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疫情思考21条:中国与多国的防控冲突

疫情思考21条:中国与多国的防控冲突

科学



意料之外吗?其实也是意料之中。

中国宣布放开后,部分国家宣布加强对中国旅客入境的管控

直至今天,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疫情冲突”。


面对冲突,情绪与谩骂起不到任何作用。

互停签照这种零和博弈,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伤害的仍然是交互国之间最友好、最迫切需要沟通的群体。

在这个时候,更要理性思考,避免掉入情绪的漩涡。




1

透明是减少矛盾的唯一可能


现在最应该做的,是要公开数据让一切透明化

如果能够拿出科学的数据,那么就能减少恐慌。

越不透明,就会越猜忌。越猜忌,就越互不信任。


毕竟我们是大国,疫情感染人数多,人家担心有新病毒出现可以理解。

每个国家都有保护自己国民的义务,我们也是一样。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


及时公布各种数据,让人们知道。这样的透明数据,一定会减少矛盾冲突。




2

新变异病毒,

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较低


中国宣布放开后,不少国家都担心会变异出新毒株

但从医学理论来进行分析,这种可能性不大。

中国在短时间内有大部分人群已经感染了奥密克戎。

尽管南北方有差异,但都属于是奥密克戎子代亚分支(BF.7和BA5.2)。


新冠Omicron亚变体与其他主要SARS-CoV-2变体的五无根系统发育树


因为中国大部分群体不具备免疫力,所以因为抗病毒性产生变异性概率非常低

这是一个非常干净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上产生变种不大可能。

从医学原理上是讲是可以好好沟通的,但也要理解对方的担忧。




3

毒株测序非常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很大原因是担心出现新毒株。

虽然说可能性较低,但并没有100%绝对的事情。

如果真的出现了“超级病毒”,那确实会让人非常恐惧。

这个时候就应该做好对毒株测序的工作,才能知道有没有出现变种病毒。



所以,各个研究所要对毒株持续性测序,同时公布数据

这是一种科学态度,非常重要。

骂对方国家是没有用的,人家也听不到你的谩骂。




4

数据应该上报WHO


数据能让人消除恐慌,也能用于研究。

各类疫情数据应该上报WHO,并且完全公开

这是每一个WHO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当然也应该履行承诺。

一方面能让其他国家知道本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到后续的科学研究。


例如,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公布的数据中提到:中国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这些数据对于全世界医学界都有参考价值。

实事求是,据实上报,并且做到持续、及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内部,全世界都可以理解的。




5

要给其它国家一些时间


自己要对毒株进行测序,也要允许别人进行测序

相比于跳起来互相指责,这是更为理性的方式。

欧洲航空安全局与欧洲疾控中心就发布了声明,其中提到了两点:

1.应开展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早获得有关病毒流行和起源地区出现的任何潜在新变种的信息;

2.应在国际航班的所有机场和自中国入境飞机上检测废水,监测感染水平跟踪潜在新变种


SARS-CoV-2的基因组


相信医学专家很快会给出权威答案,中国人不是洪水猛兽。

测序也好,检测也好,需要给对方一点时间

前期虽然他们担忧,很快科学就会给出答案的。




6

危险毒株很有可能在欧美


目前奥密克戎亚型XBB引发的感染病例,在欧美国家不断上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病毒学家Andrew Pekosz表示,XBB.1.5与同族的毒株不同,它有一个额外的关键突变F486P,可以更好地与人类的细胞相结合。

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有可能变种出更危险的新毒株


德国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克劳斯·施特尔也认为,欧美出现新变种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欧美经历了数代变种。

人体的抗病毒性很强,这样的身体可能再次变异出从未出现过的毒株。




7

中国要高度戒备XBB病毒


这不是国家之间的报复行为,而是一种科学防疫态度。

中国完全有必要对外来人员进行核酸报备,特别是在XBB大流行的情况下。

因为XBB是奥密克戎BA.2的分支,它主要表现的特点是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

而中国人现在感染的是BA.5的毒株,这两株病毒并不共同免疫。


也就是说,中国人就算刚刚阳康,也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XBB病毒

所以,现在中国要求的检疫流程是合理的。




8

一刀切的禁令才是愚蠢的


目前有部分国家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管控。

但真正一刀切禁止入境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朝鲜,一个是摩洛哥

在去年十二月底,朝鲜就宣布禁止中国公民入境。

今年一月初,摩洛哥同样禁止所有来自中国人员入境。



这种一刀切的禁令,才叫做不合理。

应该用科学方法对人员进行检疫,而不是这种野蛮的一刀切




9

日本首相有必要亲自公布吗?


