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抗体你不知道的事!新冠全新广谱中和表位,可抗击Omicron所有突变株!科学2022-05-19 06:0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和抗体疗法一直是大家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目前大部分新冠中和抗体靶向于RBD、NTD以及S2的表位。已报到的新冠中和抗体及其作用机制(1)RBD类抗体:此前Kathryn M. Hastie等研究人员根据抗体结合RBD的区域,将RBD类抗体分成了七种类型,其中与RBM(与ACE2直接作用的区域)有相互作用或者距离RBM越近的抗体,其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越强。RBD的抗体一部分是通过直接占位RBM而发挥中和机制的,一部分是通过结合RBD后,抗体的Fab对ACE2结合的位置有冲撞,间接占位的方式来发挥中和作用的。RBD区域可以说是被中和抗体靶向最有效的一类表位。(2)NTD类抗体:首个新冠NTD类中和抗体4A8由陈薇团队所报道,Matthew McCallum等人对NTD抗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NTD抗体可以被分为如下六类,只有第一类NTD抗体有较好的中和活性。由于NTD类抗体中和区域较为单一,第一类抗体结合的区域突变极为严重,该突变的区域被命名为”Supersite”。如下图所示NTD区域 69-70位氨基酸的缺失,242-244位氨基酸的缺失,R246I,144位氨基酸的缺失都可以造成NTD中和抗体丧失中和活性,目前VOC毒株中在NTD的Supersite区域都会有突变位点,因此NTD区域不适合作为一个广谱的中和表位。NTD抗体的中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解释,由于完整抗体在结合NTD后,在空间构象上可以阻止RBD与ACE2的接触,从而干预病毒的入侵。(3)S2类抗体:Dora Pinto等研究人员 、Panpan Zhou等研究人员相继报道了S2的广谱中和抗体,S2抗体的中和谱的确非常的广,甚至可以中和其他种类的β冠状病毒。但是S2类抗体的中和能力普遍比较弱,IC50大部分均大于1μg/ml,因此单独应用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前景可能比较有限。S2类抗体主要是作用于病毒入侵的后期膜融合阶段,RBD类抗体往往在病毒吸附细胞前起作用。因此S2抗体最好与RBD抗体联用可能会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S3H3类广谱抗体的发现,及其中和机制的浅析在2022年1月26日Mapping cross-variant neutralizing sites on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这篇文章中,Shiqi Xu等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一株靶向于SD1区域的新冠中和抗体S3H3。从复合体结构中可以发现,该抗体可以通过二价或三价的形式结合于S蛋白。由下图可以看出,SD1区域位于RBD的下游,该区域类似于RBD的开关一般,在结合了S3H3后,S-Trimer的RBD呈现出了less open的趋势。该现象会造成,RBD与ACE2的结合发生冲撞,从而阻断病毒入侵细胞,这或许是其发挥中和机制的原因之一。3.S3H3类抗体广谱性的探究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中和性抗体不断接受着新突变株的挑战,自2021年11月以来,Omicron BA.1、BA.2、BA.3、BA.4、BA.5等突变株地陆续出现,大部分RBD、NTD抗体丧失了对Omicron-S蛋白的结合活性,但是由下图各突变株SD1比对序列可见,突变株中SD1表位并未发生过多的突变,在S3H3的结合区域也未发现有突变位点。或许是因为该类抗体在体内的抗体压力较小,从而导致该区域突变位点出现概率也较小。由此证明该区域为一个非常保守的中和表位。下图假病毒中和实验可见,S3H3不仅表现出了对此前VOC毒株较广谱的中和能力,更是对Omicron BA.1表现出了同等的中和能力,由S3H3结合区域可以推断,其对Omicron其余毒株依然能保持较好的中和能力。4.S3H3类抗体与其他区域广谱抗体组合的探究新冠抗体的Cocktail疗法一直深受认可,因为此前就有报道,在长时间单一抗体的压力下,新冠病毒会逃逸相应抗体的中和,但在大于等于两个抗体同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毒就很难进行逃逸。此前的抗体组合比较倾向于RBD-RBD抗体组合,但是随着Omicron突变株的来袭,在RBD区域形成非竞争性抗体区域的选择也在逐步减少。由于S3H3靶向的区域远离RBD,因此S3H3类抗体可以与RBD广谱中和抗体形成非竞争性的cocktail治疗组合。近期报道的Omicron广谱中和抗体,例如 LY-CoV1404、SA58(BD55-5840)可以结合Down状态的RBD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S3H3很好的形成非竞争性的抗体组合。新冠SD1类抗体可以说是与RBD抗体组合的“万金油”,这类抗体的发现为后续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