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改变了北京
编辑| Qiao
出品 | 青投创新
打破时代坚冰第一人
1978年,核聚变专家陈春先在美国接受访问。这一年里,他参观了波士顿128公路,旧金山硅谷,看到了由教授、大学生、工程师们创立的数千家公司,以及由他们构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陈春先深刻地认识到,这就是美国经济科技强大的终极奥秘所在。
受此启发,陈春先在向中科院和北京科协的听众讲述“访美报告时”,宣布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亲自创办一家“硅谷公司”,并且定下了“二不四自”原则。
但当时全中国都没有这个先例,因此陈春先的报告也石沉大海。于是陈春先开启了自己的“曲线救国”计划。
他凭借等离子体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将物理所一间废弃仓库整理出来,成立了“服务部”。在大家的迟疑和笑话中,尽管陈春先一丝不苟地实施着“救国计划”,但是最终服务部的上百人还是一哄而散。
但是,陈春先的遭遇被新华社刊登在了直呈中央领导的机密内参上,因此对服务部的审查被制止,服务的做法也得到了中央的赞赏。
陈春生是打破时代坚冰的第一人,以其过人的勇气和智慧照亮了中关村的未来之路。
与陈春生几乎同舟共命的还有王洪德。
王洪德在中科院计算所知青社集结了一支队伍,专门做计算机机房工程安装,轰动了中科院,同样也遭到了工商局和纪委的审查。但这些新产品即创造了效益,又解决了就业,何罪之有呢?于是王洪德又创立了“京海”,坐上了中国机房行业的头把交椅。
陈春先和王洪德的创举,让中科院计划局和海淀区也颇受启发,它们创立了公私合营的“科海”。
京海和科海的试水,让更多人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四通”宣告成立,并于1993年,四通电子赴港上市,成为北京民营企业第一股。与四通齐头并进的还有信通,这是中科院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中关村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当时跃上历史舞台的还有联想,收到陈春先等人事迹的鼓舞,柳传志也产生了创业的念头。联想是在计算所一间破旧传达室中成立的。但联想成立后遭遇了一场骗局,骗走了几乎柳传志150年的工资。但后来中科院进口了几百台IBM电脑,准备配置给各科学院所。柳传志把这批电脑的验收,培训,维护业务抢到手,为此也拯救了联想,同时也是中关村龙腾虎跃的开始。
1988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获批,“中关村”也正式成立,创业的热潮开始涌动。
一大批创业者融入“中关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受柳传志创业事迹的感召,王文京扔掉“金饭碗”,扎身中关村,与搭档苏启强创立“用友”,并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企业服务提供商。瀛海威宣告互联网时代降临中关村。清华留美博士张朝阳把搜狐和风险投资一并引入了中关村。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几乎实现了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垄断。
2010年苏菂脑洞大开,创立了创业者集中营——车库咖啡。车库咖啡拿下了林欣禾投的200万,引爆了创投圈,创业者们蜂拥而至。滴滴、ofo、魔漫相机等知名创业企业,都曾在车库咖啡孵化成长。
这条200多米的步行道,成为了中关村的创业大街,中关村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关村的创业精神已经辐射到了全世界。
70多年来,中关村造就了无数辉煌,许多赋有“第一”美誉的企业都是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赴港上市的民营IT企业,第一家科技担保公司等等都是在中关村孕育、成长。中关村极大的包容性,将无数科技人员,小贩小商的故事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作家宁肯在《中关村笔记》中写道:中关村改变了北京,也改变了中国。
被美国《福布斯》誉为能与硅谷媲美的“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中关村,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而今天,中关村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且汇聚了更多来自世界的目光,也成为了世界科技创新的“取经圣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