的工作确实辛苦,所以如果不是抱着极大的热忱是根本撑不下去的,“给予很重要,通过作品给予观众欢乐的幸福感就是我的精神支撑。”“很多人没有文凭,但他们好奇心旺盛,藏龙卧虎的天才很多,但勤劳吃苦的品德与态度也很重要,不认真可不行。”
“要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切忌自以为是,要学会倾听他人,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不要等下一次,别觉得下一次会更好,没有下次,每一次都拼尽全力才行。每分每秒都要学习,做个谦虚努力的学生。”
趁着爱德华与学生们忙碌之际,小编扛着相机参观完整座学校,在楼下灯光道具室里偶遇了世界一流电影学校教授路易(Louis)。
这是位相当聪明且健谈的大叔,毫无架子,穿着朴素,他表示一般他是拒绝拍照的,但今天破例。
末了,大叔得意地向小编展示了挂在墙上的招财猫中国结。
至于爱德华,也是同样个性可爱。他在乡下买了一栋占地500平的别墅,没有暖气没有网络没有床,空空如也,那里是他打造的世外桃源,接近自然远离喧嚣,享受难得的宁静。不过屋里有播放电影的大屏幕,对电影的热爱早已融入爱德华的血液。
父母对他异常严厉,给予他最好的教育,这点跟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成长历程颇为相似。母亲是理发师,父亲在电影圈工作,家里的兄弟姐妹要么从事艺术行业,要么从事科研工作。爱德华曾经尝试向数理化方向发展,但最终他发现自己的热情还是美术。
一生周游世界,去过至少45个国家,但他从未有机会到访中国。爱德华有个小心愿:等疫情结束,打算好好放个假,花3个月周游中国,吃遍美食,游遍大江南北感受大国风光!
爱德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他说巴黎华人活跃的第一个地区并非13区,而是Art et Métier,他常去那边的中餐馆吃饭。
(Art et Métier一出站的博物馆)
在他眼中,希腊哲学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相比不值一提,他精通孔孟哲学与老庄,感叹绝大多数法国人不了解后者的美妙实属遗憾。
10年来他一直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他常惊叹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何其伟大,期待与中国电影人合作,也热衷于扶持提携中国年轻人。
对于金钱观,爱德华非常慷慨,乐于助人,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经历了一夜成名与人性的复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爱德华看来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有擅长点,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发掘了自己的天赋。
谈话期间,小编无意间注意到爱德华戴了星星耳钉,问其含义,爱德华回答:“当一切浸入黑暗时,星星指引方向。象征意义占据了我80%的人生,比如我们常说用心工作,为什么用心呢?因为心是跳动的,人是跟随心脏跳动韵律而活的。”“心即宇宙,这种哲学蕴藏于中华文化、非洲文化、南美文化、中东文化,但法国没有,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爱源于自身,并非来自他人,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爱你所以你才爱他/她。”无论工作还是爱情,皆是如此,用爱发电,用爱点亮前进之路。
采访末尾,在爱德华的介绍下,小编有幸见到了La Fémis校长兼法国首席艺术总监——安妮·席贝(Anne Seibel)。
安妮总监不仅跟爱德华一样获奖无数,斩获奥斯卡,也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名人!其代表作《午夜巴黎》《绝代艳后》等。
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故事~
(该采访分3次完成,勤劳打工人小编)
大家喜欢这样的爱德华吗?有什么话对爱德华说吗?
-END-
本篇为新欧洲独家采访
文|奔放的辣条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