去年12月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亲自公布日本对中国加强入境防疫措施

这应该是卫生相关部门做的事情,一个首相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自己来说这件事。



有人说,岸田文雄此举是为了展示自己对国民健康的重视,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度。

但这么做,不过是让整个防疫问题从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这种行为除了激化两国对立外,没有任何好处。

首相做出这样的举动,日本国内同样有很多人看不起。




10

日本的防疫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日本正经历第八波新冠疫情感染的高峰。

近一个月来,日本死亡人数也在激增,这是日本自2020年新冠爆发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过去一个多月,日本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万,95%以上的死者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1月13日,日本全国新增感染人数144077人,死亡人数新增480人

所以,中国人这个时候去日本的确要谨慎小心,因为日本有不少XBB感染者。




11

台湾与内地情况相似


目前内地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主要以BA.5.2BF.7为主。

这两类毒株,恰好也是台湾岛内的流行毒株,特别是BA.5的整体占比超过60%。

所以目前来看,虽然大陆赴台的旅客阳性率高达27.8%,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

相反是XBBBQ.1这两个毒株来势汹汹,有可能成为台湾下一波的主流病毒。



台湾的一些医学专家也在提醒政府:没必要对大陆来往人士过分警惕,是否应该防一防来自欧美的毒株?

所以大陆与台湾的来往,特别是那些回岛过年的台商,疫情倒不必太担心。




12

疫情新形势,香港怎么应对?


1月13日,香港新增8260例确诊,创去年11月30日以来新低。

但是首现9个变种XBB.1.5本地确诊病例,并有71名死亡患者。

尽管XBB还未形成大范围流行,却不得不加以重视。


2022年底,香港取消入境防疫限制。

1月8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

这些措施,让两地都会面临新一波疫情的潜在冲击

虽然我们是同胞希望快速通关,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应该有条不紊,缓步放开

三年都度过来了,不要急在这几天。




13

不要用特殊案例来制造恐慌


关于这次中国的疫情报道,国外很多媒体过于夸张。

例如有青年人因为感染,最后导致眼睛受损。

这些特殊个案都没有形成科学报告,不必过分渲染

中国有如此多的感染人数,出现一些奇怪的案例是很正常的。




14

每个国家可能都要经历多次高峰


目前来看,每个国家都大概率不止一个感染高峰

而是高高低低,循环往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原因:

1.变异出新毒株;

2.新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更强;

3.新变异毒株的逃逸免疫能力更强;

4.先前感染高峰时人群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

5.全球性人口流动开始恢复;


多次感染高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更要关注疫情变化情况。




15

救命药还是要准备,

治疗重症效果明显


抑制病毒的对症药,目前看来应对重症患者效果是好的。

这也是国外现在死亡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及时服用,就能有效减少重症转向死亡的概率。

在感染新冠的3天内服用某药,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和病死风险89%

那些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老年人,吃了虽然有一定副作用,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我们对于医学的研究,要脚踏实地用科学的态度好好干活了。

这方面我们缺失了太多,不能一味等待别人最后授权给你。




16

旅游没那么重要


很多人一谈到疫情冲突,就说我不去你那里旅游了,但问题在于:

1、现在出去旅游的没有那么多,很多都是公务出行没办法;

2、每一个国家更重视的还是防疫,旅游的收入没那么重要;

3、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出国,非得要在网上互喷。


这个世界没有谁地球都照样转,别拉高踩低,这样毫无意义。

当前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很多国家加强对中国旅客入境的管控。

既然很多国家都这样做了,难道全是它们的问题吗?最重要的还是要对方相信我们


你在网上的那些言行,改变不了其它国家的决策。所以还是先改变自己。以科学的态度赢得更多信任




17

如何正确施打疫苗


首先,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现阶段,疫苗也是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工具



