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龄,拼的是这4种智慧
明朝天启年间,政治腐败,经济江河日下,百姓苦不堪言,引得无数文人忧心如焚。
冯梦龙就是其中之一。
他“感时事之梦丝,叹当局之束手,因思古才智之士,必有说而处此,惩溺计援,视症发药”而为,希望能从前人的故事中找到启发世人的智慧。
于是,他开始潜心著书,收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写成《智囊全集》,力求将历代流传下来的处事智慧收揽无遗。
书成时,冯梦龙说:“天下无余智。”
康熙认为它是“国之利器”;纪晓岚更是倒背如流;曾国藩“将此书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
书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辉,而一个人要想生活多一些顺遂,大都少不了书中这四种智慧。
冯梦龙|成都时代出版社
见大:顾全大局
《智囊》中有言:“人取小,我取大。”
做事应该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如此才能打开自身的格局。
宋朝的范仲淹用人就是从大局出发。
他重用有气节、有才干的人,哪怕这个人有一些小毛病,也并不在意。
范仲淹认为,有大才的人,往往不拘小节,如果盯着小毛病不放,那就会因小失大,他甚至挑了被贬官而未复职的官员来任用。
在京师时,他的幕僚和下属,几乎都是被贬的官员。
在当时,官员主管一方政治,若无过失,朝廷断然不会轻易贬责他们,一旦他们被贬,就说明这个人肯定有或大或小的问题,往后就很难被委以重用。
而范仲淹却专门挑选这样的人来任用,身边人十分不解,有人甚至认为他这是在结党。
有人曾问他:“您为什么专门任用被贬的官员呢?有人因此还中伤您。”
范仲淹回答:“并不是所有被贬的官员我都任用。我只是从大局出发,在这些被贬的官员中挑选有才干、有气节的人,他们虽然有过失,但能堪大任。如果错过,就太可惜了。”
《史记》有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大处着眼,过分地苛求细枝末节,往往难成大业。
人生如棋,最重要的就是布局,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细节里。
《智囊》中说:“谋之不远,是用大简;老成借筹,宁深毋浅。”
谋略不够深远,就会轻率肤浅。人生中吃的亏,有不少就是因为自己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宋朝时期,孙伯纯担任海州知州。海州产盐,官府可以卖盐盈利。掌管漕运、茶盐的发运司商议要在海州的洛要、板浦、惠泽三个地方再设立盐场。
孙伯纯认为很不适宜。
发运使亲自到州郡来,一定要做这件事。老百姓也认为设立盐场是好事,集体到县府请愿,要求设置盐场。
孙伯纯说:“你们这些愚民不懂得长远之计。官府卖盐虽然有近利可图,但是官盐最怕卖不出去,而不怕不够卖。盐出产量多就会卖不掉,三十年后就看得见留下的祸患了。”
为了能够顺利设立盐场,孙伯纯被调离,官方终于设置三个盐场。
可是没过多久,除了海州外,连海间等沿海地区刑事案件频发,差役忙都忙不过来,而这些都是因为盐场造成的。
因为盐堆积如山,卖到外地又交通不畅,盐场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百姓动辄失业破产,这时他们才明白孙伯纯的深谋远虑。
《韩非子》有言:“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眼前的既得利益固然诱人,可越有远见的人,越懂得放下眼前利益的重要。
那些凡事过于求快,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最终往往失去的更多。
当利在前,不要一叶障目,先考虑利的后果,而不是眼前的利,你会看到更宽阔的世界。
通简:化繁为简
《智囊》中说:“世本无事,庸人自扰。唯通则简,冰消日皎。”
复杂的事情切中要害,进行简化,问题自然就变得容易了。
汉宣帝时,渤海附近的州郡年岁饥馑,盗贼群起,俸领二千石的高官都无能为力。
宣帝要选有能力的人前往治理,丞相和御史推举龚遂,于是封他为渤海太守。
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岁,宣帝召见他,见他身材矮小,不如传闻中威武,心生轻视,便询问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平息盗贼。
龚遂回答说:“海滨之地地处偏远,没有享受到朝廷的优惠政策。当地的人民吃不上饭,当地的官员还不体恤他们。让皇帝的子民变成盗贼,再让皇帝的士兵前去平叛。现在皇上派我前去是想剿灭他们还是要安抚他们?”
宣帝端正态度道:“选用贤良人才,自然是想要安抚他们。”
龚遂说:“我听说管理乱民好似整理乱绳,不能着急。希望丞相、御史暂且不要给我过多的约束,让我根据当地的情形见机行事。”
宣帝答应了他。
于是龚遂乘驿马到达渤海边,郡吏听说新太守来到,带兵相迎。
龚遂将他们遣回,下令所属的郡县悉数罢黜捉捕强盗的役吏,并且明确:凡拿锄头等耕田器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只有拿兵器的人才是盗贼。
盗贼听到龚遂的教令,立即解散,抛弃兵器,改持锄头等耕田器具,从此变成良民。
宋朝名医郭雍曾说过:“处事当以简易,何则?简以制繁,易以制难,便不费力。”
万事物极必反,越是复杂的事情就越要是去用简单的方法,往往就可以轻松化解。
化繁为简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从看似一团乱麻的现象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知微:因小见大
《智囊》有言:“镜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迴瞬;藏钩射覆,莫予能隐。”
察照事物的真相,度量事物的根本。如此,在福祸发生以前就能迅速预测它。即使如藏钩射覆这样的事,也都不能蒙骗我。
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明朝洪武初年,嘉定安亭有个人叫万二,是元朝的遗民,富甲一方。
有人从京师回来,万二问他的见闻,他说:“皇帝近来作了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
万二叹息道:“征兆已经萌芽了。”
随后,他将家产托付仆人管理,自己买大船载着妻子儿女,泛游于湖湘一带。
不到两年,江南的大族接二连三被收没财产,只有万二得到善终。
世人多为此感到惊奇,便问万二其中缘由。
万二说道:“明朝刚刚建立,战乱初定,百废待兴,朝廷最缺的就是钱。而有钱人却太阳晒屁股了还没起床,是不是太舒服了呢?如果皇帝发出了那样的感慨,那些大财主们的好日子自然也就到头了。”
《易经》有言:“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智慧的人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觉察到会有大变化,从而能规避其中风险。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小事物里也有一些大事物的影子。
凡事只要留心细微的征兆,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就能确定下一步行动,为以后避免许多麻烦,甚至在突发的危险面前,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佛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拥有智慧的人生并不难,面对生活中不同的问题,从大局出发,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考虑长远,不要只看重眼前利益;化繁为简,切中要害,以求迎刃而解;以小见大,从小处见大变化,进而未雨绸缪。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少不了智慧的谋划。
愿你静思生活点滴,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活出美丽人生。
作者|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主播 | 韩丹,原广播节目主持人,视频号:韩丹下午茶。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