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工体成了北京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工人体育场(六)体育2023-02-12 04:026.工体成了北京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工人体育场(六)上个世纪90年代,足球有过几年的红火。国安迁到工体,这里成为多少北京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国安永远争第一”的高亢歌声伴随着球迷的呼喊,成为北京一景。“牛×”、“傻×”的呼喊,成为外地人贬低北京人的口实,但没有一个赛区不拥有类似的口号。曾经“工体不败”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随着职业联赛的兴起,工体一度再现辉煌。AC米兰、英格兰、马拉多纳、古力特、罗马里奥、齐达内、贝克汉姆的出场,使工体第一次迎来绿茵场上最高贵的客人,也使工体的球票成为面值甚高的硬通货。但是这种短暂的激动实际上也是一个弱者的自慰,这类商业性质的比赛胜利很快让人们清醒了。加上使用工体做主场的国安始终与“争第一”背道而驰的成绩,更因中国足球曾经的“假赌黑”环境,使大多数球迷一度疏远了工体。有一度工体犹如菜地般的球场让外地球迷不解:首都怎么竟找不到一块漂亮的草皮?这里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盛况,2001年的甲A联赛观众最少的一次还不到1000人。那一阵全国的球市都很低迷,国安俱乐部为了吸引球迷不但将套票定在低廉的50元人民币,买票还送BP机,结果那一年好多买套票的都是冲着BP机去的,拿到BP机后根本不看球。门可罗雀、空空如也的看台让人感到孤单。直到奥运要举办,工体才再度发挥体育场功能。工体从开始建筑到奥运会举办的时刻,整整经历半个世纪。原来计划足球决赛放在工体,后来决定转到鸟巢。但女足决赛以及男足半决赛依然在工体,工体花费几年时间“大动干戈”,迎来奥会运仅仅是寥寥几场比赛,这使人想起一句古老的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体育场本来应该姓“体”,但工体毕竟不是专业足球场,它庞大的体量使经营者觉得,只有全面开拓市场才有生路,工体让刘德华、王菲、张信哲、周杰伦、李玟、那英、零点乐队一大群歌星相继一顿足折腾,工体出租房屋,出租场地,工体又成了娱乐工体、经济工体。在很多体育场馆经营困难的时候,工体全然没有这种苦恼。位于二环路边上,北边是中国最有名的酒吧区之一三里屯(最近正在度过最后的时光),南边是商厦林立的朝外大街,西边毗邻保利大厦、亚洲大酒店,东边更可观――是经济最繁华的CBD商务区,夹在中间的工体如鱼得水。这是工人体育场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变革,所有体育场在重大赛事后的有效利用是世界性的难题,工人体育场似乎正走出这种尴尬。在一次体育经济研讨会上,有人指出工体体育场赚钱的样板,也为基本都亏损的公共体育场作了示范,中国体育经济的权威人士魏纪中意味深长的说:“赚什么了?我们核算收入历来不把国家投资的部分算进去,只算收入不记投入……”。这位老专家也提醒大家,工体和很多大型体育场一样具有很大的公益属性。(说明:在20多年前从北京申奥开始,我就对北京的体育场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申请了课题。工人体育场当然是重要的部分,相关文章登载在《体坛周报》《北京日报》《全体育》等报刊,后来由中国当代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著作《当代北京体育场馆史话》,此文是最近给北京的《老年体育》的文章。从我九十年代起我写了一系列工体的文章,不少报刊登载转载,北京体育广播做过连续广播。多年来不少网站转载,有的尊重我的劳动署上我的名字,有的引用也写明出处,有的一字不差用却写上他的名字……)(待续)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