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号的事有谁还不知道?
呃呃呃,这都是什么魔幻新闻…
前几天羊刚写了韩国第一夫人,结果今天就看到一条更魔幻的热搜——
日本政府拟同意药物堕胎合法化,但…女性买之前要经过配偶同意?
羊直接好家伙了,忍不住想说下国内…比如前阵子在互联网上被姐妹们疯转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意见征集。
简单来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女性权益,法案在修改前决定先听听女性意见,聚焦职场歧视、妇女拐卖、pua等热门问题。
现在二次征集已经在5月19号结束,结果是:80000人!300000条意见!燃不燃?😂
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女性权益的争取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但羊之所以觉得感动,是因为我们的路不太一样。
在常理认知内,对女性的态度,一般也代表着区域的文明程度,但当一些西方国家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工业化转换的时候,清王朝还没有消失,正因如此,我国女性对权益的争取就显得更燃。
而作为女性,我们有必要知道,我们都曾走过怎样的路。
在羊看来,女性权益的发展逃不过几个关键词:思想、婚姻,以及独立。
在女性权益的历史进程上,有几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羊想先说说思想层面的。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思想层面的发展才更靠近女性意识启蒙。
大家都知道“女权”一词来自西方。
没办法,人家发展得更早,所以女性运动也开始得更早。
而通常来说,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也算是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虽说在当时的西方,关于女权的定论还存在着各种争议,但很多学家依然把它定义为一种积极思想。
而随着一些外交官和传教士的传播,女性意识也被从西方带到中国。
扭转思想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先进都意味着“反主流”。
最初的女权人士为什么伟大?
因为她们敢用自己的人生去打破传统。
当女性意识未萌发时,每个国家的普遍认知都是男孩赚钱,女孩料理家务,如果是上流社会之家,那么儿子或文或武,女儿要变成大家闺秀。
而在当时社会,女孩摆脱不了的一个点是什么?
没错,是双脚。
何香凝宝子们都认识吧?
她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商人家庭,但光有钱是没用的,父母的思想依然是传统观念禁锢。
七岁时,她被妈妈缠上了双脚,但妈妈白天缠,她晚上就偷偷剪,如果剪刀被没收,她就攒钱再买剪刀。
听上去是不是很容易?不,这在当时是会关乎到婚嫁的问题。
而那些和她一样违背父母意愿选择不缠足的女性,基本都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去赌。
于她们而言,大脚不是丑陋,是自由。
这种思想在当时实属难得。
当所有人都在奉行同一理念时,未被同化的人就是先驱。
而随着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很多人开始撰写文章介绍欧美女性的生活方式,包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女性工作独立等。
秋瑾,中国女权史上最需要被铭记的人物之一。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她就成立了“共爱会”,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回国后又筹办了《中国女报》。
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呢?
它是新思想传播,却又依然禁锢于传统的年代,当时依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进步就等同于“危险”。
但是秋瑾没怕。
她和进步人士一起讨论女权,在女学堂代课,为了保护家人还特意和至亲划清界限…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文章,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
“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
1907年,32岁的秋瑾就义。
终其一生为女权和革命奋斗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唤醒女性人格。
只有女性才能真正懂得女性。
所以女性自身的宣传和行动,总要比别人更有力量。
而在这些女性先驱的争取以及政策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开始追求自我和自由。
一直以来羊的观念从未变过:女性意识应该出于自发。
旗袍的流行,是女性追求权益的另一里程碑式的表现。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是女性自发的一种反抗。
旗袍为什么会流行?
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中国汉族女性自汉代后,服饰逐渐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称“两截衣”,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
她们用较相近的旗袍来效仿男子穿衣,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后来,旗袍更成为了一种美的象征。
款式多样,花纹各异,颜色众多。
女子不再羞于展露身材,反而开始追求时髦。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开衩的高矮,改变了中国女性长期束胸裹臂的旧貌。
这种自发性对美的追求,在刚结束清朝统治不久的社会,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自我觉醒。
除此之外,婚姻自由是女性争取权益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婚姻正统,而古代很多妇女甚至都没有离婚的权利。
在谈这个之前,羊想说说邓颖超。
在很多自媒体文章中,她总是和周总理一起绑定出现,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实在太美太甜。
可实际上,她也是中国女性争取权益的领路人之一。
从读书时,她就格外注重女性权益。
毕业后,她和别人共同创办女星社,还出版了《女星》,邓颖超自己也在上面发表了《错误的恋爱》、《受了婆婆教训的一个同学》等文章。
邓颖超看着身边人不美满的婚姻,开始思考女性若想从旧式婚姻中走出,势必要改变,要独立。
于是她创办了面向平民妇女的学校,“女星第一妇女补习学校”和“女星星期义务补习学校”,开始教授女性知识和技能。
当你能养活自己的时候,就不再是完全“依赖”于婚姻保障的人了,人格独立全靠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拉开了新的篇章。
邓颖超继续推动妇女运动史的撰写,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为中国妇女的婚姻自由等权益。
邓颖超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而婚姻法也对这两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结婚需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离婚方面也不一定要男女全部达成共识。
这是一种脱离于旧制度的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也许思想还需改变,但至少在法律上,女性得到了婚姻自由的保障。
最后,羊再说下女性独立。
其实女性能否独立,很大程度上跟工作有关。
咱先看组数据。
1949年,我们女性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不到百分之十,1992年时,则达到了37.8%👇
国家鼓励女性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路都是一步步走,在没法做到全面完善的初期,女性对权益的争取则显得极为重要。
为什么就业率提高这么多?
羊觉得,这是因为申纪兰的贡献。
申纪兰本是参与劳动的一名普通女性,但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同样是干一天活,女性的公分要少于男性。
1954年,申纪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赚钱就是动力。
何况现在有了法律保障,不少女性开始考虑投入工作。
“男女同工同酬”的提出,是女性想要争取独立生活的关键式节点。
当然,肯定有宝子会说:就算提出了这个,但女性职工的总比率怎么没提升到与男性相同的数量?
羊想说的是,思想和经济共同进步,但思想永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和引导提高人才率,保障权益。
但没有哪个地区,可以一下子抹消沿袭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思想烙印。
女性权益的关键是思想自由,婚姻自由以及经济自由。
钱和爱是人生中的两件大事。
但就像羊在上文里说的,女性意识应该出于自发,女权先驱们的思想自由,其实是最难得的一点。
因为政策只能提供保障,不能改变你对自己的认知。
但很开心的是,不论处于什么时代,在追求权益的道路上,女性都没有后退。
以前,我们有领路人,现在,我们靠自己。
女权不是滥用权力,更不是贬低男性,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为自己发声。
这次草案的意见征集,羊能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看到姐妹们争相转发,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苗头。
相比于急躁盲目地宣泄情绪,这种理性发声,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任何道路都是漫长的,你不能要求它一蹴而就。
铭记那些为我们争取权益的先辈,然后做到清醒的自我认知。
别太急,能坚持开口为自己说话,就够了。
ps:之后貌似还会有第三次征集,愿意参加的宝子点赞让🐑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