对于将要在世界范围内出行的人,如果身体素质不错,可以考虑一年接种一次疫苗

对于身体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考虑半年接种一次疫苗

这是国际范围内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比较有参考意义。




18

XBB的新加坡经验


早在去年10月XBB就已成为新加坡主流病毒株

当时,新加坡日增确诊9000例,其中54%是感染XBB变异株


面对XBB的来袭,新加坡公立医院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床位:

1、推迟部分非紧急服务等措施腾空病床

2、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或入住养老院;

3、将正在康复的患者转到过渡护理设施和社区医院。


因为应对及时和有力,新加坡当时较为平稳地度过了疫情高峰。




19

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要解决疫情问题,最终还是要全球合作

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封控独善其身,最终还是需要相互伸出理解之手。

特别在这个时候,没必要助长民粹气焰,这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时候,应该理性思考,加强沟通。

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20

博弈终会回归均衡


国与国之间的加码对抗,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外交博弈

但这种博弈最终还是要回到到均衡态


以中日两国为例,中日双方都希望让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在疫情上搞对抗,不利于任何一方,相互报复非常幼稚

在真正搞清楚病毒情况之后,最终一定会相互理解的。




21

让科学问题回归科学


防疫说到底是个科学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借科学问题行政治化目的,非常可耻。

如何让科学问题回归科学,俨然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如何避免让防疫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其实所有人都应该去思考。



这里只希望,世界各国可以用更科学的方式,去处理因疫情产生的矛盾。

也希望在新的2023年,能够看到有新的改变。





科学报告,数据透明,实事求是

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死亡病例个数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方向,及时公布各种数据,让更多人清楚了解


只要尊重事实,不要瞎编数据,相信很多人都会理解的。

如果我们以科学态度应对疫情,还有人搞歧视,那就是对方缺乏科学素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请教芝加哥老油条:谷爱凌爱吃的韭菜盒子,到底咋翻译?高考262分却发4篇SCI论文,脑瘫小伙在985高校「旁听」12年,修完本科到博士所有课程专家解读二十条:严禁各类层层加码!英国人最爱的外卖竟然是中餐!鱼和薯条:那我走?上班真累啊!在美国293.请读者帮助科学精准、抓紧抓实春节期间重点防控措施!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部署再压实一名高级私人教练的21条健身干货,堪比21节私教课国际庄综合征突发!疫情持续反弹,维州政府紧急出手:官宣疫情防控等级提升,今天起实施!中国香港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中国澳门进出港航班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前往或离开上海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拜登:美国与中国全面竞争,但不寻求冲突赴中旅客疫情防控最新通知! 英国新冠/猩红热疫情见顶. M&S将新开20家店铺. 互动地图帮你定位Banksy作品绝了!美国男子修手机塞钱“贿赂”,留下纸条:老婆查岗求你别修!事关紧急防控措施、核酸抗原检测等,最新版防控方案发布!每周英语头条:一门给孩子听的英语新闻课《最后的诗歌》:32: 童年时我喜欢沉思冥想他在长江大桥19年,每天等人去死:421条人命背后,是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中国与日韩恢复短期签证互发,但日韩航班量仅疫情前一成,票价高三成《山居续忆》:第二十一章:黄陵之游(三)今天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酒店遭袭;多国与委内瑞拉恢复关系 | 每日大新闻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的通知》十年信条:为何只有Mate才能超越Mate?看完这一篇,疫情调控有准备!给宝妈们的疫情防控指南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梁万年: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不是完全结束!已检出7例XBB.1.5输入,最新解读→墨尔本有人高考24分当律师,有人高中辍学搞IT,看看这些真实的分数与人生…他在长江大桥19年,救了421条人命,背后是一段段的救赎与被救赎…柳叶刀子刊:中国成年人中,吸烟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21年前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共赢!”喜忧参半!多国宣布解除中国游客入境限制!中澳航班惊现白菜价¥765元!但中国人最爱的“黄金签证”被多国取消...G20:中国的“朋友圈”和美国的“包围圈”疾控专家解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梁万年:疫情已基本结束!已检出7例XBB.1.5输入,最新解读→央视热播剧《三体》大结局:请直视这21条人性真相节选《答陶斯亮》|“经济为主、疫情为次”的防控放开方针的科学依据是疫情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马上走出疫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